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愿军一个团,消灭联军同等兵力精锐!宋时轮难以置信

 兵说 2023-01-20 发布于云南

作者:慎独

英国在二战时期创造的“Commando”特遣队,是世界特种部队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其任务主要是获取情报、破坏德军军事设施、营救人员等,这些特遣队在欧洲战场大放异彩,英军随后推广到了亚洲战场,美国也跟着效仿。在朝鲜的长津湖战场,英美联合组建了一支特遣队,企图一举改变战局。

【二战北非战场的英国特遣队】

1950年11月27日,志愿军第9兵团向美第10军发起猛攻,被包围的敌人殊死抵抗,凭借强大的火力优势死守,第10军组织200辆坦克组成环形防线,对四面八方攻过来的志愿军猛轰。志愿军在饥寒交迫中艰难进攻,很多战士的手都冻僵了,枪也拉不开栓,不少迫击炮因为热胀冷缩不能发射,水冷机枪的冷却水结了冰。但志愿军凭借着夜战和大无畏的精神,硬是将美军死死压制住,58师战士的子弹一度打进了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的帐篷里。9兵团虽然一时难以啃下这么多美军,但已经形成分割包围之势。

29日下午,史密斯企图派出一支特遣队,从古土里、真兴里出发,向富盛里等地发起进攻,企图打破志愿军第20军60师的防线,打通下竭隅里、新兴里、柳潭里的美军之间的联系。这支队伍总数一千多人,分别来自美国海军陆战队、美国陆军、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指挥官是皇家海军的德赖斯代尔中校,因而这支特遣队也被称为“德赖斯代尔特遣队”。按照英美在二战欧洲战场的经验,当战场陷入僵局,派出一支机动速度快、火力强的特遣队可以迅速打开局面,扭转战局。

【与志愿军作战的陆战1师】

但史密斯和德赖斯代尔忘了,朝鲜战场的环境和西欧截然不同。西欧多平原,道路条件比较好,利于机械化部队行动。然而朝鲜多山,尤其是东线战场地形非常复杂,层峦叠嶂,山路崎岖难行。机械化部队的行军速度受到很大影响,当时长津湖附近气温骤降,又下起大雪,对机械化部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峡谷是非常适合伏击的地形,擅长打伏击的志愿军可以很容易找到适合伏击的地点。

“德赖斯代尔特遣队”具体组成为皇家海军陆战队第41突击队,美国陆军第7师31步兵团2营B连,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团3营G连。29日上午9时45分,“德赖斯代尔特遣队”开始向下碣隅里推进,在飞机和炮火支援下,“德赖斯代尔特遣队”连续突破志愿军几处阵地,但仅仅前进了4公里。下午13时,陆1师坦克1营D连(欠一个排)和陆1师5团反坦克连坦克排加入了“德赖斯代尔特遣队”,这支坦克部队总共17辆坦克,由D连连长克拉克上尉指挥。

不管是英军还是美军,行军打仗都是要坐车的,这支特遣队虽然仅1000人,但有140辆各式车辆。这些车辆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上,宛若一条长龙。德赖斯代尔认为,队伍太长,容易被伏击,希望美军坦克能分散到队伍中,这样队伍中任何一处遭遇打击,都能得到坦克的支援。但克拉克认为,应该把所有坦克集中在队伍最前面,这样利于发挥坦克的突击能力,也利于应对反坦克。

这显然是英美双方对坦克使用的定位差异,英军的坦克分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步兵坦克专门用于掩护步兵进攻,特点是装甲厚重,速度慢。而美军的经验则是将坦克集中,发挥突击能力。美军上尉明显不会因地制宜,坦克在山路上是突击不起来的,队伍最大的威胁来自两侧的山脊与沟壑,坦克显然既不能向山顶突击,也不能向沟里突击。虽然德赖斯代尔是指挥官,但坦克是美军的,他也只好同意克拉克的安排。

17辆坦克和140多辆车组成了一条超长的车队,按中国古代兵法这叫“一字长蛇阵”,好处是不容易被包围,缺点就是容易被切成数段。在山区排成这个阵型,对于善于伏击的志愿军来说,简直就是送上门的肥肉。“德赖斯代尔特遣队”一路上不断遭到志愿军机枪迫击炮的袭击,走走停停,走了两个半小时才前进5公里。

严寒给德赖斯代尔带来一个巨大的麻烦:除了坦克的车载电台,其余的电台和步话机都冻得无法使用,如此长的行军队列,他根本无法指挥部队,这再次体现了坦克集中在队伍前列的错误。倘若坦克分散开,那么德赖斯代尔就可以借助坦克指挥全队。行军过程中,美国陆战1师坦克1营B连的12辆坦克加入了他们,成为全队的后卫,这让德赖斯代尔稍微安心。

敌人犯下了大错,志愿军自然不会放过机会。志愿军20军60师179团、178团已经在公路两侧严阵以待。伏击地点也非常巧妙,这段公路以西是一条水沟,水沟外面是一片水田,水田紧挨着长津江,公路东侧则是一条深沟,深沟以东是一片开阔地。这种地形敌人的坦克和车辆没法离开公路,两侧的水沟也无法构成掩体。志愿军伏击阵地就在开阔地以东陡峭的山地上,居高临下俯瞰敌人。

当敌人进入这一段公路后,志愿军突然加强火力,迫击炮弹雨点一般落下,机枪子弹泼水一般扑向敌人。一颗迫击炮弹正巧命中了一辆弹药车,车上弹药殉爆,将公路彻底截断,熊熊燃烧的烈火,给敌人留下深刻印象,后来他们将志愿军伏击他们的这段山谷,称为“地狱烈火峡谷”。

“德赖斯代尔特遣队”被分成两截,由于通信不畅,德赖斯代尔甚至没注意到队伍被切断了,带着前面这一截继续前进。后面这一截敌人暂由陆战1师一名管后勤的中校指挥,他命令全军后撤回古土里,然而狭窄的道路让车辆寸步难行。

【志愿军迫击炮手】

这支敌军阵形大乱,走在最后面的一部分坦克,凭借坚甲利炮跑回了古土里,而乘坐卡车的步兵遭遇志愿军猛烈火力拦截,因为这部分敌军人数较少,志愿军的主要攻击对象不是他们,让一部分人侥幸逃跑。另有一个坦克排因为比较靠前,没有步兵掩护不敢前进,干脆组成环形防御阵型,原地坚守,等天亮后借助空中掩护撤退,志愿军缺乏反坦克武器,对这些坦克毫无办法。

30日凌晨4时,179团团长张季伦发现敌人的抵抗已经十分微弱,派出一名使者在被俘美军引领下去劝降敌人。志愿军许诺,只要他们放下武器,志愿军可以将重伤员送到古土里,但敌人却执意拖延时间。1小时后,179团1营发起攻击,除麦克劳林少校带着几个人逃脱外,剩下的都成了志愿军的战俘。

【趴在雪中作战的志愿军】

另一边,向前进攻的部分敌军也被179团死死围住,动弹不得。志愿军战士罗金山和徐忠启各自抱着8颗手榴弹,趴在路上等敌人坦克驶过时,引爆手榴弹,摧毁一辆坦克堵住了道路。战斗中,一名战士俘虏了一个英国军官,这个军官曾经是驻华武官,中文流利,志愿军让他和美军黑人俘虏一起去劝降。被包围的敌人陆续走出来投降,指挥官德赖斯代尔身负重伤,也被志愿军俘虏。战士们发现被俘的敌人不仅有美军和英军,还有土耳其士兵与南朝鲜士兵,可惜南朝鲜士兵趁乱逃跑了。

【被俘虏的美军】

这一战,179团基本上是以一团之力,消灭了和自己数量差不多的敌人,虽然有一半的敌人逃脱,但是他们的支援任务肯定是失败了,志愿军毙伤俘400多敌人,包括德赖斯代尔中校。但因为战场比较混乱,志愿军无暇押送战俘,不少战俘都就地释放或者趁乱逃跑。但179团歼灭“德赖斯代尔特遣队”这一壮举已是大胜,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听闻179团歼灭和自己等量的敌人时,一时难以置信,看到战场清点的详细报告后才确信无疑,感叹道:本以为要5倍的兵力才能歼灭这样的部队,没想到179团几乎是一对一消灭了敌人的特遣队。这也是长津湖一战中,志愿军少有的一次彻底消灭一支敌军的胜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