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一种新型的啃老方式?

 西窗有书 2023-10-11 发布于河北
SPRING
遇见春天
224日,星期四。
农历正月24
清晨睁开眼,看到书房互助群里的消息,说朋友遭遇车祸在医院抢救,需要大额的救助费用。
他是书房的好朋友,曾经多次参加书房的公益活动,拍了很多书房公益活动的照片。前一段还和我沟通说要开一个摄影的公众号,文图相应,反应普通人的市井生活。
这是2月7号的文字记录:照片背后有故事
天啊,几天没有消息,怎么就是生命危在旦夕了?
祈祷天佑好人啊!
今天的打卡晨读:
我们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
来自梁启超。
读书,要眼到手到,最重要的是还要心到。
心到则万事成。
今天的英文打卡晨读:
When in doubt,just take the next step.
当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再坚持一会儿。
做值得坚持的事情,既要感性,也要理性。

研究生考试出成绩了,现在的研究生考试,堪比当年的高考。
一些朋友的孩子,二战的,没敢打听成绩,考的好的,还要准备复试,考的弱一点儿的,也要注意调剂。
和儿子的一个好朋友聊了几句,问问他考试情况。
儿子高中和他一直同班,在每学期都流动的情况下,俩孩子能始终呆在一块儿,也是奇迹呢。
这男孩去年考研,上了线,但距离目标学校不够,可以走调剂。
他选择了放弃调剂,准备二战。
今年他说,准备接受调剂了。
他说,现在觉得能上研究生就行了。
这孩子,是报了一个国际庄的考研机构,一直在这儿学到考试结束。期间来家里吃过一两次饭,是个很阳光懂事的大男孩。 
曾经有个朋友的孩子,考研应该是三战了,最后仍然没有能走成。后来听说那个孩子,几乎报废了,不参加工作,不找对象,如今年龄应该也有三十多岁了,不知道最终就业了没有。
朋友每次说起来,满脸都是无奈和无能为力。
做父母的,也有软肋。
那么话题来了,家长到底应该不应该支持孩子反复考研呢?
最近偶尔会刷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栏目,其中不乏一些大学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后依然不就业的孩子,堂而皇之地啃老,他们不出去工作,不是一年两年,反而一下就是七八年,甚至十几年。
眼看着父母黑发变白发,孩子的所有开销都依然要父母供给。白发人眼泪纵横,去寻求栏目组调节,希望孩子能有些斗志,不是整日在家躺平啃老,而是自食其力,去做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
每每看到这样的家庭亲子关系,就很有无力感,那些调节人,有时候都是被气蒙了的状态。
那么回到今天的话题上来,到底要不要反复考研呢。
后来我看到和反复考研链接的一个“新型啃老”词汇,说反复考研是一种潜在的新型啃老方式,说有时候觉得部分家长还未察觉,反而觉得孩子很努力,需要为孩子“摇旗呐喊”。
五月老师觉得,应该从几个方面考虑:
  • 家庭经济实力
以孩子的同学为例,普通的农村家庭,男孩子在外报培训班的费用,这个还不算太高,基本是管食宿,但自主学习,一期下来六千块多块钱。
一个普通家庭应该是可以承受的。不像一些有老师辅导的机构,半年左右的备考辅导要花费几万元。
所以,现在孩子的愿望是,今年能走就走,接受调剂,不再给家长增加经济压力了。
在家庭经济实力比较富足的家庭,为孩子支付一定的生活费、报培训机构的费用和报名费等,都不是问题的,家长还是能够支持孩子再战的。
研究生阶段,确实是孩子可以多读书、提升综合能力的一段时空。
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以孩子在家备考为例,生活费大约在千元左右,要买复习资料、电子产品等,当然还有孩子的社交情况等,一年下来费用怎么也需要两万元左右。如果报一些大的机构的辅导班,费用就更高了。
曾经见过一位孩子四战的父亲,他看着孩子堆满复习资料的书柜,对孩子又心疼又心酸,自己只能节衣缩食,帮助孩子完成考研梦。
  • 考研的个人主观愿望
如果孩子目标清晰,就是想考某个院校或者某个专业,并全力以赴去追逐自己的梦想,那么三两年的延误,时间不是问题。
但孩子也需要和父母理性进行沟通,说明自己的坚定,争取父母的支持,而不是采用过激的方式,倒逼父母同意。
家长同时要观察孩子,是不是为了逃避就业而选择一战再战。有的孩子觉得上班会很辛苦,先躲几年再说,是想通过考研来躲避就业的难度。
所以家长和孩子要理性地进行分析,而不是只凭借一时感性用事。因为在家待考,即使考了几年考上了,年龄也大了,读研难度也随之增长。
倘若像开始提到的那个孩子,几次考研失败后,把自己封闭起来,影响了婚姻,也影响了就业,就彻底成为了考研后遗症。
也会有部分孩子的考研,是盲目从众。
看到和自己一样的同学,不就业,在反复考,自己也跟风。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需要适当给孩子一些压力,帮他们理清现实。
如果孩子执意再战,可以考虑难度稍微小一点的学校,避免因为精神压力逐年增加,而导致备考状态反而下降。
闺蜜的孩子去年考某985院校,不成,可以调剂,但执意再战,闺蜜和孩子多次谈心,后来同意调剂,上了一个非211校,孩子现在的状态也非常好。
  • 权衡考研和就业的问题
其实现在考研和当年的高考,有很多相似之处。记得曾经的高中,有一个男孩,第一年考上了一所中专学校,他不甘心,复习了一年再考,还是只能走那所学校,仍然选择再战,结果第三年,他还是走了第一年就考上的那所学校,而同期和他一起参加考试的,他入学那年,那个同学就顺利毕业参加工作了,而他白白耽误了两年的时光。
凡事从两个角度看待,也许他经历两年复读的时光,心智能够更加成熟,但无论如何,这样的结果还是让人觉得惋惜。
还有坚持考研,连考3年5年都不是问题,或者不是一直脱产考研,必要时可以考虑非全日制研究生。
记得当年一个博友的女儿,在同一年既考上了某心仪院校的研究生,又同时参加了公务员考试,结果两个考试全部上岸,家庭召开会议,最后的决定是孩子先就业,次年参加在职研究生考试。
现在就业难度加大,考研的大军越来越壮大。全系考研,已经不是神话,再加上二战三战甚至更多战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同时也会滋生一些专业考研问题,比如学习枯燥,心理负担加大,导致复习效率降低,或者答题能力增长,社交封闭等。
所以,根据家庭的具体情况,和孩子的自主愿望,一家人适宜坐在一起,科学地分析和规划,减少家庭的矛盾产生,理性地进行选择。
希望孩子们都能有理想的未来。
感恩你读过我,谢谢您来做客。

HELLO SPRING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