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面料用织物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其产品品质是衡量纺织企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服饰面料用织物采用单一原料或两种原料的越来越少,天然纤维、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等多种纤维混纺、多种纱线交织的产品占主导地位。我们公司生产服饰面料用织物使用的机型有喷气织机、剑杆小提花机、剑杆大提花机,产品有工业用布、汽车装饰用布、家纺和服装面料用布。织物结构有原组织织物、变化组织织物、小提花复杂组织织物和大提花组织织物。经纬纱有两种及以上或多种材料经纬纱组成,增加了织造生产过程及成品质量把关的难度。由于组织花型复杂、经纬纱以坯纱为主、辨识度不高易混淆等原因,造成坯布在生产过程中偶尔出现错经纱(如阳离子75D错用DTY75D)、错纬纱(如空包弹力纱和机包弹力纱,粘胶纱与天丝纱混淆等)究其原因是质量意识不强、专业水平不足,对原料知识欠缺以及没按工艺要求执行等。由于生产品种多,纱线品种复杂,且外购纱线会出现同管色不同支别成分、不同支别同管色等现象,稍不注意就容易混淆,造成坯布上出现错经纱或者错纬纱等。 2.服饰面料用织物坯布出现错经、纬纱特殊案列原因分析 布机错经纱情况有很多种,如原料成分、纱支、捻度等。大多数错原料成分、纱支等在穿经的时候可以通过手感、目测法排除,出现在坯布的原料成分用错、纱支用错以及错捻度的经纱由于极易混淆造成布面质量降等。如原料成分不同,可以借助强光手电筒照射经纱,通过原料成分的光泽不同进行有效的区分。如果采用的是分条整经流程只用照射一绞经纱,如果一绞经纱中有异常,则其它绞均有问题。也可以上机试织一米布左右用强光手电筒照射布面查看排除错经。有种特殊情况是坯布看不明显,但是影响成品质量的是经纱缩率不一致或经纱捻度用错(经纱是长丝加捻的品种)。一种是经纱缩率不一致(自然定捻时间不够、高温定捻时间不充分)造成布面出现有规律的经向条影,另一种是单根或几根经纱捻度与工艺设计的捻度不同造成布面一处或多处的单根一直条的形似吊经或筘痕的现象。前一种可以通过固定经纱批次、定捻时间符合工艺设计要求等,质量追踪时可以通过试织熨烫布头排查。第二种情况除了可以用熨烫布头的方式排查外,在机试织的时候可采用手感、目测法检查,捻度小了布面经向会有形似密一点的一直条条影,捻度大了布面经向会形似稀一点的一直条条影。还有一种特殊的形似筘路的条影成品布上会显示细经的情况如图1。 这种条影到了成品布在经向会出现像一直条稀的缝隙,通常会误认为是经纱捻度有问题,经过检测后可能稀的缝隙处两边的经纱捻度的确不一样。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筘路也不是捻度的主要问题,而是织造过程中有根经纱张力过大造成的那根经纱过度伸长影响缩率。如图2。
图2 经纱张力过大造成的那根经纱过度伸长影响缩率 从图2可以看出同一入筘里的两根经纱在同时往前释放张力时有一根经纱依然紧绷,这根经纱就是造成布面稀的缝隙原因。处理后稀的缝隙消失。
图3 处理后稀的缝隙消失 织造时用错纬纱在本工序发现后立即换纬纱落布,布卷做好标记到整理后处理。错纬纱在验布机上会有较为明显的交界线,在这个交界线上下的布有颜色、光泽、稀密、厚薄等的不同,手感、目测法易于分辨。由于验布机有灯光和车速的影响,若错用的纬纱和工艺要求的纬纱相似或纬排间隔的影响会导致验布机上无法找到分界线。无法找到分界线并不代表不影响布面质量,只要纬纱不同,染色后就会出现明显色差。错纬纱找不到分界线大致有几种原因:通匹错用纬纱、错用的纬纱和工艺设计要求的纬纱外观极其相似、几种纬纱排列混淆了视觉难以区分。先确认是否通匹错,将布匹首尾的纬纱进行比对,通匹错用纬纱要追踪上一个匹号的纬纱是否用错,追踪直到找到分界线为止。遇到验布机上找不到分界线情况将布放置修织台查找,不同的纱支粗细不同、原料成分不同在布面上显现的光泽不同。鉴别方法是拿看布镜比对毛边,比粗细、比光泽、看捻向,认清首尾纬纱区别后逐渐向布匹中缩小对错距离找到分界线。严格执行机上工艺与工艺单一致,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加大质量控制力度,错经、纬纱的现像会减少到消失。
图4 左边是天丝30支,右边是R50支 

3.服饰面料用织物坯布上出现错经纱或者错纬纱预防措施 (1) 严格按照工艺要求使用经、纬纱,执行工艺设计的经纱组织排列穿综和纬纱选纬设置。(2) 值车工勤巡回,交接班查看工艺执行状况和管色比对。发现异常立刻关车确认。(3) 注意同管色不同支别成分的纱线筒管色的区分。(4) 做好不同管色同成分的筒纱摆放位置和标识说明。(6) 注意成分支别相似的同管色纱线的区别(如之前的L21支和L17支、C40支和JC50支)(7) 纬纱换批有管色变动立即更改工艺单标识,确保在用纬纱与工艺单上管色一致。(8) 部分品种落布取布头染色处理或熨烫处理进行区分。我们公司生产服饰面料用织物有多年历史,产品信誉度好,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但是产品创新开发永无止境,我们把总结的防错经验形成文件并组织学习,不断提升我们的产品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