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京拾遗略(八)| 高亮赶水美名扬

 新用户8926AVU2 2023-01-20 发布于北京

西直门外的长河之上,有一座青色小石桥,这就是北京著名的古桥:高梁桥。

文章图片1

传说当年刘伯温修北京城时,与在此地盘踞的龙王争斗。

他要修一座哪吒城,即今天的北京城,以镇住苦海幽州中的龙王。

龙王当然不愿乖乖地让出地盘,总想着如何给刘伯温使坏作梗,让他的北京城修不起来。

筑城要用水和泥垒砖,龙王一想,我让你没水,和不了泥,你不就建不成了。

于是,龙王和龙母一起,带着龙子龙女,来到城下。龙王变成一个老头,龙母变成老太太,推着一辆独轮车,龙子和龙女各变成一只水篓,一左一右躺在独轮车上。

文章图片2

进城后,龙女喝光了城里的咸水,龙子喝光了城里的甜水,龙王和龙母推着独轮车,吱吱呀呀地出了西直门,向西山而去。

城里没水的消息很快就报给了刘伯温。

刘伯温掐指一算,就知道是龙王搞的鬼,于是各门巡查堵截,西直门守门兵丁报告:见一老翁与一老妇推了辆独轮车,车上有两只水篓,出门向西而去。

刘伯温一听,就知道那是龙王龙母和龙子龙女。于是马上叫来手下最得力的猛将——高亮。交给他一匹快马,一杆银枪,让他沿路去追。并且叮嘱说“如果看到一个推着独轮车的老头和老太太,车上有两只水篓,不要犹豫,扎破水篓,转身就往回跑,无论身后有什么声音,不要回头”。

高亮得令,上马摇枪,绝尘而去。

文章图片3

出了西直门,一路向西北方向追赶,追至玉泉山下,看到路上推着独轮车的老头。

高亮二话不说,拧枪就刺,一枪下去,一只水篓就破了。说时迟那时快,另一只水篓翻滚下车,在地上打了个滚儿,变成一个男孩儿,向玉泉山撒腿就跑,快如闪电,一下子钻入玉泉山泉眼。

文章图片4

高亮见状,拨转马头,向北京城方向飞奔,只听得身后哗啦啦水声大作,但他记得刘伯温的叮嘱,只管纵马飞奔。

一直跑到西直门城下,已经能看见站在城门之上的刘伯温了,高亮心想已到城下,应该安全了,于是想回头看看后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刚一回头,一个巨浪过来将他连人带马吞没。

后来人们在高亮被水卷走的地方修了一座青色石桥,以纪念高亮为北京城夺水的功劳,这座石桥也就被称为“高亮桥”,后取谐音“高梁桥”。

文章图片5

现在很多人拿不准这高梁桥的名字到底是“高桥”还是“高桥”,网上、书上、甚至桥头的石碑上,皆以“”字为主。

文章图片6

为此,笔者查阅了明崇祯年间刊印的《帝京景物略》,上边写的是“高桥”,“梁”字下边是“木”,不是“米”。因此,文中皆以此为准,若读者有新的考证,欢迎探讨。1992年,高梁桥被列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高亮赶水牺牲以后,高亮的母亲白老太太悲痛万分,伤心欲绝。

刘伯温亲自接老人来京,于高亮捐躯处隆重祭拜。并要在城内为老人修宅子,终身供养,但老人死活不愿进城,只求在高亮牺牲的地方附近为她盖三间草房。

无奈,刘伯温只得在城外长河边上为老人盖了房子供其居住。白老太大主自此守在长河岸边,高梁桥畔,日日思念。

龙王被高亮刺死了龙女,丢了咸水,恼羞成怒,绝不善罢甘休。这次不再是进城偷水,而是兴风作浪,水淹京城。滚滚大浪沿长河直扑西直门而来。

住在河边的白老太太闻听河上浪涛阵阵,出门观看,见浪尖之上,隐隐现出一个龙头。想起自己的儿子就是死于龙王之手,于是回身从屋里拿了把菜刀,径直向大浪扑去。

文章图片7

老人冲进浪里之后,水一下子就退了。水退之后,不见白老太太,但在长河上游,现出一座石桥。因老人姓白,后人把这座桥叫“白氏桥”,后取谐音“白石桥”。

文章图片8

高梁桥以西的长河,在明朝是重要的郊游去处。据明《帝京景物略》记载,当时的长河“荇尾靡波,鱼头接流。夹岸高柳,丝丝到水。绿树绀宇,酒旗亭台,广畝小池,荫爽交匝”。

每到清明踏青时节,高梁桥一带,更是“桃柳当候,岸草遍矣”,人们或骑马,或坐车,或徒步,“棚席幕青,地藉草”,并以各种游艺活动来赏玩娱乐。“游人以万计,簇地三四里”

有诗为证:“路转柳桥曲,河连杏渚长。半天分树色,匝地起花香。望入朱楼隐,行宜翠张。何期帝城畔,咫尺到沧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