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想起贴年画

 娱影 2023-01-22 发布于江西

   注:为迎接春节的到来,烘托喜庆氛围,我写的亲情乡愁系列文章暂且搁置停发。等到春节过后,再继续连载。在此从发表过的旧文中挑选几篇凑数了。

图片

   年画,如今,在城里人的心里,也许早已渐渐地淡忘了,但在我的记忆中,贴年画却是过年的重要标志。

   儿时,我最喜欢过年。新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贴着年画。那时,每年临近除夕,我和弟弟便忙着贴起自家的年画来。爸爸常说:“新年,新年,年年要换新。”过年了,年的兴奋是被一张张年画烘托出来的。父亲从村里供销社里买回年货来,除了糖饼、油、瓜子,还一大卷年画,全家人便高兴地欣赏着新年画。我们哥俩就用小刀把大门板壁上的旧年画挂掉,再用湿布把板壁抹干净,更换贴上新的年画……从大门口开始,到家中的院内墙上都贴满了年画。在一张张色彩艳丽的年画的装扮下,年的红红火火的氛围也被映衬了出来。

   那个时候,我就懂得了,作为年节装饰之用的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具有喜庆欢乐的内容,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红火热烈的基调,大人小孩都非常愿意看。它的选材也很广泛,多为民间故事,褒扬正义,崇尚先进,赞美真善美,以歌颂和赞扬为主。比如我家贴过的年画,在我的记忆中较深的就数《钟馗》了,它贴在大门上的,画得是高举利剑的钟馗,一身正气,降伏邪恶,同时还绘有蝙蝠,意寓福在眼前,邪去福到;还有广受赞誉的《盗仙草》,画的是蛇仙白素贞为救丈夫许仙性命,与小青冒死去昆仑山盗取灵芝仙草,画面生动美丽,色彩明快和谐,故事感人至深;再就是《吉庆有余》画中一帮大胖孩子,戴着红肚兜兜,骑着金光闪闪的大鲤鱼,欢天喜地的热闹场面,相当招人喜欢。还有《玉堂富贵》《五子夺莲》《井冈红旗》《人民公社好》等等,现在想起来还真让人难以忘怀。

图片

   记得“文革”那年月里,年画的品种很单一,梁山伯与祝英台、八仙过海等古色古香的年画都被清理出年画的队伍。当然屋里还是要贴年画,因为没年画,这春节就少了一分色彩。早年我的印象里,邻居家墙上的样板戏年画总是最引人注目的,正面墙贴的是昂扬威武的杨子荣,左面是高举红灯、正义凛然的李玉和,右面贴的是扎着围裙机智多谋的阿庆嫂,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以年画的形式印在我的脑海里。

   年画,中国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的题材包罗万象,总计画样有两千多种,堪称一部民间生活百科全书。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它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更是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福。上世纪80年代以后,年画逐渐丰富多彩起来,有世界各地风光,有艳丽生动的花鸟虫鱼,有传统的杨柳青画、武强年画。年画的质量也越来越好,品位也越来越高,品种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历史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悄悄走过,新的阳光、新的早晨、新的风尚改变着人们,人们开始走入了“新潮”,追逐着“进步”,而那曾经的“古老”,也成为了讲给后人的故事。但年画作为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也随着人们庆贺年节的风俗活动而发展,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必将深受人们喜爱、经久不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愿我们守望春节,喜欢年画,传承好民俗文化。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