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草书最后的希望,国展明目张胆的偏爱,让启功佩服得五体投地

 墨品书法网 2023-01-22 发布于北京

常言道“笔墨当随时代”,如今学写大字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然而在过去的书法历程中,大家所重视和崇尚的都是“二王”一系的小字。将小字拓展成大字,将小篇幅拓展成大篇幅,这条道路上已经有一个先行者:让启功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的“神笔”王铎。

如今的王铎已经成为国展的“香饽饽”,是国展明目张胆的偏爱。

李良东老师曾四次摘得兰亭奖桂冠,斩获第十一届国展大奖,草书展、扇面展最高奖。他的弟子二十余人,也曾先后入列国展,他们的秘诀无一例外,都是:学王铎。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王铎的书法为何在国展上如此吃香,他的书法到底有何可学?

提到王铎,我们不能不提他的用墨。王铎独创一门“涨墨笔法”,创造了中国书法墨法板块,湿磨法,干墨法之外的一个新大陆。他的作品墨法往往由湿转干,由干转湿;用墨水的滴落来形成墨团,实现了墨块与线条的强烈对比,前所未有地增强了墨色的层次变化和浓淡对比。

其次是他的章法。在元代以前,人们坚持的原则是“守峻莫如跛”,但是对章法的变化,往往都集中在文字的偏旁部首,或者是单字体势的向背上。王铎大胆地将章法变化的单位由单字转变为组字。

王铎以半行字或者是一行字为一组,将变化化零为整,让整部作品的章法更加和谐,气势也更加跌宕。

这也就是刘熙载在《艺概》中说的:“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用之长篇,比如黄河百里一曲,千里一曲一直也”。

这样的章法变化的方式,也更加适合王铎奔腾雄壮风格的,长篇幅行草大作。

其次是对前人笔画映带和文字结体方式的转变。

王铎擅写大字,擅写长篇巨作,尤其是晚年,其书风愈加成熟老辣,个人书风也更加明显。

前人的草书,点画和字与字之间的牵丝映带都倾向于似断还连,呈现出笔断而意不断的意境。比如张旭的草书《李青莲序》、怀素的《自叙帖》就是典型代表。

王铎改似断还连为实连,将几个字诗作一组,将几个字作为一个字来写,直观地形成了视觉上的繁复,也让作品更加气韵生动。

此外在文字结构上,王铎摒弃了魏晋之清韵,摒弃了前人,乃至同为明代大家董其昌的空灵,疏淡;笔画严格遵循楷法,以繁胜简,以密胜疏。

在草书的发展历程上,张旭、怀素两位草圣之后,宋代黄庭坚也曾在笔法点画上做出过努力,但气格终究不能胜过古人。

王铎是中国草书最后的希望。他开前人之所未开,后世也无人能及,也难怪日本人称其是“后王胜先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