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圭《溪山清远图》,九米长卷,半壁江山,氤氲秀润,云南沐氏藏

 糖蛋蛋4590ege6 2023-01-22 发布于山西

【画名】溪山清远图

【画材】纸本

【色彩】水墨

【形式】横长卷

【尺寸】横889.1厘米,纵46.5厘米

【现收藏地】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家】

夏圭,字禹玉,临安(今杭州)人,“南宋四大家”之一。宋宁宗(1194—1224年在位)时任画院待诏,受赐金带。

山水师法李唐,并吸取范宽、米芾、米友仁的长处,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水墨苍劲,喜用秃笔,下笔较重,苍老雄放,用墨善调水分,淋漓滋润。

传世画作有:《溪山清远图》、《长江万里图》、《西湖柳艇图》,均收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雪堂客话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等。

【画面概要】

描绘的是夏日江南,人们在群山江湖间,行旅、赏景、驾船、捕鱼的情景。

采用全景式构图,以天空、远山、云雾为背景,以山径、溪流为气脉,辅以巨石、茂林、长桥、楼阁、村舍、渔舟、帆船、旅人、山民等。

画中,远山起伏,云烟弥漫;大江辽阔,浩渺无边;群峰巍峨,雄峙峭拔;宫宇楼阁,长松密林;巨石盘踞,大树虬曲;山径蜿蜒,长桥跃溪;山寨村舍,水榭茅屋;渔夫撒网,帆船载货;士人赏景,商旅来往;溪山无尽,清润悠远。

整幅画面,构图千里咫尺,笔法简率粗犷,墨法氤氲酣畅,意境平和淡远。通过描绘江南山水的奇秀、氤氲,表达了对南宋社会祥和稳定生活的认同,同时还体现出对无力收复北方故土的迷茫与无奈,求之不得,望之不尽。

文章图片1

夏圭《溪山清远图》

【画面细节】

总览全图,从右至左分为三段景观:右段楼阁村寨大江,中段群峰长桥茅屋,右段楼阁群峰村舍

右段:大江浩渺,舟船往来,楼阁村寨

远山叠嶂起伏,在云烟雾霭中仅显现些许形迹。中景大山树木稀疏,坡地略微倾斜,草木点缀。近景一条河川向左蜿蜒流淌,此岸巨石堆砌、大树苍虬,彼岸木栏绵延。

河川流经一座小拱桥。桥这边,两个僧侣头戴斗笠,一人持杖、一人挑担准备过桥去。桥那边,一个男子和一个孩童在说着什么,一个老人持杖向前方一处宫宇楼阁走去。宫宇依坡势而建,前低后高。从大门拾阶而上,每一层均用岩石构筑基底,地面平坦,有连廊、护栏和两座楼阁。四周松林密匝,长松挺拔,高出楼阁屋顶,形成天然的视野屏障。

文章图片2

从拱桥左行,两块巨石交错构成一个大“V”字形山岗,右侧巨石上长着几株大树,或挺拔,或虬曲。不远处,两座楼宇矗立湖畔。

山径从巨石背后出现,沿着湖边蜿蜒向左。一个老人柱杖,一个男子挑着包裹向右走去。湖边停着一艘单桅货船,两艘单桅客船。

江面宽阔,一只小舟上,一人船头撑竿,一人撒网捕鱼。一条洲渚伸向江中,岸边水草丛中泊着一叶小舟,洲头搭起一座木制钓矶,架着一座罾网,罾网沉入水下,渔夫或许正坐在矶尾的竹篷中等待起网。

江岸曲折迂回,两座水榭茅屋建在水上,供人赏景、垂钓。岸上雾气弥漫,树木丛生,垂柳依依,三间茅舍,几个行人。背后一座高山,雄阔巍峨,在云雾笼罩下仅见山顶及树木。

江边小路顺山脚向左,再右拐至山后不见。前方凹进的江湾中停着几艘帆船。岸上是一座带围墙的村寨,寨门楼子有两层高,寨中云雾浓重,仅能看到一些房舍的屋顶。村寨背后是一片高些的山坡,山坡背后又是大江和远山。村寨左边的江面上,一个船夫划着小船载着两个人向左驶去。

文章图片3

大江骤然开阔起来,辽远无边,浩渺无际。远处江面上,三艘单桅帆船鼓足风帆向右边村寨驶来,帆船吃水较深,应是满载客人、货物而来。

文章图片4

中段:群峰栈道,长桥跃溪,野店茅屋

近景群峰一片,或巍峨雄峙,或尖耸峭拔,或壁立千仞,或奇诡峥嵘,山上丛树林立。群山最右端,峭壁之下,江水回旋,岸边一座四角凉亭,周围丛竹苍翠高挺、偃仰交错。江边小径上,两人持杖望向江中,一人抱琴从旁侍立。左前方,山径分岔,一条右拐进入群山,山径狭窄、险峻,在木栏围护下,时隐时现,前方山腰拐角处,两人正向前行进。

另一条山径继续左行,从一片石坡后面出现,经过一座长木拱桥到达对岸。拱桥中间是一个亭子,两人坐在里面交谈。对岸有两间茅屋,岸边一只小船被船夫撑着刚刚靠岸,船上一人回身蹲下准备搬起船上的货物,水中站着一人,正把货物传递给岸上的人。

文章图片5

左边一块倾斜的巨石上,长着三株虬曲苍劲的大树。巨石前方、左方是高耸的山峰、倾斜的山坡,山径在其间时隐时现、蜿蜒行进,抵达一处山村野店,几间茅草屋中,店家为旅人端来饭食。屋外路上,一人赶着骡子向右走去。

左段:楼阁掩映,群峰雄峙,小桥村舍

浓雾再次弥漫起来,湮灭了山径、林木。左前方茂密的松林中,是一处规模更大的宫宇楼阁,依坡势高低错落而建。左侧山岗上有一座凉亭。凉亭左侧的悬崖峭壁上,几棵树木扎根于岩壁之中,虬曲下探。左前方又是一片群峰,巍峨雄峙,尖耸峭拔,山谷中云烟弥漫,宛如仙境。

文章图片6

穿过一片倾斜、起伏的石坡、山岗后,山径再次出现,经过一座简易木桥抵达对岸。远方云雾蒸腾,湮灭了远山、谷地。一条溪流从左上方的浓雾中冲出,沿着犬牙交错、乱石散布的河道逐级湍流而下,穿过木桥,向右而去。桥上一人扶着桥边树立的长杆向左走去。

小径从一大块倾斜的石坡背后穿过,抵达一处农家院落。大门院墙,树石环抱,院中有两个谷仓,旁边站着一个人和一匹骡子。左下方临水处,建有两间茅屋和连廊,水上建有水榭,两人坐在廊中交谈。院中长着几株苍天大树,或挺拔,或虬曲,藤蔓垂挂。

文章图片7

【技法·风格】

1、构图

构图上,没有采用其独具一格的“一角式”,而是采用“全景式”。

采用“三远法”,游人自山脚仰望高山为“高远”,远山叠嶂起伏、云烟虚幻为“深远”,大江辽阔浩渺、溪山无尽为平远。

以山径、溪流为气脉,引导观者视线,从右端的山坡、巨石间蜿蜒向左行进,穿过密林、江岸、群峰、危崖、长桥、迷雾,与画面左端的远山溪流交汇,将云烟弥漫的远山、天空亦尽收眼底,虚实交替,远近交融,使全卷气脉贯通、灵动毓秀。

大面积留白,远虚近实,远山几乎尽在云烟之中,中景江岸、群峰、巨石亦是云雾弥漫。江水皆用空白表示,仅在岸边和舟船四周作一些水纹,营造出江湖阔远、溪山无尽的虚幻意境,与近景树石、楼阁、舟桥、人物明晰、清朗的实景相呼应,对比强烈。

2、笔法

笔法简率犀利,以方硬粗狂、墨色浓重的线条为主,给人以草率粗犷、野气横生的的感觉。

画山石时,用粗线重墨勾勒清朗少雾处,用粗线淡墨勾勒虚淡多雾处。石面先用含有水分的墨晕,然后阳面用淡墨渲染或留白,阴面和顶部用浓墨晕染,再用浓淡、长短、疏密不一的秃笔劲刷石面,形成形态各异的山石质感。

画树时,用粗硬浓重的墨笔勾勒主干、枝干的轮廓,内中扫以淡墨、杂以墨点。树头细枝则用粗笔浓墨一扫而成。枝干的盘结用重墨画圆圈。树叶用个字点、松叶点、平头点、柏叶点等多种技法。

画屋宇、舟桥时,不用界尺,信手横写竖描,与周围简率、粗犷的景物极为协调,给人以自由、闲适之感。

3、墨法

用墨师法李唐、米元晖拖泥带水皴,先以水笔皴后,再用墨笔晕染。水墨浓淡自如,写出江南湖泽云烟弥漫、氤氲湿润的景致,与“米氏云山”相近。

【递藏·钤印·题跋】

钤有鉴藏印24枚,题跋3处。

没有夏圭的款识。

1、明初,1378年,陈川回杭州,吴生持此卷来请题诗:“我家东南丘壑好,曲折云林护危杪。涧沙流水春自香,石楠碎叶秋如扫。縳柴野桥松雨凉,鸣钟破寺茶烟杳。山椒茅亭如笠大,石脚渔舟似瓢小。人家制度太古前,鸡犬比邻往还少。酒杯吹香小店门,落日渔樵多醉倒。六年不归长梦见,白发忘情负鱼鸟。晴窗见画三摩挲,旧梦微茫今了了。不知何处得此图,觉我山居殊草草。安得溪南写石田,便携妻子从兹老。”

陈川再跋:“余家天台有岩谷之胜,每爱云林蔽亏、风日阴翳,心甚惬之。思得善手者绘为图,以有事北上,未暇也。别来六年,未尝不在梦想。今年还江南,留杭十日,适吴生持夏圭《溪山清远图》来请诗。披玩再四,历历皆昔有也,乃知古人笔墨之妙。似为我发。叹赏之余,因书长诗数韵以识余感。时洪武戊午春三月十日陈川跋。”

2、后被云南沐氏收藏。黔宁王沐英曾孙沐璘钤有“黔宁王子子孙孙永保之”、“公馀清玩”两枚半印,并请西宾、诗人平显题跋、钤印。

平显题跋:“奉次陈东之先生王韵以致景慕。画家粉本尤精好,赏鉴谁能察毫杪。良由天质发自然,惨淡经营信挥扫。珪森父子鸣赵季,丘壑胸襟气深杳。墨卷波涛沧海立,笔缩烟云天地小。冥搜远寄作此图,绎思通灵古来少。东南四万八千丈,玉室璿台势倾倒。北归有客怀故乡,怅望清猿与幽鸟。空悲白发岁年徂,不得痴儿公事了。神游翠壁揽长萝,梦濯云溪藉纤草。金庭之魂可些招,应蹑去踪追二老。松雨老人虎林平显。”

3、明末清初,被降清的大臣宋权收藏,钤有“钦赐臣权”印。其子礼部尚书宋荦钤有“臣荦”、“纬萧草堂画记”两枚印。

4、后收入清内府。1767年,乾隆帝弘历题跋:“焦墨疏皴有古风,夏家家法抚吟中。神情自是清而远,骨骼兼饶秀且雄。僧寺几区心与净,客帆千里目难穷。漫嫌割截失名氏,惨淡经营孰解同。丁亥仲春月御题。”

钤有“乐寿堂鉴藏宝”、“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乾”、“隆”、“八徵耄念之宝”、“古稀天子”、“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乾隆鉴赏”、“寿”、“三希堂鉴藏玺”、“宜子孙”12枚印。

5、1911年,清帝逊位后,民国政府在紫禁城武英殿西边建起一座宝蕴楼,专门放置避暑山庄等行宫收藏的文物,统一钤盖“宝蕴楼书画录”印,后来全部归入故宫博物院。此卷亦在其中。1949年,被带去台湾。

【参考资料】

[1]张眠溪;《溪山清远图》考析;中国书画;2014年3月。

[2]纪双双;马远、夏圭画风比较及其成因分析;北方美术;2017年3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