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的红包,都发啥

 林歌作品 2023-01-20 发布于河南

文/林歌


林歌,80后,文学爱好者,旅游规划师。行遍千山万水,写过四海八荒。新浪微博@林歌,公众号:握刀听雨堂

代表作:武侠系列《银月洗剑传奇》《刺世嫉邪赋》《凤凰东南飞》《光明皇帝》,青春系列《南塘》《一场游戏》《一个地方,两个姑娘》,两京系列《长安古意》《东京梦华》,诗集《江湖故句》等,计2000万字。

小时候,收红包是过年最大的乐趣,觉得发红包真是世间最伟大的发明,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精髓。

长大了,开始派发红包,看着小崽子们朝你不怀好意地“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你就会发狠,究竟是哪个倒霉玩意儿发明的发红包这种封建迷信。

随着年龄增长,在收发红包的身份转换中,我们也会忍不住想,发红包的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为什么要发红包?有何寓意?

最重要的是,古人的红包里都装着什么?

金锞子?银锭子?铜板?还是白花花的大票子?

根据资料记载,过年发红包的习俗,跟一种叫做“祟”的小妖有关。说是“祟”大年三十晚上会跑出来吓人。人们避免孩子惨遭荼毒,就整夜“守祟”。守累了,就给孩子几个铜板数着玩。结果“祟”看到孩子手里的铜板,就吓跑了。

于是“压祟钱”的说法就这么来了。

因为“岁”与“祟”谐音,后来压祟钱改称压岁钱。老人家用红线把它串成一串,在年三十晚,压在小孩的枕头下,给他辟邪,叫压岁(压祟)。

后来转变为“压岁钱”。

“压祟”也好,“压岁”也罢,反正这个钱最早的作用,就是辟邪。
最早的压岁钱,是从西汉开始的,那个时候叫做厌胜钱。
但这个钱并不是流通的货币,而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正面刻有“千秋万岁”、“天下太平”等吉祥语,背面铸有龙凤、龟蛇、双鱼等图案。
所以又叫“花钱”。
在那个时候,这还只是一个名字,现在却已经成为一个“动词”,让人心惊肉跳的动词。
到了东汉呢,红包就不再仅仅是钱了,而是实物。
先说发钱。
东汉初年经过光武中兴之后,国家财政有钱了,发起钱来也是大手笔。
每到腊月,朝廷就会趁着祭典赏赐官员,叫做腊祭。一张东汉的腊祭单子,上面写着朝廷发给文武百官的红包数,将军和三公20万钱,侯爵15万,卿10万,校尉5万,就连羽林郎都有3千。
至于实物嘛,务实的光武帝刘秀,直接给大臣发了米200斛,肉200斤。
相当于现在的年终奖加年货,相比之后的宋徽宗,大方了不知多少倍。
宋徽宗过年赐给文武百官的红包,竟然是每人一朵绢纱制成的帽花。
众位大臣心里MMP,脸上还得感恩戴德,恭恭敬敬将赏赐的帽花戴在头上,一戴就是七天,谁提前摘下来,就是对皇帝心怀不满。
要想那年终红包,你得做到三品官以上。
即使做到了宰相,也只给发5只羊、5石面、两石米和两坛子黄酒而已。
当然了,这并不是宋代的皇帝抠门,而是官员们平时的薪水太高了,不光有正经的工资,还有米钱、茶水钱、碳敬钱、消暑钱等等。
即使是以清廉著称的包大人,每年的工资都有600万。
“十全老人”乾隆皇帝也没大方到哪里去,他赏赐重臣的红包,就是自己写的福字。满朝的奴才们居然还将能够得到他手书的福字为最高荣誉,跟赏穿了黄马褂一样,所以说奴才就是奴才。
那么,问题来了,大臣们收到皇帝的红包,该怎么回礼呢?
给皇帝也封个大红包?
怎么着?你是觉得自己比皇帝有钱,想让皇帝抄了你的家改善生活不成?
绝对不行,这是僭越非礼之举。
大臣们能做的就是,赶紧上表,谢主隆恩。
谢表这种东西,是一种极具仪式感的情感表达,你得重视。
能表达好的,就自己写。不会表达的,可以找人代笔。
唐代跟韩愈一起尝到过古文运动、被称为“诗豪”的刘禹锡,就没少干替人代笔的事儿。
他的文集里就收录了不少替人写的御赐红包谢表。
这些代笔的谢表里,也有很多大瓜。
首先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皇帝赐给大臣的红包里的内容:钟馗画像、新年挂历、紫雪、红雪、面脂(即面霜)、口脂(即唇膏)、澡豆(香皂)等。
其次,大臣们也要抒发一下接到皇帝红包后的激动的心情:“微臣何幸?天意不遗”,“虽当岁莫,如煦阳和”——虽然是年终岁暮,却好似春天般的温暖。
然后再形容一下这些红包的神奇功效,“功能去疾,永绝于疠疵;泽可饰容,顿光于蒲柳。”
有了御赐的紫雪、红雪,面脂、口脂,皮肤再也不会皲裂了。面子倍好,颜值也高,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棒,能为皇帝下服务个三五百年之类云云。
而这些内容,主要来自于刘禹锡的两个大客户:淮南节度使杜佑,御史中丞李汶。
他为前者代笔了《谢历日面脂口脂表》《为杜相公谢钟馗历日表》,为后者代笔了为李中丞谢赐紫雪面脂等表》《为李忠丞谢钟馗历日表》等等,不一而足。
“诗圣”杜甫也被赏赐过面霜、口脂。
安史之乱时,杜甫前往长安投奔唐肃宗,就被赏赐了口脂、面霜。手头紧巴巴的“诗圣”,估计不是很开心。
但不要紧呀,他们还有一项特权。
皇帝们特许年终时,部分本金由朝廷拨款,然后拿个大头,剩下的给官员做小金库。一些官员甚至可以用这些小金库做生意,投资房产,贩卖盐醋。
当然,最会玩的是唐玄宗。
比如先天二年,他剿灭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之后,便命手下在承天门直接撒红包。
当时抢钱的皆是“许中书门下五品已上官及诸司三品已上官争拾之!”
再比如,他的妃子生了孩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
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洗儿钱”,是他赐给安禄山的。
比他大了十几岁的安禄山,拜了他当干爹。他这个便宜干爹大手一挥,赐给安禄山好几百万钱的红包,差点儿还给自己戴上好大的一顶绿帽子。
这里所谓的“洗儿钱”,就是红包。
既然叫做红包,意思就是 不仅要发钱,还要将这些钱装到一个包里。这个包可不仅仅是红纸,而是装裱得非常华美的封包。
唐人王建的《宫词》中对此有详细的描写:“黄金盒里盛红雪,重结香罗四出花。一一傍边书勅字,中官送与大臣家。”
描写的是唐朝皇帝过年给大臣们发红包的美艳场景。
宫女们将“红雪”(一种护肤养颜膏)盛在金银盒里,用打成四个花瓣状的花结的香罗彩带包裹起来,并一一在封包笺上旁批“敕”字,表示这是皇帝赐给的。
最后,由太监们送到诸位大臣的家中。
北宋的时候,红包里塞的东西,跟我们现在一样,是钞票。
不过那个时候不叫钞票,交子。
众所周知,北宋是当时世界上最繁盛的时代,为了促进贸易,四川成都的十六家富商联合印发了一种比金属币携带方便的纸币──“交子”。
它是在一张小纸片上,印上特定团,并作上防伪标记。
厚厚的一大沓,见人一撒,很过瘾,很气派,很韦小宝。
韦爵爷撒银票装逼的场景,《鹿鼎记》里描述的很清楚。
当然了,有那讲究的大户人家,给小孩的红白,还是以金银锞子为主。
这是专门用金银铸造出来用来送礼、打赏或当做压岁钱之用。
比如《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就详细描述了宁府尤氏准备给荣府贾母的针钱礼物,其中就有“一包碎金子,二百二十多个锞子。有梅花式的、也有海棠式的、也有笔锭如意的,也有八宝联春的。”
由此可见,古人发的红包,包的都不仅仅是钱。
但无论包什么,都是一种美好的寓意。
但对于我们这种辛苦的上班族来说,发红包就成了一种“劳民伤财”的表现了。
伤不起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