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往事—第一位战死的东北籍少将

 金色年华554 2023-01-20 发布于上海

很多人对9.18事变耿耿于怀,近些年更是有一些不懂历史、了解历史真相的人在网上大肆抹黑东北。

事实上在9.18开始,东北军民就没有放弃抵抗。

今天开始跟着我的视野,带你们了解东北的那段历史……

宁死不降的少将参议

文章图片1

韩家麟牺牲地

“你们谁愿意投降我不拦着,但是我决意战死。”

说这句话的人是本篇的主人公—韩家麟。

1932年7月在黑龙江庆安与日寇作战时,韩家麟率部拼死抵抗,但还是被日军包围无法突破。

此时的他和手下二十来人被日军困在了木房子中,敌人在外面喊话,让他们投降。但韩家麟已经下定决心,宁死也绝不会投降。

敌人劝降不成,发起了猛烈进攻,激战中韩家麟身体多处受伤,最后壮烈殉国。

与他一起的二十余人也没有一个投降的,全部战死。

战斗结束后,日军打扫战场,发现了韩家麟随身携带有马占山的官印私章,又因为韩家麟面部中弹血肉模糊难以辨认,于是他们判断这个人就是他们搜寻已久的马占山。

兴奋的敌人残忍的把他的头颅砍下,悬挂于海伦城头数日“示众”,以此震慑那些敢抵抗的人。

韩家麟简介

文章图片2

韩家麟,吉林梨树人,1914年16岁时就跟随马占山。韩家麟也非常讲义气,人也精明能干,秉性很对马占山的胃口,马占山因此收他为义子,重点培养。先让他任上士文书,不久保送到奉天东北军官养成所(东北军官学校)学习。在他毕业后,先后提升为中尉军官、少校副官、中校副官。

1930年,韩家麟考入沈阳东北高等军官研究班深造。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时候,他正在沈阳学习,由于沈阳沦陷,也知道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不是图沈阳一座城,而是整个东北。

想起义父马占山在黑龙江,恨不得立刻飞回去,于是想尽办法混在逃难人群中冒死逃进关内。

随同马占山江桥抗战

文章图片3

韩家麟潜回黑龙江之后立刻回到了马占山身边。而此时的马占山也一心想和鬼子打一仗,正在紧张的筹划和部署。

1931年11月4日,嚣张跋扈的日军集合多个师团,在飞机、战车、山炮的掩护下,向齐市之门户嫩江铁桥发起猛攻。

激战期间,韩家麟不离马占山左右,由于马占山孤立无援,敌我实力悬殊,最终只能选择保留实力撤退。

江桥抗战失利后,韩家麟随马占山部队退守海伦。

又经历了几次战役之后,马占山所部伤亡惨重,退入小兴安岭,在崇山峻岭中与日军周旋。

此时的马占山也已经身负重伤,情况十分危急。最后两人商议分散突围。

为了吸引敌军,韩家麟率一百余人吸引敌人,而马占山率四十余人反方向突围。

敌人不知是计,紧紧咬着韩家麟围追,从而使马占山顺利逃脱了日军的包围。

1931年7月28日,韩家麟所带的一百余人已经锐减至二十几人。来到了海伦县一个叫七八道林子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小木屋,韩家麟指挥大家躲入小木屋中暂时歇息调整。

面对敌人多日的围追堵截,剩下的这些人饥困交迫,一下子就睡死了过去。

7月29日凌晨,木屋外面传来枪声和喇叭的喊话声,韩家麟当时就明白了,小屋已被尾随而至的日军团团包围住,想突围已经不可能了。

于是就出现了本人开头的那一幕,韩家麟和所带的弟兄无一生还,全部壮烈牺牲。

马占山报救命之恩将孙女嫁给了韩家麟的儿子

成功突围的马占山知道韩家麟牺牲后悲痛不已,马占山虽为草莽出身,但重情重义,内心韩家麟的救命之恩。

从此之后悉心照顾韩家麟的儿女。待韩家麟的儿子韩宝轩长大成人后,马占山把自己的孙女马志清嫁给了他,马、韩两家延续了上辈人的亲情,也算是一桩美谈。

结语:

韩家麟将军是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将军,牺牲时年仅34岁。

东北抗战的6年前、全国抗战的8年,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东北将士牺牲在了抗击日寇的战斗中。

铭记历史、正视历史、尊重历史,才是对那些英雄、烈士的最高敬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