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cmo机械相关并发症的处理

 书道行 2023-01-22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1.膜肺故障 

 ●表现: 

 PO2和SaO2进行性降低,PCO2升高。肉眼可见膜肺氧合后血液颜色暗红,与氧合前静脉血无明显的差别,膜肺气体交换功能失效。 

 ●原因: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血浆渗漏(膜肺气体出口有黄色泡沫漏出); 

 ◆静脉输注脂类药物后; 

 ◆膜肺内血栓形成,跨膜肺阻力升高。 

 ●预防与处理: 

 ◆检查膜肺气源管路(氧气和空气)和气流表/氧浓度调节阀,重新调整; 

 ◆ECMO期间避免使用脂类药物,以免堵塞中空纤维膜; 

 ◆出现血浆渗漏或膜肺内血栓形成时,如患者已接近恢复,可考虑停止ECMO,否则需更换膜肺。 

 ●更换膜肺: 

 ◆更换膜肺需要由有经验的灌注师处理; 

 ◆更换膜肺最安全是全套ECMO系统更换,先打开新一套同类型的ECMO套包,预充管道、膜肺、离心泵头并排气(可按第九章ECMO套包的预充方法)后,钳夹动静脉插管及引流、灌注管,停机。从动静脉插管处分离旧ECMO系统,连接新的ECMO系统,然后开机,开钳,继续转流。 

 ◆在更换ECMO系统时,严格防止空气进入管道。 

 ◆在更换ECMO系统时,由于需要暂时中断转流,将直接影响患者的血液氧合和(或)灌注,故需做好各种抢救的措施,并尽可能缩短更换的操作时间。 

 2.离心泵机械故障 

 ●表现: 

 离心泵停止工作。 

 ●原因: 

 ◆电源中断、UPS电池耗尽; 

 ◆机械故障。 

 ●预防与处理: 

 ◆用应急手摇柄驱动离心泵维持血流,直至找到原因; 

 ◆检查离心泵电源、开关,恢复电源; 

 ◆离心泵是否有异常声音; 

 ◆正常情况下使用交流电; 

 ◆常备有UPS电源; 

 ◆通知厂家维修人员; 

 ◆防止电源线被人为断开。

 3.离心泵头故障 

 ●表现: 

 ◆泵头出现噪声; 

 ◆无流量显示或流量显示不稳定。 

 ●原因: 

 ◆传感器接触不良,耦合剂干燥; 

 ◆泵头内出现血栓。 

 ●预防与处理: 

 ◆调整传感器位置,重新添加耦合剂;

◆急查ACT,如偏低,追加肝素; 

 ◆由灌注师处理,更换泵头; 

 ◆长时间ECMO应定期添加耦合剂,测定ACT。 

 4.变温水箱故障 

 ●表现: 

 变温水箱失灵或停止工作。 

 ●原因: 

 ◆电源中断或机器故障; 

 ◆水箱水量不足,水管连接漏水; 

 ◆水温设置错误。 

 ●处理: 

 ◆检查原因,对症处理; 

 ◆水温一般设定在(37~40℃); 

 ◆通知厂家维修人员; 

 ◆防止电源线被人为断开。 

 5.空气栓塞 

 ●表现: 

 离心泵头、管道内出现气泡。 

 ●原因: 

 ◆预充排气不彻底; 

 ◆ECMO泵前负压部分密闭不全(插管、三通开关、接头等部位); 

 ◆从负压端给药、抽血、测压而进气。 

 ●预防与处理: 

 ◆检查漏气部位及原因,加固密闭; 

 ◆停泵排气; 

 ◆MAQUET膜肺有排气功能,打开顶端黄色盖子; 

 ◆一般不得在ECMO管路中加药、抽血。 

 6.血栓形成 

 ●表现: 

 ◆可在ECMO管道、膜肺或离心泵发现血栓; 

 ◆离心泵头出现异常声音,阻力增加,流量降低; 

 ◆肺动静脉栓塞; 

 ◆肢体缺血; 

 ◆脑血管意外; 

 ◆膜肺血浆渗出,气体交换障碍。 

 ●原因: 

 ◆抗凝不足; 

 ◆凝血机制不稳定; 

 ◆大量凝血因子消耗; 

 ◆输血改变; 

 ◆其他活动性出血有待控制; 

 ◆尿量多、超滤改变肝素代谢时间; 

 ◆体温较高,肝素代谢快; 

 ◆人工材料激活凝血机制;

◆ACT监测不及时; 

 ◆转流时间过长,膜肺超时限使用; 

 ◆流量低,膜肺血流过缓; 

 ◆跨膜肺阻力增高; 

 ◆输新鲜血浆和血小板后,肝素用量不足; 

 ◆输库血或血浆时未经过滤,微栓,聚合物进入循环系统。 

 ●预防和处理: 

 ◆抗凝治疗,增加肝素用量; 

 ◆使用有抗凝涂层的ECMO套包; 

 ◆密切监测ACT; 

 ◆避免流量过低; 

 ◆ECMO管路避免死角; 

 ◆出现严重血栓需要更换ECMO套包。 

 7.管道故障 

 ●表现: 

 ◆管道内进入气体; 

 ◆管道堵塞。 

 ●原因: 

 ◆常见于静脉引流管上(即负压端)的三通开关被打开,吸入气体; 

 ◆静脉插管松脱; 

 ◆管道曲折、受压或血栓形成。 

 ●预防及处理: 

 ◆大量气体将首先进入离心泵头,导致灌注无流量,需立即钳夹膜肺血液流出管及静脉引流管,停机,将气体排出。同时立即检查进气原因,并作处理。尽快恢复循环,以免造成ECMO系统凝血。 

 ◆管道堵塞先检查管道有无曲折、受压,若无,急查ACT,如偏低,追加肝素。检查管道有无血栓,如有,需更换ECMO系统。 

 ◆若堵塞出现在插管,按插管堵塞处理。 

 ◆ECMO管道应作为保护重点,尤其在患者护理时避免管道受压、扭曲、打折。 

 8.插管损伤血管 

 ●表现: 

 一般发生在ECMO开始阶段,出现原因不明的低血压,静脉引流不佳,流量低,插管部位局部肿胀或腹部隆起,可发生在以下部位: 

 ◆股动脉或髂动脉穿孔; 

 ◆腹膜后出血; 

 ◆主动脉夹层。 

 ●原因: 

 动脉端(即灌注端)导管置管时穿破血管或曾穿破血管,转流中血液流出血管外或进入腹腔。 

 ●处理: 

 ◆发现后立即钳夹动静脉插管,停止转流,必要时局部切开止血,引流; 

 ◆损伤血管修复; 

 ◆另择路径重新插管; 

 ◆密切观察内出血。 

 ●预防: 

 ◆超声引导插管; 

 ◆定位以后固定确实; 

 ◆ECMO开始后观察插管位置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9.插管意外脱出 

 ●表现: 

 ECMO期间插管脱出。静脉端插管脱出,气体进入管道;

动脉端插管脱出血液大量流出管外。 

 ●原因: 

 ◆插管置管太浅; 

 ◆插管后未充分固定,护理时改变体位或患者躁动拉脱插管。 

 ●处理: 

 ◆需由灌注师处理; 

 ◆紧急钳夹脱出的插管,停机; 

 ◆如动脉插管脱出,因放血致血容量骤失,但管道不易进气,如静脉插管脱出,管道将进气; 

 ◆如未完全脱出,气泡未进入管道,重新换新管插管; 

 ◆如插管脱出,直接压迫出血处,外科止血,补充血容量,重新插管; 

 ◆如气泡已进入管道,需重新排气后才能继续ECMO。 

 ●预防: 

 ◆掌握插管置管深度,置管后充分固定; 

 ◆病人平卧,安静,防止躁动; 

 ◆护理在擦身换衣时防止因改变体位导致管道打折或拉脱插管。 

 10.插管堵塞 

 ●表现: 

 引流及灌注受阻,ECMO流量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原因: 

 ◆插管后未及时在插管内注入肝素液体,血栓形成; 

 ◆插管后未及时与ECMO系统连接,尽快转流,致血栓形成; 

 ◆ECMO长时间低流量; 

 ◆ACT值偏低,监测不及时。 

 ●预防及处理: 

 ◆首先与管道堵塞鉴别; 

 ◆急查ACT; 

 ◆需停止转流,清除插管内血栓,或重新插管; 

 ◆ECMO期间定期测定ACT,尤其在补充血制品、大量利尿或血透后及时测定; 

 ◆长时间低流量应提高ACT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