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人斋号考(拾遗)

 昵称50319000 2023-01-20 发布于河南

王维

辋川别业

长安西南终南山

文章图片1

辋川图卷局部.明-清 佚名 弗利尔美术馆

辋川别业原是宋之问的旧产,宋也是诗人,他的名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千古传诵,但人品不端,贪污受贿,最后他的别墅被司法拍卖——给王维——了。那年王维四十四岁。

辋川,水名,即辋谷水。诸水会合如车辋环凑,故名。在长安之南终南山(今陕西蓝田),源出秦岭北麓,北流入灞水。

《新唐书·王维》:别墅在輞川,地奇胜,有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沜、辛夷坞,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这哪里是别墅啊,简直就是个自然保护区。

鹿柴.辋川图局部-北宋 郭忠恕

弗利尔美术馆

️《云仙杂记》说:“王维居辋川,宅宇既广,山林亦远,而性好温洁,地不容浮尘,日有十数扫饰者,使两童专掌缚帚,而有时不给。”


高适

淇上别业

河南鹤壁

文章图片2

高适像 《三十六诗仙图》 狩野常信

公元736年,高适在淇上靠近淇水的地方建了一所别墅,还写了一首《淇上别业》的诗,纪录了这段隐居的时光。

依依西山下,别业桑林边。

庭鸭喜多雨,邻鸡知暮天。

野人种秋菜,古老开原田。

且向世情远,吾今聊自然。

️《唐才子传》说高适的好基友岑参在洛阳、长安有五处别墅。——家里肯定有矿。王昌龄就一度以研究边塞诗为名经常去岑参家蹭别墅住。


刘长卿

碧涧别墅

长安城东霸陵

文章图片3

刘长卿像.晚笑堂竹庄画传.清.上官周撰

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年),刘长卿遭诬陷,贬官睦州司马,曾在碧溪坞筑“碧涧别墅”。好友侍御史皇甫先生来访,诗人不免悲喜交集,写下这首诗,让我们知道被贬后还能自己盖别墅,诗人苦闷的不是没钱花而是不得志。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白居易

林园

洛阳履道坊

文章图片4

白居易和他的林园双鹤

吾有第在履道坊,五亩之宅,十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是也。履道坊这座宅第购置于824年。那一年白居易杭州刺史任满,回到洛阳。这座宅第原归于他的妻家亲戚杨凭,后来转手到一位田姓人家手里,并最终为白居易购得。买下房产后,白居易致信宰相牛僧孺恳请出任东都分司一职,如愿以偿得到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的职位,白居易搬进了履道坊新居,这里日后被他称作“林园”,频繁地出现在他晚年的诗作当中。

文章图片5

洛阳龙门,今天的白园

六十八岁,白居易得了风病,将编好的诗文集分五处存藏,唯恐散失,之后放伎卖马,以待天年。七十五岁寿终正寝,葬于龙门,遗嘱林园舍为寺庙。


杜牧

樊川别墅

长安西南三十里

文章图片6

樊川文集

杜牧晚年住在长安近郊他祖父杜佑的樊川别墅里, 故后世也称他为杜樊川。后来杜牧的外甥将他的诗文汇总成集,就按杜牧的遗愿叫《樊川文集》。

樊川,地名,是西安城南少陵原与神禾原之间的一片平川。汉高祖刘邦曾将这条川道封为武将樊哙作为食邑,樊川由此得名。岑参、元稹等人的别墅,韩愈的城南庄都在附近,北宋时犹存。

杜牧长时间做京官,名盛禄少,家累又重,要供养罢官闲居长安的堂兄杜慥 [zào],和患眼病住在扬州的弟弟杜顗[yǐ],再加上寡居的妹妹李氏,所以多次要求外调,直到放外任到湖州做了几年刺史,才存下一笔积蓄,回到长安修葺祖宅樊川别墅,在那里一直住到最后。


姚鼐

惜抱轩

安徽桐城.南京

文章图片7

惜抱轩文化展馆

姚鼐为因长期伏案写文章,患了痔疮,太医建议他不要久坐,多走动走动,做提肛运动。于是他就经常到山上,跟道士学的抱着松树做提肛,“惜抱”就是得名于此。

文章图片8

1954年10月,惜抱轩银杏树

姚氏十世迁入县城,先后居“天尺楼”、“雁轩”、“树德堂”、“初复堂”。鼐八岁由“树德堂”徙居“初复堂”,后建“惜抱轩”书屋,植此树。

文章图片9

现在的惜抱轩银杏树,现位于安徽桐城中学内

据说姚鼐在南京的书房也叫惜抱轩。钟山书院以南京东郊钟山而得名,初设于雍正二年。他在钟山书院内的大松树旁又增设一轩,志曰“惜抱轩”。在此著《惜抱轩全集》、《古文辞类纂》,享年85岁。

文章图片10

姚鼐老家桐城


曾国藩

求阙斋

北京.娄底

文章图片11

咸丰十年九月廿六日(1860年11月8日)曾国藩日记云:

“是日因写手卷,思东坡'守骏莫如跛’五字。凡技皆当知之,若一味骏快奔放,必有颠踬之时;一向贪图美名,必有大汗辱之时。余之以'求阙’名斋,即求自有缺陷不满之处,亦'守骏莫如跛’之意也’。”

曾国藩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求阙斋”,并写了一篇《求阙斋记》,引用管子的话“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斗斛是装粮食的工具,概是刮的意思,斗斛满了,由人去刮平;人自满了,由天去刮平。

文章图片12

湖南娄底曾国藩故居

️曾氏的斋号还有“八本堂”、“思云馆”、“养德养身绵绵穆穆之室”、“绵绵穆穆之室”。


魏源

絜园

江苏扬州

文章图片13

魏源《海国图志》

道光十五年(1835年),魏源为了奉养母亲,在扬州买了一所庭园,取名“絜园”,龚自珍曾为絜园书一对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综一代典,成一家言。”咸丰四年(1854年)到咸丰七年(1857年)这四年,是他一生中最悲惨迷茫的时期。先年二月,扬州城破时,魏源旧居絜园毁于炮火。

清夜斋为他从师刘逢禄学今文经以前的书斋名,《清夜斋文集》结集于道光六年(1826年)或此年之前。“清夜”二字取自《默觚·学篇一》:“用力在旦昼,功效必于清夜时验之”。

文章图片14

魏源《海国图志》

️“古微”取意于发挥今文经学原古的微言大义以经世致用。魏源将自己“清夜斋”的斋名改为“古微堂”,当在从师刘逢禄学公羊学之后。


林纾

畏庐

福建闽侯

文章图片15

林纾,字琴南,福建闽侯城外南台人,据他的《浩然堂记》谓:“壬辰(1892年)秋,始筑堂于精舍之后圃。”取《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之义名其堂。后来他因文名与画名,住宅的光景也大为改观:“辛巳(1882年)春,堂成,乃楼其左,馆其右。纾自名楼曰醒楼,馆曰风篁馆。莳竹无虑百数,更筑亭,北向,居梅花之中,名曰填词亭”。这一年的冬天,门人再为林纾“更筑畏庐于堂之右,遍植梅柳数株”。

他作《畏庐记》,谓:“不烛而行,不侣而处独,其人恒鬼之畏……然则无畏之非难,深知所畏,而几于无畏,斯难矣。”

文章图片16

畏庐漫录,“漫录”就是瞎写的意思,自谦词

️林纾和严复是翻译西洋著作的近代两大巨子,严是译西洋哲学,林泽西洋小说,林纾二十年译成一百七十多种欧西小说。严复赠林: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胡适称其:遂为古文拓一新殖民主义地矣。


沈尹默

瓠瓜庵

上海海伦路

文章图片17

沈尹默在上海瓠瓜庵

沈尹默,原名沈君默,因在北大上课很少说话,被人笑指“要口何用”,于是把“君”下之口去掉改成“尹”,和于右任并称“南于北沈”。

文章图片18

沈尹默为《北平笺谱》题字

沈尹默1913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兼国文门研究所主任、河北省教育厅长、北平大学校长等职。“五四”运动时,为《新青年》编辑之一,首倡新诗,旧体诗词功力颇深。书法精于用笔,于笔法、笔势多所阐发,所以鲁迅和郑振铎做《北平笺谱》的时候,特意找沈先生给题字。著有《匏瓜庵谈艺录》、《二王法书管窥》等。

文章图片19

沈大师晚年作品

️北大著名的“三沈二马”即指沈尹默和两个弟弟兄弟沈士远、沈兼士以及马氏昆仲马裕藻和马衡。

️1949年,陈毅进上海第一个拜访的民主人士就是沈尹默。1967年,他将毕生积累的自己的作品以及明、清大书法家的真迹一一撕成碎片,在洗脚盆里泡成纸浆,再捏成纸团,放进菜篮,让儿子在深夜拿出家门,倒进苏州河。

钱玄同

饼斋

北京

文章图片20

钱三强之父钱玄同

鲁迅困居绍兴会馆研究碑拓的时候,钱玄同三天两头的去找他,游说他给《新青年》写稿,鲁迅遂以钱玄同为原型写了《狂人日记》,不料一炮而红。但是后来俩人“道不同”闹掰了。钱玄同和周作人却一直是好哥们,钱玄同早逝,周作人写有祭文。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有留日背景的几位教授选择了留在北京,其中就有钱玄同与周作人。

1939年初,钱玄同其因突发脑溢血去世,7月,国民政府便发布褒扬令,和周作人进老虎桥形成鲜明对比,是所谓寿则多辱: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教授钱玄同,品行高洁,学识湛深。抗战军兴,适以宿病不良于行,未即离平。历时既久,环境益坚,仍能潜修国学,永保清操。卒因蛰居抑郁,切齿仇雠,病体日颓,赍志长逝。溯其生平致力教育事业,历二十馀载,所为文字,见重一时,不仅贻惠士林,实亦有功党国,应予明令褒扬,以彰幽潜,而昭激劝。

文章图片21

钱玄同.饼斋.落款


冯友兰

三松堂

北京大学燕南园

文章图片22

北京大学燕南园57号,是冯友兰故居,又名“三松堂”。

三松堂位于燕南园东北角,是栋中西合璧的小洋楼。内部是现代化设施,外观又借鉴了四合院的传统风格。小院整体呈青灰色,楼房呈L形,另一面由院墙补齐,形成了一个独门小院。

文章图片23

“三松堂”之名,来源于院内的三棵松树。冯友兰先生在《三松堂自序》的《自序》中写道:“'三松堂’者,北京大学燕南园之一眷属宿舍也,余家寓此凡三十年矣。十年殆将逐出,幸而得免。亭中有三松,抚而盘桓,较渊明犹多其二焉。”

文章图片24

1952年的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合并,校址迁入燕园。冯先生随清华哲学系一道迁入北大,入住燕南园。原住57号的是北大党委书记江隆基,据说他见54号狭窄,便以自己所住的57号与冯先生调换。

文章图片25

三松堂

1990年11月15日,《中国哲学史新编》最后一册清样校阅完毕,当月26日逝世。冯氏全集也命名为《三松堂全集》。


徐悲鸿

危巢

南京傅厚岗

文章图片26

南京傅厚岗6号,徐悲鸿公馆

徐悲鸿比周恩来大五岁,比田汉大三岁,比刘海粟大一岁,有时候年龄大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田汉和徐悲鸿一辈子都很铁,徐悲鸿死的时候,田汉哭的最痛。

北京解放前夕,国府的专机来抢运文化界大腕,第一次拉走胡适等人后,解放军用炮火封锁了南苑机场;于是又紧急在东单和天坛砍树造临时机场,最后一架飞机拉走了梅贻琦等各大学校长。当时蒋点名要徐悲鸿,并许下重金,徐不仅不为所动,还成功的劝说齐白石留了下来,这里边也有田汉的功劳。

国府带走了张大千,我党留下了徐悲鸿。那一年张大千45岁,徐悲鸿49岁,齐白石85岁。

徐悲鸿从欧洲回国后直接就去了南京中央大学,声名鹊起,礼遇倍增,吴稚晖出资3000大洋为他买了个宅子。

当时刚南京成为首都,地价飞涨,3000大洋只在鼓楼坡的北面买了两亩地,且是一块坟地。

1932年,还是由吴老发起,经李石曾、黄孚、钮永建等人筹资建成,徐悲鸿蒋碧微一家子从拥挤的中央大学宿舍乔迁新居。

文章图片27


当时南京,正处在“九一八”事变的阴影中,徐悲鸿将新家命名为“危巢”,取居安思危之意,正如他在《危巢小记》中所说:

古人有居安思危之训,抑于灾难丧乱之际,卧薪尝胆之秋,敢忘其危,是取名之意也。

文章图片28

徐悲鸿与蒋碧薇

在中央大学任教期间,徐悲鸿与学生孙多慈互生情愫。危巢建成后,孙多慈以学生的名义送来一百株枫树苗种在院子里,蒋碧薇偷偷叫人把枫苗全部折断当柴烧。徐悲鸿悲愤之余,将新居更名为无枫堂,并刻无枫堂印章一枚。

文章图片29

位于北京新街口的徐悲鸿纪念馆装修一新

抗战胜利后,徐悲鸿、蒋碧微协议离婚,徐悲鸿支付赡养费一百万元,画作一百幅,傅厚岗4号归蒋碧微所有。相当于净身出户了。

傅斯年评价说:凡人之家务,他人皆不可置词,然如悲鸿之登报词,岂止薄幸,直可为人道悲矣。


徐悲鸿

蜀葵花屋

北京东受禄街

文章图片30

蜀葵.徐悲鸿 1944年作

款识:倘使人间只一本,千金买去不为多。甲申四月对花赋色,悲鸿。

蜀葵花屋是位于东受禄街16号的一个小院,为徐悲鸿解放后在北京的住宅,院中有生长百年的大槐树,徐悲鸿有空还和廖静文在院子里种菜。

文章图片31

徐悲鸿与廖静文在蜀葵花屋


张大千

环荜盦

美国卡密尔Carmel

文章图片32

可以居

1968年夏天,张大千正式在卡梅尔购宅,将居所命名为“可以居”。相较于他的巴西住宅“八德园”的壮观,加州“可以居”显得朴素许多。

文章图片33

美国环荜盦[ān]

1971年底,张大千在加州“17英里海岸线”边购置“环荜庵”,并扩建画室于1972年9月启用。“环荜庵”位于加州蒙特利半岛著名的“17英里海岸线”西班牙湾附近,海天浪色之幻美,古木悬崖之奇峭,为张大千心仪之地。

文章图片34

1956年夏,张大千与毕加索

美国海滨小城卡密尔(Carmel)但见花园洋房一列,曲径通至门前,四围草木扶疏。右首置一巨石,高与人齐,宽可三抱。近门右首置一大树根,略高于人,玲珑剔透,风姿不凡,有江南湖石趣味。进入穿堂,两壁高悬巨帧山水,左侧是画室。画室内进为客厅,正壁有自书诗轴分悬左右,线装书充满书架,尚有各式清供岩石,对壁则悬有其近作青绿泼墨山水。


张大千

摩耶精舍

台北

文章图片35

台静农题写的“摩耶精舍”匾额

摩耶精舍位于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接受捐赠管理的纪念馆,是张大千亲自设计兴造双层的四合院建筑,院子打造成中国式庭园,占地578坪。

文章图片36

台静农(右二)、张大千(左一)、庄严(左二)

摩耶精舍于1978年8月完工。1983年,张大千在完成最后一幅画作《庐山图》后,于4月2日去世,骨灰安葬于摩耶精舍后院梅丘立石下。10月,家属依其遗嘱将摩耶精舍捐给国立故宫博物院成立“张大千先生纪念馆”。

文章图片37
  • 摩耶精舍门面,现为张大千纪念馆



    台静农歇脚盦台湾台北



    1946年,因为好友魏建功在台湾做国语推广的工作,再加上许寿裳的引荐,家累颇重的台静农进入台大,任中文系教授。最初住在台大的宿舍里,对于好友要他购房安居的建议一笑置之,还将自己的书斋名为“歇脚盦”,自称歇脚庵行者。
    后来将全家迁台,子女长大后赴美,台老一直到87岁仍在带学生上课,88岁去世。


    钱穆素书楼台北东吴大学


    钱穆故居
    1967年,大陆运动冲击到香港,钱穆决定去往台湾定居,蒋氏父子待如上宾,并为他修建住地,钱穆遂命名为“素书楼”。
    素书楼位于东吴大学校内,背靠青山,环境清幽,二层小楼精致雅淡,掩映在树丛中,晚年的钱穆,在素书楼度过了二十多年的著书和授课时光。
    左手烟斗右手拐棍的钱穆

    钱穆,与陈寅恪、陈垣、吕思勉共称为“现代史学四大家”。他自学苦修成才,以《刘向歆父子年谱》震惊北方学术界,一举奠定其学术地位。
    司徒雷登曾将燕京大学里的一栋教学楼命名为“穆楼”以示礼遇。据说钱穆来到燕大任教后指责司徒雷登号称发扬中国文化,但有两栋楼却叫M楼和L楼,司徒雷登从善如流于是就将M楼更名为穆楼,燕园里的湖更名为未名湖。
    在20世纪中国,1949和1957这两个年份显得格外扎眼。第一个年份意味着“走,还是不走”的问题,第二年份意味着“说,还是不说”的思考。

    钱穆离开大陆之前,曾到岭南大学拜访陈寅恪,邀请他到香港任教,遭到拒绝。之后他又去乡间邀请熊十力,对方也无意离开。钱穆给远在重庆的梁漱溟写信,没有得到回复,他又到中山大学见杨树达,杨树达也无意离开。
    香港新亚书院初创时学校条件艰苦,只有三间教室,钱穆决定行乞办学,游说台湾,最后蒋介石从“总统府办公费”也就是蒋的私人小金库里拨款赞助,此外又得到美国耶鲁大学、哈佛燕京学社的援助,问题终得解决。

    新亚书院即后来的香港中文大学。


    1967年,钱穆决定去往台湾定居,其时恰逢蒋八十大寿,钱穆盛赞其为“吾国历史人物中最具贞德一人”,老蒋大爽,直接给了一座小楼,即素书楼也。

    1989年阿扁以“非法霸占公共财产”为名强令钱穆搬出素书楼,当时钱穆已年过九十,双目失明,大家说让他住还能住几年,再说迁出去这座小破楼能干嘛?阿扁说让他迁出去然后成立钱穆纪念馆。
    钱穆:你是不是有病啊!

    1949年毛泽东在社论《丢掉幻想,准备斗争》里点名胡适、傅斯年和钱穆是被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中国反动政府所控制的知识分子。

    大陆有四大无耻文人,原版说法叫做「京城四大不要脸」,有多个版本,“郭、冯、老、臧”是其中之一。


    何兆武的《上学记》:我去美国的时候曾听一位台湾学者说,台湾也有四大无耻文人,第一就是钱穆。
    ️南渡:汉民族不能立足中原,而偏安江表称曰南渡。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吾人(钱穆)为四次之南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