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年代的猪肉真香,为什么现在的猪肉越来越难吃?三个原因太现实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3-01-22 发布于北京

八十年代的时候,生活远没有现在幸福,连看电视都是一种奢望,更别提网络和电子产品了,哥哥穿完的裤子,还要留给弟弟穿,一直到穿破了,还要再打几个补丁,想要吃肉更是要等到过节,或者年底的时候。

有时候做梦都想吃猪肉,偶尔炖一次猪肉的时候,隔着老远都能闻见,香飘十里,鲜香美味,入口唇齿留香,实在太美妙了,吃一口香喷喷的猪肉,能抛掉一切烦恼。

现在的吃肉,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但无论如何,也吃不出八十年代的味道,当然,不止一个人这样讲过,您也可以问问周边的老人,那时的猪肉是真香,年轻人根本不懂。

80年代的猪肉真香,为什么现在的猪肉越来越难吃?三个原因太现实

一、猪的品种不一样

过去的时候养猪,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贩卖和自食,所以说都是自己饲养,规模不会太大,两三头就算多的了,猪的品种也是土生土长的本地猪,本地猪有几个特点,饲养周期长,肉鲜,肉质好,口感好,几乎没有土腥味,利润小、成本大,不太划算。

随着猪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本地饲养的土猪,已经不能满足了,于是,便进口了“洋种猪”,该类猪饲养周期短,瘦肉率高,饲养周期短,比土猪的优势更大,而且物美价廉,在这种情况下,土猪逐渐丧失了竞争力,进而逐渐被淘汰,一度达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你能想象吗?猪也会濒临。

“土猪”饲养周期长,脂肪和瘦肉的味道,自然好吃,品质能达到“洋猪”的两倍,经典川菜回锅肉,现在吃着也不是那个味了,就是因为更换了“洋猪肉”,风味物质减少。

二、猪的环境不一样

八十年代的猪,吃的可是农产品,剩饭剩菜、玉米面、红薯和野菜,从来没有所谓的饲料,没有任何添加剂,还记得小时候,写完作业以后,还要去挖野菜,最常见的就是马齿苋,专门找大颗的,回到家剁碎,再掺入玉米面,搅拌搅拌,直接喂猪吃。

现在的饲养环境,除了猪肉以外,还包括鸡肉,都是封闭环境饲养,喂食的全是饲料,饲料里面添加了各种添加剂,有增膘的,有旺长的,把猪都吃傻了,本身就是“洋猪”,还要喂食一系列的饲料,猪肉好吃才怪。

真没办法,这也是大环境导致,因为中国对于猪肉的需求量太大了,急需速成猪肉,来填补市场的空白,除此之外,再就是利益导致,谁养猪不图赚钱呢?

现在“洋猪”的免疫力不高,还要时常注射各种药物,怎么省事怎么来,只要能把损失降到最低,吃药打针都是常事。

三、人的口味提升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大鱼大肉成为了家常便饭,东西再好吃,天天吃也有吃腻的时候,无论下馆子,还是随礼吃酒席,哪里还缺肉?吃来吃去,也就烦了腻了,好久不见的红烧肉,心里馋得都不行了,但只吃了两块,也就不想再吃了,不稀罕了。

中国现在还有土猪肉吗?答案还是有的,只不过数量稀少,之前在吉林那边见到过一些,真的是在树林中散养,喂食的也都是粮食、红薯,从来不放饲料,售价比普通猪肉要高出一倍,但是物超物质,味道是真的鲜美,腥味小,口感好,品质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