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惨烈的南京保卫战,5万将士牺牲,高级军官战死47人

 冬不拉拉 2023-01-20 发布于安徽

全职写作不易,您的赞赏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恳请各位把本文转发到朋友圈或微信群


本文是《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战22次大会战》的第2期
1937年底的冬天,对于南京和南京人来说格外地寒冷。
10多万军队防守南京,8天之内即被日军强攻入城,守军迅速溃败。
民国首都陷落,后来发生的大屠杀世人皆知。30万同胞惨遭日军屠杀,所有国人心口再添一笔国仇家恨。
每当回顾这段历史,总是让人痛心疾首,悲愤无比。
图片

01 南京该不该守
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大弯道内侧,东边是紫金山,北部和西边是长江,南边则是开阔地带。自三国以来,东吴、东晋、南朝、明都建都于此,算得上千年古都,历史名城。
从军事角度上来说,南京是一个易攻难守之地。一旦敌人从三面合围,攻占外围要地,南京城便没有回旋余地。
淞沪会战失利之后,南京城危在旦夕。
图片

蒋介石召集军中高层商议南京保卫战的部署,出乎蒋介石意料的是大部分将领并不赞同坚守南京。
桂系的李德邻、白健生主张放弃南京“敌人可以三面合围,而北面又阻于长江,无路可退。”而当时淞沪会战最后关头的溃败,中国军队均元气大伤,精锐残破不全,以新败之军和日寇硬碰硬,坐守孤城,难言胜利。不如'’宣布南京为不设防城市,防止日军借口烧杀平民”,将军队撤往长江两岸,以阻止敌人北上,保留实力。
还有一派的意见则是“象征性地打一下”,认为对日作战不应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让日军分兵防守各地,坚持持久消耗战略原则。
在蒋介石的心里,当然知道从军事角度上而言南京不该守。但是从政治角度而言,南京又需要守。南京作为都城,国父陵寝所在地,如何能不守?
蒋介石只能希望能做尽可能的坚守,他在日记中写道“南京孤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对上、对下、对国、对民,殊难为怀也。”
那么,谁来守南京?
02 谁来守?怎么守?
在会议上,蒋介石环顾四周,没有一名将领主动表示愿意坚守南京。
唐生智突然站起来,说:“现在敌人已迫近首都。首都是国父陵寝所在地,值此大敌当前,南京如不牺牲一二员大将,我们不特对不起总理在天之灵,更对不起我们的最高统帅。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
既然只有唐生智领命,那么守南京的任务就只能交给唐生智。
唐生智是谁?
图片

唐生智1890年,时年47岁。唐生智出身湖南名门望族,祖父在湘军以战功官至清朝政府广西提督;父亲做过湖南的实业司司长。
唐生智1909年参加同盟会,算是元老级人物了。他保定军校毕业之后从军,曾先后参加辛亥革命、讨袁战争、护法战争和北伐。北伐时,以他的湘军第4师所改编的第八军曾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1935年被任命为陆军一级上将,唐信佛,被人称为“佛教将军”。
虽然唐生智资历老,从军多年。但是当时唐长年没有带兵,更多年没有打过战,无法指挥大兵团作战;在军中缺乏威望,守城部队来自不同派系,唐生智能不能压得住?而且当时唐生智身体很差,白健生后来回忆“两天之视察,我发现唐之身体衰弱不堪,身着重裘,至平地,犹可下车看看;爬高山,便托我代为侦察。寒风白雪之中,我见他虚弱之身体,不禁为南京防守之担心,为他自己担心。
虽然唐生智并不是守南京的最佳人选,但在没有其他人站出来的情况下,也只能如此了。唐带着他的全家老小一起留在了南京城。
守城的人确定了,那怎么守呢?
蒋介石确定了南京至少防守2个月的计划,但整个部署粗糙笼统。
第7战区固守现阵地以外,左翼以有力部队在安吉、孝丰,相机攻击敌侧背;第3战区以有力部队在龙潭以南、广德以北各山地,迟滞敌人前进;南京守城部队除固守阵地外,应与第3战区部队密切协同,击破敌人。
原先守城的部队只有孙元良的88师,宋希濂的36师、桂永清教导总队及3个团的宪兵部队,都是刚从淞沪撤退下来,人员不足,急需休整。
后来调了其他部队入城,最终参与南京保卫战的部队有:第10军、第66军、第1军7、第72军、第74军、第78军、第83军、教导总队、宪兵3个团、江宁要塞部队。
虽然守城之军有7个军,但这些部队都不满员,总兵力仅15个师,约10多万人。
日军进攻南京的部队分为两路:松井石根的上海派遣军的第9、13、16师团和第10旅团;柳川平助指挥的第10军、第6师团、18师团、114师团和第九旅团。
南京就这样静静地等待着战火的降临。
03 保卫南京
日军对南京的进攻策略正是战前人们所担心的: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对南京实施包围,在北面控制住长江江面和对岸的浦口,那么南京守军就再无战场回旋和撤退的可能。
图片

12月3日日军正式开始攻击,4天后从3面同时推进到南京外围第一道防线。而唐生智下令中国守军迅速收缩外围防线退守城郭,采取死守的战术。
12月9日,松井石根派出飞机,向南京城内空投《和平开城劝告文》,即《劝降书》数千份,并要求中国守军必须于一天内投降,否则日军“将断然开始进攻南京”;日军于9 日下午4 时后暂停对南京的攻击。
回答日本人的是更猛烈的炮火和更顽强的抵抗。
为了表示背水一战,绝不后撤的决心,唐生智下令各部队将长江沿岸的所有船只全部收缴,并命令部分军队负责把守江岸挹江门,以防止有部队和散兵私自后撤、北渡长江。(但唐偷偷给自己留下了一条小火轮)
第74军在南京东南方打得很勇猛,王耀武的51师和日军硬碰硬打对攻,迫使当面日军不得不数次增援,激战3昼夜51师伤亡1400多人;
守卫雨花台的是72军88师的将士们,88师264旅旅长高致嵩,在与日寇的肉搏战中,被日军士兵咬掉了一只耳朵,但他却顾不上包扎伤口,继续与敌人死战到底。
264旅最后几乎全部打光,阵地快要失守时,高致嵩誓死不退,他命令将所有的手榴弹导火索全部联结起来,高致嵩命令将手榴弹全部引爆。
全体官兵,最终与攻入阵地的日军一起同归于尽。
誓死捍卫紫金山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也让日军非常震撼。战后日军的日记中“这支部队是蒋最骁勇的嫡系部队,因此,也是顽强战斗到底的最英勇的部队”
然而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却有部分高级将领在玩忽职守。
1军7军长王敬久,整天忙着打麻将;下属找他汇报战情,他却多次在打麻将。
87师副师长兼第261旅旅长的陈颐鼎回忆:“在南京城里糊里糊涂的五天战斗中,我们的上级没有同我们见过一次面,也没有哪个告诉我们南京保卫战一般部署情况'’
一线指挥员在战斗中发现的战机,也被上级僵硬地忽视了。
防守紫金山的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兼第一旅旅长周振强,发现日军在山下村庄的宿营地,认为可以集中兵力紫金山的岔路口地区出击,奇袭敌人后方。桂永清向唐生智请示。唐生智却回答说:“现在消耗兵员太多,万一出击不成,守南京城的兵力就更不够了。”
虽然前线将士奋勇抵抗,但无奈在装备、人员和指挥上的差距,阵地一个接一个地丢失。
12月11日,蒋介石下令唐“可相机撤退”;12月12日,南京所有的城门都被攻破。
12日黄昏,唐生智召开师以上军官会议,宣读了撤退命令和突围计划。
04 混乱的撤退
当时南京城只有北面的下关码头尚未有日军抵达,下关就成了南京守军撤退相对安全的唯一通道。
按照突围计划,除了36师、宪兵部队、直属部队和断后的第10军可以从下关撤走之外,其余部队基本都是从东南西三面正面突围。
唐生智这时做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在后世看来是导致南京守军溃散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口头上允许了74军、87师、88师和教导总队从下关撤退。这个命令导致其他各部队都不按计划突围,撤退又一次陷入如淞沪战场一般的混乱和无序。
图片

唐生智宣读完撤退命令之后,便匆忙坐着之前藏好的轮船,率先开溜。
主帅如此,下面的将官也有样学样。
1军7军长王敬久等人,在开完会后连部队都不通知,直接就开始逃命;
布置撤退会议刚结束,负责断后的第10军立即放弃阵地,登上了预先准备好的民船从周家沙和黄泥荡两处北渡长江。这支原本负责断后的部队,竟然是最早撤退的部队。
正在前线抗战的士兵突然打着打着,发现自己的长官逃了,发现自己的友军撤了,于是都开始撤退了,没有协同没有掩护,各部都没有做出详尽突围部署。
此前一直有序抗战的军队,由此开始大溃败。
大量士兵蜂拥跑向下关码头,道路拥挤,各人争相通过,互不相让,情急之下还和维持秩序的36师发生冲突。
此前唐生智收缴船只的命令,导致下关没有太多的船可以运送撤退的部队。无路可走的士兵,只能抱着门板、木桶,或是游泳前往对岸逃生,日本军舰在江面上用机枪向我军撤退官兵扫射,死伤无数;更多的士兵最终无法过江,滞留在南京城。

05 南京陷落
就这样,南京保卫战失败。千年古都南京陷落,城内数十万军民落入敌手。
南京保卫战如此快速地溃败,令世界为之震惊。
图片

南京应不应该守,虽然从军事角度上而言南京难以防守,不该守;但是战争是服务于政治的,我们从政治角度来看,南京必须守。
后世有人以此苛责当年的蒋介石和一众将领,多少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试想一国都城不做抵抗即放弃,对于全国民众的信心和士气会产生多大的负面效果?蒋介石处于当时的位置,他只能下令守。换任何一人在那个位置,只能做出守城的决定。
有人认为唐生智该负完全责任。唐生智在指挥作战过程中的确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设计防御阵地时没有形成全纵深阵地,采用一线平均配置,导致一处失守就全线动摇;比如
城破之后,作为主帅率先撤退,没有组织有力反击,也没有组织巷战,导致日军轻松占领南京;撤退突围时又没有明确计划、朝令夕改,导致撤退各部如无头苍蝇,溃败不可避免;
唐要负重要责任,但不是全部责任。
南京应该守,但是不应该死守。应当以消耗敌人,保存有生力量为原则与敌周旋;
但统帅部却在蒋介石要求之下死守,而死守又不配以足够兵力,外围又无足够援军,如何死守?此外死守也不符合当时“持久消耗战”的指导方针。从源头上来说,这个责任是做决定的高层承担而不是由唐生智来背。
图片

南京保卫战中国军人牺牲5万余人,中国军队阵亡中校军衔以上的中高级军官47人。
南京保卫战虽然失败,但我们并不应该忘记在南京城中拼死作战,以身许国的将士们;他们每一个都是好样的。
紫金山、栖霞山、淳化镇、雨花台、中华门、光华门、燕子矶、滚滚长江,处处都是中华热血男儿英勇抗战保家卫国的所在。
我们后人有机会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都是一代代英雄先烈的伟大牺牲所换来。向在南京保卫战中为国捐躯的将士们致以崇高敬意。
南京保卫战牺牲将领名单:
萧山令:南京卫戍司令,1937年12月13日牺牲于南京下关。追赠陆军中将。
罗策群:第66军第159师代师长,少将,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保卫战。追授陆军中将。
高致嵩:第88师264旅旅长,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中华门。追赠陆军中将。
朱赤:  第88师262旅旅长,少将,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中华门。
易安华:第87师259旅旅长,少将,1937年12月12日牺牲南京莫愁湖。
李兰池:第57军112师副师长,少将,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太平门。
司徒非:第66军160师参谋长,少将,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保卫战。
姚中英:第83军第156师参谋长,少将,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保卫战。
刘国用,第74军58师147旅副旅长,少将,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保卫战。
黄纪福,第66军159师477旅副旅长,追赠陆军少将,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保卫战。
李绍嘉,第156师468旅副旅长,少将,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保卫战。
陈节,第66军159师参谋处长,追赠陆军少将,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保卫战。
谢承瑞:教导总队第一旅二团上校团长12月13日凌晨始受命撤往下关,在挹江门因身体虚弱被拥挤失控的人群踩倒身亡。后追赠宪兵少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