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孙子兵法》第12讲:火攻篇第十二

 启明书院_元默 2023-01-20 发布于江苏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内容简要:

火攻,是运用自然优势,为战场赢得更加有利的条件。水火无情,所以,好的将领一定会运用一切能够运用的自然资源来影响自己的战局。

水和火是自然界里力量最强的两个东西。所以,孙子在这一篇借火作为例子来讲如何运用自然,以及作为发动战争的君主和将领最应该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慎重的发动一场战争。

兵法能够运用的关键是要有道,而不是以杀人为乐。战争是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所以,不能够因为君主的私欲或者愤怒而去发动战争,战争一定要符合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到了不得不战的时候,才能站在有道义的一方,运用战争的方法来解决。

所以,把火和发动战争的时机写在一起,是因为无论是谋,还是行军,只要最终没有打起来,损失的都只是经济,而火攻意味着真正的毁灭来了,一切都不可能复原了。

人只有心存仁义,才能够真正的用好兵法,因为心存仁义的时候,用兵法是为了保境安民,而如果没有一颗保护百姓的仁爱之心,光会兵法是没有用的。

孟子说:“仁者无敌。”一个有仁德的君主,平常带领百姓安居乐业,但是邻国的骚扰让他们不能够安居乐业,这个时候百姓都会奋勇而起,追随君主去进攻侵略者。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火是重火焚烧。火人是直接用火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火积,积是粮草这些东西;火辎,辎是辎重,像盔甲、行军打仗武器;火库,库是仓库、粮仓之类的;火队,队是对方正在行走的队伍,或者是在两军队列当中运用火攻焚烧对方。

火积、火辎、火库都是类似的,没有直接焚烧对方的军队,而是烧了对方的或者粮食、或者武器装备、或者是什么后备仓库等等。

在三国当中,火烧赤壁,曹操吃了一个大败仗,但是曹操也是用火高手。曹操在决定他生死命运的“官渡之战”里,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准备班师回朝了。

这时候,袁绍的谋士许攸因为在袁绍那里郁郁不得志,到了曹操这儿,他一眼看破曹操,说:“我知道你军中无粮了,但是不要紧,袁绍那边有。”

然后,曹操就下了一个“抢粮放火”的大胆决定,一下子把袁绍的粮食抢了过来,仓库烧光了。随后两军在官渡展开决战,结果袁绍大败,从此十八路诸侯总统领袁绍就淡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带着钦州军走上历史舞台的曹操。

三国里面的第一把火让曹操扭转了战局,第二把大火是赤壁之战,黄盖诈降,架着一艘满是硫磺的船驶向曹操的铁锁链船。曹操没有想到铁锁连船会让自己留下致命的火烧的漏洞,因为他没有料到风向会改变。

这场火让曹操由极盛时期转向了衰落,但这并没有让他致命,只是让刘备和孙权可以继续发展各自的势力,阻止了曹操一统天下的步伐。

第三场大火就是孙权和刘备之间的夷陵之战。刘备为了报关羽、张飞的仇,率70万大军进攻东吴,被一个无名小辈江东陆逊火烧连营七十里。一把大火把刘备烧到了解放前,扭转了刘备、孙权两个集团的命运。

第四把大火是五丈原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决战。经过了那么多次的斗智斗勇,诸葛亮总算把司马懿困在了军营里,可以把他烧死在里面。司马懿一死,诸葛亮北上中原就再无阻碍了。就在司马懿要仰天长啸叹:“我终究不如诸葛亮!”的时候,天降大雪。

所以老天给诸葛亮开了个玩笑,几十年前把东风借给了他,让他扭转了曹操和自己这个集团之间的平衡。几十年之后,老天又给了司马懿一场大雪,再一次扭转了他们的平衡。这导致诸葛亮口吐鲜血,再不能够站起来了。

所以,能够用火的将领是非常有智慧的,也是能够迅速扭转战局的。因为,一支弓箭,就算神射手也只能射死一个人;一颗子弹,神枪手也只能消灭一个敌人。

但是火如果烧的好,又有风,那就会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形成风火燎原之势,这种风火燎原不费一兵一足,才是最厉害的。所以,好的将领一定会运用自然资源,而不会在固有的资源上去纠结。

行火必有因,因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要用火攻,就得事先筹划好。要明白对方的仓库在什么地方,他事先有没有得到消息,他的阵营里面有没有可燃物。

如果对方的仓库里没有太多的棉、木头等易燃物,火是烧不起来的,水比较多也烧不起来,所以,行火必有因。有外在的因素,有内在的因素,有对方提供的各种准确信息。

“赤壁之战”就是庞统去献了一个铁锁连船计,然后又有黄盖诈降,把装满硫磺的船驶向曹操的阵营,这都是行火有因。

“因必素具”就把一切准备工作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做好之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所以发火有时,起火有日。在用火攻击的时候,不是你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要占据天时地利。

用水也是,关羽水淹七军,就是用七八月份的暴雨蓄水,再开闸,才能够水淹七军。后来,蒋介石也学关羽放水,想水淹陇西。但是玩砸了,敌人没被淹死多少,关中平原淹了一大半。所以用火、用水都要很谨慎才可以。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

用火攻的时候,要看时局的变化,时局有五种变化。

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

如果有内应,那么,就要里应外合。里面起火了,外面就要等着接应。

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

如果里面起火了,却一点反应都没有,那可能是对方已经知道你用火攻的消息了,已经有准备了,这时不要强攻。火攻关键是要趁乱取胜,火发起来了,对方乱了阵脚,乱了阵型,这个时候就会一击即溃。

火力要让它发挥到最大,再看情况跟还是不跟。如果火势太猛,你往里面冲就是送死,所以,要伺机而动。

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

如果时间算准了,各种点火的工具也弄好了,却发现里面的内应迟迟没有发出信号,那这个时候也不要过于死板,你可以直接从外面发火,这样不至于遗失战机。

火发上风,无攻下风。

比方说,风是东北风,火就会沿着风的方向往下吹,你不要在风的下口去布置。因为火很容易伤到自己,你可以再往里面去一点,保持安全距离。

昼风久,夜风止。

白天的风会刮的长一点,晚上的风刮的会短一点。把握规律,在晚上就没有办法放太大的火,比较适合烧仓库,官渡之战是晚上点的火;白天,江面上、行军队伍里、或者树林里面可以烧起来。像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白天点的火。

凡必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这就要知道它的变化,心中有个数。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用火攻比较明,用水佐攻气势会比较强,但是火可以很快的毁灭对方。而水出去之后有更多的不可预见性,所以,水更多的是造势。

但不管是用水还是用火,都要考虑到它们用了之后所形成的后果是比较惨烈的,所以要做事后的补救工作。放过水之后,要重新把水引回灌溉,引回江河里面去,否则,百姓遭殃。

火烧过之后,庄稼烧没了,可能会有很多的流民,要做事后的补救工作,如果不做补救工作,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民变。所以《道德经》里说:“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就是因为大军失和。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是凶命。战争用的是水、火,用的是敢死队。用完之后,对于焚烧过的地方要进行恢复,对于用水淹过的地方,要安置百姓,不能让百姓流离失所。

所以不管是水还是火,用过之后要尽可能的去修复。对于那些敢死队员,在战争中付出生命的,对待家属要做好补救工作,发抚恤金,安抚他的家人;对待活着的人,有功劳要立刻奖赏;

对方战败了,如果有尸体什么的要送回去,就是《道德经》里说的:“战胜,以丧礼处之。”以前很多将军都喜欢穿白袍,就是用“丧礼处之”,时刻让自己铭记“不要嗜杀”。

在以前的战争里面,双方鸣金收兵之后,就会各自派人出来打扫战场,把自己伤亡的人员拉回去。这个时候是不允许偷袭的,如果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去偷袭,那可能别的国家就会群起而攻之,不仁义。这就是战胜攻取,而修其功。

在打仗之前,要谋攻,这是“修”;打仗之后,要善后,这也是“修”。否则,就称之为“费留”,就是留下后患。

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

修要修公,虑是虑什么时候发动战争是正确的,什么战争是可以不发动的。该发动的时候要发动,不该发动的时候不要发动。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非利不动,利百姓,利民族,利国家;非得不用,打蛇打七寸,一打就打中了;非危不战,到了危险的时刻,下令全面开战。这就是“明主虑之,良将修之”的地方。

有些仗不得不打,当时不打,后来人就得打,我们不打,我们的子孙就得打,这就是非危不战。

战争是为了整个国家民族的利益。我们国家一直奉行着和平的外交政策,不会主动去侵略别人,但是我们的自卫、防护是一定要做到的。

我们的国防部只有坚强的防卫,才可以固若金汤。想战争,得有很强的军事;而不想战争,更得有很强的军事。因为只有有很强的军事,才能够震慑别人。

等到什么时候可以全世界“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时,就是全世界的人都放下了心中的贪、嗔、痴,像老子所说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到了那一天,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非常满意,恬淡虚无,自然就没有战争了。所以只有每个人都能够放下对于物质的贪欲,对于各种欲望的争夺,安于自己所有的东西,才可能没有战争,没有侵略。

只要人心当中还有贪欲,他就会“人心不足蛇吞象”,就会去侵略别人。所以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存在侵略的心,作为正义之士,就要永远防住狼子贼心,不可松懈,所以“武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真正的正义之士发动战争一定是维护正义的,这就是非利不动,利国家、利民族、利人民、利益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

我们不是在讲“狭隘的民族主义”,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都有好人,也都有坏人。我们中国也有汉奸。在抗日战争的时候,“伪军”的数量达到200万,中国人帮日本人卖命,杀中国人。

所以,我们讲的是正义和邪恶的较量,战争是维护正义的。但是杀人魔会用战争作为自己获取侵略目标的工具,发动战争的人需要武力,维护正义的人更需要武力。

而维护正义的人运用武力的内在是道,所以是“以道欲术”;而发动战争的战争狂魔是用欲望驾驭兵法,这就是最终的正邪之间的较量。

我们要相信正邪不两立,而且邪不压正。内心有这种正气之后,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明辨是非,在该站出来的时候就站出来,因为正义是需要人主持的。

在和平年代,我们修“温、良、恭、俭、让”,但是我们也要提防那些狼子贼心之人。当正义、和平受到挑战的时候,维护正义的人就要站出来。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作为一个良主明主,作为一个将军,不能因为自己的愤恨而发动战争,一定要以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利益作为发动战争与否的标准。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亡国”不是亡别人的国,是亡自己的国,自古以来好战的侵略者都是没有好下场的,从来不例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只不过是正义的人,觉醒的时间长短而已。天地之间,从来邪不压正。

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安国全军就是不好战,不妄战,坚持正义,守护百姓,这是兵法真正的精髓。

经典原文: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行火必有因,因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必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