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好问的两首佳作,评价中肯,描述精准,也令人增长知识

 思明居士 2023-01-21 发布于河北

诗歌可以反映现实、表达心声,要求生动形象、意境鲜明。作者不仅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而且还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积淀,方能出色地完成一件传世之作。

古代很多大文豪自幼就喜欢诗歌创作,一生也饱受磨难,从而在生命的旅程中获得了深刻的体验,也从诗歌里感受了无穷的快乐。下面分享元好问的两首佳作,评价中肯,描述精准,也令人增长知识。

文章图片1

论诗二首(其一)

金代 元好问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元好问是金代著名的才子,人称遗山先生。他自幼聪慧,30岁时进士及第,一生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先生曾经写了三十首《论诗》,系统品评了前人诗作,并全方位地讲述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感想和意见,深受后世称赞。

文章图片2

这首诗首先列举曹植、刘桢的作品,并以建安文学作为起点,表明了他对建安风骨的高度重视。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他的作品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不愧为建安之杰。

刘桢,字公干,为曹操手下属官,其诗真骨凌霜,高风跨俗。诗人赞美他们的作品虎啸生风,有气概和力量,并以曹、刘二人指代整个建安时代的诗人。坐啸,指闲坐咏啸。角,角逐的意思。

文章图片3

后二句意思是说:如果刘琨与曹植、刘桢身处同时,其成就一定会和他们一样。刘琨是西晋才子,字越石,曾任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刘琨的诗歌慷慨激越,自有清拔之气。横槊,横朔赋诗的简语。

遗山先生将刘琨与曹、刘并论,可以看出他看重内容、推崇自然的观点,也委婉地抒写了作者喜欢豪宕激越、欣赏真淳朴实的文艺观点。先生评价中肯,主张文学创作应该天然淳真,反对堆砌雕琢。同时作者又反对纤弱柔靡,贵在创新。

文章图片4

论诗二首(其二)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元好问的《论诗》创作于金宣宗兴定元年,集中体现了诗人青年时期的文艺观点。这首绝句描述精准,论述韩愈、孟郊的诗歌,先生认为韩诗雄奇奔放,而孟诗刻苦搜求,代表着雄阔与局促两种不同风格。

文章图片5

孟东野一生贫困,作诗清苦,与贾岛都以苦吟著名,苏轼曾形容他们郊寒岛瘦。先生同情孟郊在广阔的天地中局促不展,他辛苦吟诵,语不惊人死不休,作诗时的状态就像一个困囚。

孟郊虽然晚年考中进士,但是他的前半生命运悲催。他在赠给好友的诗作里曾这样自述,“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遗山先生化用他的诗句,表达了对这位寒士的赞赏之意。

文章图片6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韩愈的才华,韩愈是中唐著名文学家,他曾因上表反对唐宪宗迎佛骨,由吏部侍郎谪贬为潮州刺史。韩愈曾有名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潮阳笔”三字,就是指代他的这类奇雄悲壮的诗文。

后两句化用三国时陈登(字元龙)的典故,后世以“百尺楼”形容较为崇高的艺术形式。元好问在此称赞赏韩诗高绝一时,远非孟郊可比。两相比较,元好问似乎更倾向于韩愈。不过先生晚年历经丧乱、饱尝戒辛之后,也曾在诗中咏叹孟郊,并以孟郊自喻。读完全诗,令人增长知识,更非常钦佩古人孜孜以求的创作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