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楷书,为什么建议你学智永《千字文》?

 mengk4fz0yyf5h 2023-01-22 发布于海南

千字文

文章图片1

人物简介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智永和尚(生卒年不详),南朝、隋朝人,本名王法极,字智永,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书圣王羲之七世孙,第五子王徽之后代,号“永禅师”。

智永善书,书有家法。将王羲之作为传家之宝的《兰亭序》,带到云门寺保存。云门寺(原名永欣寺)有书阁,智永禅师居阁上临书20年,留下了“退笔冢”、”铁门槛“等传说。

智永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他传“永字八法”,为后代楷书立下典范。所临《真草千字文》八百多份,广为分发,影响远及日本。即使现在,依然是书法学习的经典教材。

学习书法,楷书是多数书友的基础支点。多数人一提楷书就想到唐楷,但如果你深谙唐楷的弊端,就一定能在智永楷书里找到解决方案。学楷书,为什么建议你学智永《千字文》?

书写性强 实用性强

文字全面 信手拈来

技法臻善 八面出锋

文章图片4

《真草千字文》简介

文章图片5

《真草千字文》是智永晚年以南朝梁武帝命周兴嗣所撰的识字课《千文字》为内容,用真、草两体写成,以便于初学者诵读、识字。传智永曾写《千字文》八百本,散于世间,江东诸寺各施一本。传世墨迹本为日本所藏,纸本,册装。计二百零二行、每行十字,原为谷铁臣旧藏,后归小川为次郎。后有杨守敬、内藤湖南所写两跋,论者认为墨迹本为智永真迹,也有人疑为唐人临本。

此帖字径大多不过2厘米,结构方正稳健,气息畅达。由于这是智永书写的一本普及性书法字帖,因此它并不追求险绝多变的体势,而是注意结字的稳健、匀称,力求符合大众的审美观,以便于人们欣赏、学习。我们在临习时,要抓住本帖的这一要旨,把握住字形特点。初习时可悬腕书写,字形基本与原文相当为宜;待有一定基础后亦可悬肘书写,略放大字形。

唐代为中国书法的鼎盛时期,怀素更以其富有特色的草书誉满书坛。晚年其亦以小草书写了《千字文》。该帖84行,1045字,艺术风格不像其大草般纵横狂怪、奔放险峻,而是给人以恬淡洒脱、神定气闲的艺术感受。

唐人高闲在书法史上并不出名,但其传世草书墨迹《千字文》残卷却显露出深厚的书法造诣。该卷行笔遒劲刚健、灵动跌宕,盘旋流转间尽显盛唐的气度与风范。宋人的《千字文》名作当数徽宗赵佶的瘦金体《千字文》及草书《千字文》,另有徐铉的篆书《千字文》也颇可观。至元代,赵孟頫六体《千字文》一枝独秀,广为流传,亦为“赵体”的一时风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明、清及近代,作《千字文》者亦不乏其人,如文彭的楷书《千字文》、沈粲的草书《千字文》徐霖的篆书《千字文》、徐渭的行书《千字文》还有王宠、傅山、于右任、来楚生等都有《千字文》书法传世,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广为流传。

字形把握

此帖字径大多不过2厘米,结构方正稳健,气息畅达。由于这是智永书写的一本普及性书法字帖,因此它并不追求险绝多变的体势,而是注意结字的稳健、匀称,力求符合大众的审美观,以便于人们欣赏、学习。我们在临习时,要抓住本帖的这一要旨,把握住字形特点。初习时可悬腕书写,字形基本与原文相当为宜;待有一定基础后亦可悬肘书写,略放大字形。

起笔:多空中作势,尖锋翻笔入纸,但并非直落直行,而是在笔锋落纸的一刹那有一个轻微的切笔动作,而后不露痕迹地行笔。这种起笔法看似漫不经心,实则需要深厚的手上功夫,初习者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稳住笔势。

行笔:丰厚遒劲、骨力洞达。临写时要求能裹住笔锋,手腕沉稳且轻虚,以达到力实气空的线条效果。

收笔: 多蕴藉丰润,笔去而势未尽。临习时,要有一种静穆的心态,注意收笔的蓄势,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望各位老师 不要吝啬自己的赞 给我们大家一个支持

END

文章图片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