分享

“新型啃老”悄然流行,大多数父母却蒙在鼓里、被慢性榨干,还觉得子女有出息

 罗生门mp1td0sz 2023-01-20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作者 | 麦豆妈妈

来源 | 麦豆妈妈(ID: Mama-Maidou)

图片

01

前段时间,一名留学生在网上晒出和亲生父亲的聊天记录,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这名留学生声称自己为了人生目标,远赴西班牙读书,可是她的父亲每月仅给自己1万元生活费,根本就不够用。

图片图片

不料对话内容曝光之后,许多网友看完反而血压飙升,对该女生的行为表示气愤!

她的父亲每月工资1.3万,却沦落到吃小米粥配一碟青菜度日,只为每个月省出1.1万给该留学生做生活费。

但是该留学生常常违背与父亲的约定,超支生活费,弄得父亲压力很大,就有了这些让人看了很是心酸的对话。

“爸爸不是跟你吵架,是希望你能懂事,能理解爸爸的不容易。”

图片

“女儿,你已经23岁了,要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啊。爸爸51周岁了,已经老了,没有能力一直养你。”

然而他再苦口婆心地讲道理,也没能感动陷入魔障的女儿。

这个留学生认定父亲在向她“卖惨”,进而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恼羞成怒地对她的父亲展开极其不尊重的谩骂。

图片图片

这段触目惊心的聊天记录,其实给了中国的家长一个结结实实的教训。

由于现在的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很尊重孩子的想法所以当孩子开口需要教育经费的时候,不会舍得去批评孩子,甚至会毫不犹豫投入更多的钱财去支持鼓励孩子继续深造。

这位父亲对教育的过度重视和对孩子的溺爱,间接导致了这位思想不成熟的留学生对父亲的过度索取和不知感恩。

类似的情况正悄然流行在年轻群体中,而大多数父母被蒙在鼓里,被迫和上文的留学生父亲一样卷入一种“新型啃老”的教育误区。

02

“新型啃老”悄然流行
比你想象的更严重,父母被慢性榨干

说到“啃老”,我们都不陌生。

传统意义上的“啃老”指的是子女不工作,不挣钱,只会守着家里的父母来养活自己,最后沦为令人不齿的“月光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新型啃老”悄然来袭,并以更多样的面目腐蚀着父母。

这不免让我想起老家表弟考研三次失利三次的故事。

表弟高中成绩优异,本来正常发挥上个重点大学没有问题,却因为高考失利只上了个普本。

心高气傲的表弟憋着这口气,决意考研去上理想的学校。

表姨对此一直心中有愧,想着高中时期没有给到儿子应有的教育支持,自然毫不犹豫将一点一滴省出来的血汗钱给儿子做考研的教育经费。

但是考研也不是凭着志气就能轻松上岸的。

表弟第一年考研差几分落榜了。

表姨一家也知道考研不易,不敢说重话打击儿子,在儿子的坚持下又一次拿出储蓄支援儿子的“考研梦”。

但是他又一次失利了。

并且名次比之前落后了不少。

我后来才了解到,原来那一年,他压根没在认真读书。

第一年的失利给了他不小的打击,以至于很难再次沉浸到平稳的学习状态里。

慢慢地,悲观的心态吞噬了他,他开始放纵自我,借着家里的信任,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父母源源不断的经济资助,却把时间和金钱都花在玩乐上,终日混混度日。

今年,是他的第三次考研,毫无疑问又上岸失败了。

我没有再去特意关心他的学习状态,我只觉感慨。

我表弟是真心想考研吗?或许一开始是的,但后面他的初衷变了。

考研,不断地考研,逐渐成为他逃避新生活的一个借口了。

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可以选择逃避生活,这是你的权利。

但决定自己生活方式的前提是拥有经济独立,不依赖他人,更不要让父母为你的行为买单。

图片图片

要清楚,无论是考研、考编考公务员,都要经历漫长的备考过程,这期间父母需要提供的经济支持绝对不少。

而父母出于爱子心切、望子成龙的心理,可能在毫无察觉中慢慢被榨干积蓄,还要担心和忧虑孩子的前途。

这种新型的啃老方式在我看来比传统意义上的啃老更加隐秘和可怕。

03

就业环境艰难,
学历内卷打开“新型啃老”之门

在很多父母的眼中,孩子的学历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拥有一个好的学历,就代表着一个好的将来。

然而随着大学生数量的持续增多,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大学生,就业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图片

最近两年我国的毕业生在不断增加,2022年的高校毕业生将会达到一个峰值900万,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另一方面由于毕业本科生的增加,很多企业为了能够招揽到更多优秀的人才,会在招聘学生的时候相对地提高门槛。

于是,对一些想要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的大学生来说,有两条路是可行的,一条是“考公”,另一条则是“考研”,即提升学历或者是拿到铁饭碗。

不过因为太多学生都在想着要提升学历,造成了现在考研考公极度“内卷”的现状,大部分的考研考公党最终只能成为陪跑大军中的一员。

04

导致“新型啃老”流行的根本原因

(1)怀才不遇的心理落差

很多大学生刚开始想要提升学历才决定考研、留学的,后来可能被身边的环境或者屡次失败的心理压力所致,逐渐失去出去独立工作的信心。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除了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上工作压力也很大。

现在的很多应届毕业生薪酬不高,还会经常出现加班的情况。

刚毕业的学生面对高压力低薪资的普遍现状,表示难以接受。

其次就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导致很多学生过度重视理论知识,学习成绩很好却没有相对应的实践操作能力,一旦让他们将文化知识落实到工作上就容易漏洞百出。

所以,这部分学生更愿意选择长久的学习来逃避大环境下的心理落差。

(2)逃避就业难,享受当下

有部分毕业生看似每天很辛苦在备考,但实际上只是为了躲避就业难,没有真的在复习备考。

只是浑浑噩噩在度日,所以后来多次的考试结果就很不理想。

像我表弟,后来几次考研失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给自己设定良好的目标,只想着逃避现实,享受当下。

这种情况下,家长就不该惯着孩子,应该尽早意识到孩子这种“假把式”的努力无疑就是新型的啃老行为。

图片

05

拉响“新型啃老”的警报

“新型啃老”的行为其实并不是完全无迹可寻。

家长们完全可以根据以下的几种情况提前抓住孩子“新型啃老”的苗头,尽早将苗头遏制在摇篮中,不要纵容孩子,让其发酵。

(1)关注孩子的心态和学习态度

不管是考公还是考研,学生的学习态度都是能够最大程度影响着最终成绩的。

如果是那种真正想努力考研的学生,肯定是会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复习的。

这类学生会为自己认真规划未来的道路,并且能让人明显感受到在备考的过程中努力的态度。

比如一大早就冲去图书馆抢位置、学习笔记上密密麻麻的标注笔迹、戒掉了很多娱乐活动等等。

但如果是那些抱着得过且过,想在家啃老的学生,就铁定是不会认真复习的,只不过是在跟风。

(2)考虑家庭经济条件

因为进一步深造需要的学习费用是极高,如果成功上岸的话,读研还需要一大笔费用。

除非孩子特别优秀,父母真心认为不培养成材太过可惜。

不然,那些家境不好的学生第一次没有成功上岸的话,就不要二战了,结果只会劳力伤财。

当父母意识到家庭经济能力负担不起高昂的深造费用时,还是应尽早与孩子沟通,让其明白不是只有考研考公留学等方式可以出人头地,主动思考今后的出路。

(3)观察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

不管是考研还是考公,说到底还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才有机会上岸,万里挑一是常态,所以不推荐学习能力较差的孩子对考公考研太过执着。

毕竟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这条路走不通,不妨就以应届生的身份勇敢走出去就业,挖掘自己其他的能力,何尝不是另一条出路呢?

另一类不推荐长期备考的则是抗压能力弱的学生。

这类学生容易因为一时的成绩产生心理落差,自身内部的积极能量又不够多,不足以支撑自己面对长期备考的高压力。

而心态问题是最容易影响到考试成绩的,所以把时间耗在考研考公上,无疑是在折磨自己和父母,还不如尽快出去就业。

(4)让孩子意识到能力比学历重要

学历一定是未来唯一的敲门砖吗?

应该引导孩子意识到,学习能力和主动思考的能力才是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重要因素。

在大学期间学好专业知识,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把和专业相关的证书尽量都考下来。

比如说四六级,国二,还有专业技能证书等必备的证书,同样能为毕业后的就业增加优势,一定程度也能减少孩子的就业焦虑。

图片

06

“新型啃老”作为一种较隐蔽的啃老方式之所以流行,主要原因是它跟以前直接伸手要钱有很大区别。

年纪渐长的父母孩子担心因为金钱的关系与孩子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最终决定选择对这种啃老形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这部分父母其实误判了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接收指标。

高学历的学生固然能让其拥有更多主动权,但如果忽略培养孩子出社会的抗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无法摆脱家庭给予的经济依赖,那么读书再多也难以适应当下的就业形势和社会压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