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阳血案!折射出中国传统复仇观与现代法制的巨大冲突!

 法厉无边 2023-01-22 发布于湖南

#头条创作挑战赛#

平阳血案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围观,围绕着这件耸人听闻的案件大家议论纷纷,了解到事发过程很多人更是拍手称快,认为“杀的好”,是“快意恩仇”!

我们首先捋一捋案件中几个关键点。

时间:发生在腊月二十八上午

春节即将来临之时,凶手应该故意选择这个时间节点,就是不想让这些带给他痛苦的人过年。

事件要点:1、宅基地纠纷

2、因为纠纷凶手被关监狱。

3、凶手监狱释放后被送进精神病医院。

4、凶手杀人前留有遗书。

5、杀人过程中大喊“无关者闪开”,不愿伤及无辜。

6、凶手连杀六人,酿成血案,震惊全网。

人类发展史上,复仇是人们在法律成熟之前所奉行的解决仇恨的通行法则,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普遍存在。以复仇为主题的故事却经久不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中西方都有著名复仇文学作品,虽然从不同侧面展示各自所代表的文化传统,对于仇恨的不同处理方式,但是反应出不同文化背景下价值观趋同。

在西方,古希腊悲剧《美狄亚《阿伽门农》莎士比亚不朽之作《哈姆莱特》近现代的《基督山伯爵《呼啸山庄》都以复仇为主题

在中国,一部《史记》中就记载了许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复仇故事,是中国古典复仇文学的起源。伍子胥鞭尸卧薪尝胆赵氏孤儿等,最后搬到戏曲舞台,成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戏曲素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基本是以复仇贯穿了全书,武松、石秀等鲜明的复仇者形象被塑造的鲜明生动。

复仇主题之所以广大的群众基础,是因为复仇是人性,是本能,是自我和群体防御机制的组成部分。在早期社会形成初期,复仇是部落的大事,是每个成员都必须担负的使命。

血亲复仇,一方面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另一方面血债血偿的理念加强了族群的凝聚力,形成了复仇的伦理观。

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儒家,儒家是主张复仇的,《礼记·檀弓上》,子夏问孔子:'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把报血亲之仇视为孝道!

《春秋公羊传》'子不复仇,非子也',认为复仇是一种血缘义务。

《论语》'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复仇暴露出太多弊端:效率低、成本高、难以约束。复仇是个死循环,人人睚眦必报,人人都要报仇,人人难以相处,合作无从谈起,大规模的生产协作无法实现,经济无法发展,文明就会停滞不前。

因此随着社会交流的扩大,生产力的不断提升,社会需求专门中立的裁判者负责处理纠纷、维护秩序,防止复仇,这就是现代法律的诞生。

需要面对的是,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现代法治,尽可能复仇消失,法治失效或者人民不相信法治,会让更多的个人复仇血案出现,这才是最最可怕的#浙江平阳一男子持刀行凶致6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