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宋词中的箫意象

 愔嫕drx 2023-01-22 发布于贵州



 要 : 箫是一种乐器 , 演唱曲子词时常用来伴奏。箫吹出的曲调多样 , 又具有“哀怨”的基质 , 这使它在诗词中成为一种文化内蕴丰富的意象。文人们又凭借箫声内涵丰富的特质 , 营造出情景交融的别样的意境。人们借助它为宴饮助兴 ; 人们用它来寄托内心情思 , 抒发感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和文化的沉淀 , 箫逐渐有了独特而稳定的文化意蕴 , 成为萦绕在文人骚客们心头的遗响。
 
关键词 : 宋词 ; ; 意象
  

图片

箫是中国最古老的吹管乐器之一 , 相传箫的发明与舜有关。《世本·作篇 ( 茆泮林辑本 ) : ”箫 ,舜所造。其形参差像凤翼 ,十管 , 长二尺。”所以 , 箫又有”凤箫 ”之称。这种由长短不等的竹管依序排成二列 , 用绳子编起来或用木框镶起来制成的箫叫排箫 , 古代的文献中也称作箫。“排箫还有一种是底部管端开口的 , 称之为洞箫[1 ] (P49)。王褒的咏物名篇《洞箫赋》“一方面写了箫曲调的多样性 , 同时又反复渲染它悲凄哀怨的基质 : '哀悁悁之可怀兮 , 味。’体 风尚 [2 ] (P166 - 167)。随着时代发展 , 同时也根据乐器演奏的需要, 箫的形制又有所变化。隋唐时期有大箫、小箫 , 宋以后又有横箫、竖箫之别。箫与人们的生活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 它逐渐成为一种文学意象 , 被文人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 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据粗略统计 , 在全宋词中有 200 多位词人使用这一意象。
在全宋词中 , 我们可以看到箫有那么多的美称 :“箫凤”、“双凤箫 ”、“凤箫 ”、“凤凰箫 ”、“紫箫 ”、“紫玉箫 ”、“玉箫 ”、“琼箫 ”、“彩箫 ”、“碧箫 ”、“短箫 ”、“洞箫 ”、“鸾箫 ”、“玉参差 ⋯⋯这一方面是由于箫的材料、品种不同 ,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对箫的无比钟爱。
箫本身的曲调多样 , 又经过词人融入个人主观情感的加工创作而产生了多元化的意象。文人们借助乐音的声情 , 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文学意境。全宋词中对箫意象的运用 , 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
(一)箫常常被作为仙乐的演奏乐器 , 成为人们想象那逍遥的仙界的凭借。这种意象的生成 , 源于一个关于箫的美丽传说。《列女传》卷上记载 : “箫史者 , 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 , 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 , 好之。公遂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 , 吹似凤声 , 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 , 不下数年 , 一旦皆随凤凰飞去。”这个故事使人们将箫与仙乐联系在一起 , 也使箫与琴瑟相和的爱情结下了不解之缘。苏易简的《越江吟 ( 神仙神仙瑶池宴 ) 描写傍晚时分 , 春风吹拂 , 桃花片片飘落 , 神仙们开宴瑶池。金殿里众仙欢宴 , 沉醉于缥缈的仙乐中 , 洞箫声远 , 缭绕不绝 , 神仙们醉于酒也醉于乐 , 红颜醉态烂漫可爱。此情此景令人神往。丁谓的《凤栖梧 ( 朱阙玉城通阆苑 ) 中描写月明星稀 , 春色深深浅浅 , 阆苑里仙客摆宴 , 蓬莱殿处处花满 , 蟠桃堆满果盘。箫瑟篌笙合奏出美妙、悠远的音乐。箫成了演奏仙乐的重要乐器之一 , 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 , 它的身上寄托了人们无限美妙的想象。

图片

箫史与弄玉的美好爱情故事也为文人们羡慕不已 , 只是现实中的伴侣往往聚少离多 , 结局不尽如人意。所以文人们在诗词中常常化用典故 , 化喜剧为悲剧。大多表现的是现实中相亲相爱的人虽曾经有过像这对箫侣一样恩爱缠绵的时光 , 而今却形单影只 , 只能无奈地缅怀那段逝去的美好光阴。晏几道《浣溪沙 ( 翠阁朱阑倚处危 ) 和蔡伸的《忆瑶姬( 微雨初晴 ) 、《玉楼春 ( 碧桃溪上蓝桥路 ) 三首词都以箫史与弄玉的爱情比喻现实中两心相知的爱人 , 只是 , 故事中“箫侣”的爱情有着美满的结局 , 而现实中的两个人却往往相隔两地 , 只能“念去年 , 曾共吹箫侣 , 或回忆“花底深盟曾共语”。传说中双双飞升成仙的箫侣与现实中不能如愿的爱情的对比 , 使词蒙上了一层哀伤的色彩。
( ) 箫常常与鼓连用 , 来描写繁华的景象和热闹的场合。《释名 》曰 : “箫 , 肃也 , 言其声肃肃然 ,清也。”由于箫拥有庄严浑厚的音响 , 因此西周时期的祭祀常使用排箫。箫鼓属于鼓吹乐 , 即由一种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来合奏。汉代有大量的鼓吹乐 ,主要用于宫廷礼仪、宫廷宴乐和军事活动。“'箫鼓 , 因它用排箫与建鼓合奏而得名 , 一般也用作仪仗音乐 , 有时乐工可以坐在鼓车中演奏⋯⋯亦可用作军乐。”[3 ] (P64) 魏晋时期陆机的《鼓吹赋》就对它的演奏有过描述 : “稀音踯躅于唇吻, 若将舒而复回。鼓砰砰以轻投 , 箫嘈嘈而微吟。”唐代诗人李白有《杂曲歌辞·发白马 : “将军发白马 , 旌节渡黄河。箫鼓聒川岳 ,沧溟涌洪波。”肃肃然的箫声伴着激昂的鼓声 , 激励着澎湃的士气 , 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这说明在唐代箫鼓还用于军队中 , 来鼓舞士气。或许到了宋代 , 箫鼓合奏已渐渐流行于民间。因为在全宋词里 , 我们看到箫鼓连用 , 多用于宴饮助兴或描写繁华景象和热闹的场合。这里以柳永《望海潮》为例 :
东南形胜 , 三吴都会 , 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 , 风帘翠幕 ,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 天堑无涯。市列珠玑 , 户盈罗绮 ,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 , 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 , 菱歌泛夜 , 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 , 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 , 归去凤池夸。
 图片

词中描写了杭州的繁华景象。钱塘柳多如烟、桥美如画 , 江畔长堤绿树环绕 , 江中波涛澎湃。都市里热闹繁华 , 人们生活富足。西湖景色更是清秀美丽 , 有“三秋桂子 , 十里荷花 , 人们在湖上泛舟 , 采菱角、采莲蓬 , 还有人吹起了笛子。地方官也出来了 , 一边欣赏山水美景 , 一边听着振奋人心的箫鼓 , 醉心于一派繁华富庶的太平景象。
宋词中关于箫鼓的场景数不胜数。如 : “鳌山耸、喧天箫鼓。” ( 柳永《迎新春 ) “醮台清夜洞天严 , 公宴凌晨箫鼓沸。” ( 柳永《玉楼春 ) “晓日迎长岁岁同。太平箫鼓间歌钟。” ( 晏几道《鹧鸪天 )“宴亭永昼喧箫鼓。倚青空、画阑红柱。” ( 张先《山亭宴慢 ) “酒熟梨花宾客醉 , 但觉满山箫鼓。” ( 张先《破阵乐 ) “彩山涌起翠楼空。箫鼓沸春风。” ( 贺铸《偶相逢 ) “回想夹城中。彩山箫鼓沸 , 绮罗丛。”( 贺铸《小重山 ) “向人圆月转分明。箫鼓又逢迎。” ( 张炎《风入松 )
( ) 箫悲凄哀怨的基质 , 使它在词中更多地表现离别的哀伤凄苦、相思的苦闷绝望 , 烘托哀婉凄绝的气氛。“箫的音量较小 , 音色柔和 , 甘美而幽雅 ,适于独奏和重奏。吹奏音量小是由于箫本身结构所致。箫的吹孔很小 , 并且依管壁厚度向内倾斜 , 这样吹奏时气流一大反而吹不响了。箫适于演奏低沉委婉的曲调 , 寄托宁静悠远的遐思 , 表现细腻丰富的情感。”
[4 ] 李白的《忆秦娥 》有“百代词曲之祖 ”之称, 词的开头即是“箫声咽 , 秦娥梦断秦楼月 ”。深夜里 ,美貌的女子被如泣如诉的箫声惊醒 , 抬头望 , 一轮孤月正照着秦楼。哀怨的箫声悠悠不绝 , 女子不禁想起年年柳色青青的灞陵桥 , 那是“你我”分别的伤心之地。
龚自珍《己亥杂诗 47 首有“怨去吹箫 , 狂来说剑 , 两样销魂味”。随着历史文化和传统的积淀 , 箫不再只是一种乐器 , 箫声代表了一种幽怨悲凄的情绪 , 箫的文化意蕴逐渐丰富 , 慢慢深入文人骚客的内心。综观全宋词 , 箫声更多地代表的是一种凄美的无奈 , 它被作为词人抒情的依托 , 寄托了离别的哀伤凄苦、相思的苦闷绝望。先看柳永《笛家弄 :
花发西园 , 草薰南陌 , 韶光明媚 , 乍晴轻暖清明后。水嬉舟动 , 禊饮筵开 , 银塘似染 , 金堤如绣。是处王孙 , 几多游妓 , 往往携纤手。遣离人、对嘉景 , 触目伤怀 , 尽成感旧。
别久。帝城当日 , 兰堂夜烛 , 百万呼卢 , 画阁春风 , 十千沽酒。未省、宴处能忘管弦 , 醉里不寻花柳。岂知秦楼 , 玉箫声断 , 前事难重偶。
空遗恨 , 望仙乡 , 一饷消凝 , 泪沾襟袖。

图片

词的上片写乐景。清明过后 , 天气开始晴朗暖和 , 花园里花儿绽放 , 路上青草的气息弥漫在空中 , 真是春光明媚的好天气 ! 人们将举行禊礼的筵席摆在水边 , 划船嬉戏。水中游船穿行 , 岸上盛宴欢腾。池塘银光道道似挥毫渲染 , 长堤金光闪闪似匠心织绣。风流倜傥的王孙贵族们手携妖艳的歌妓游赏玩耍。对此佳景 , 离人怎能不触目伤怀 , 勾起旧事呢 ? 下片由乐景转哀情。在如此美好的春景中 , 公子佳人携手相伴 , 而你我却相隔两地。想来分别已那么久了。
那时我们在京城 , 兰堂夜烛如昼 , 画阁春风拂面 , 呼卢的喝彩声、唤酒声此起彼伏 , 喧嚣不停。丝竹管弦、宴饮欢笑使我忘却了秦楼上孤独的你可能正手执玉箫低低倾诉着。呜咽的箫声如何能消解内心的愁绪 ? 只能愁上添忧 , 忧上添愁。往事已成空 , 你我两心相悦、亲密无间的时光已一去不复返。回望那往昔的温柔乡 , 而今已烟消云散 , 只留下无尽的憾恨 , 只是呜咽的箫管似乎还在倾诉着绵绵不绝的哀怨 , 那声音隐约还响在我耳边。我久久地凝望 , 不觉泪湿衣衫。这首词里 , 女主人公在无人相伴的深夜 ,难以排遣寂寞 , 便手执箫管吹出幽怨的曲子 , 纵使玉箫吹折 , 愁绪亦难解。主人公由今日之景勾起往日之情 , 以乐景衬哀情 , 倍增其哀, 意境深沉悠远。词人通过幽怨的箫管吹出无限的憾恨 , 吹出无边的愁情 , 营构出一片凄婉深沉的意境。
还有苏轼的《临江仙 ( 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 :
多病休文都瘦损 , 不堪金带垂腰。望湖楼
上暗香飘。和风春弄袖 , 明月夜闻箫。
酒醒梦回清漏永 , 隐床无限更潮。佳人不见董娇饶。徘徊花上月 , 空度可怜宵。

图片

词中 , 箫声成为一种引起悲伤的元素 , 撩拨起词人内心的孤独情绪 , 使词人难以入睡。病愈的他登上望湖楼 , 此时明月当空 , 春风轻拂衣袖 , 感觉很惬意。突然有箫声传来 , 内心泛起隐隐的感伤。于是就借酒麻醉以便入睡 , 可睡着不久又醒来。周围是无尽的黑夜 , 缕缕箫音似断似续 , 滴漏的声音却愈加清晰 , 一声声滴在心头。佳人不在身边 , 我孤零零一人愈感夜之漫长难耐。忽见天上月儿徘徊在花上 , 它也和我一样无人陪伴 , 孤度良宵。在全宋词里 , 这类使用箫意象来表达离别或相思之哀伤凄苦的作品不胜枚举 , : 李清照的“吹箫人去玉楼空 , 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 , 人间天上 , 没个人堪寄。” ( 《孤雁儿 ) 吴文英的“还记暗萤、穿帘街语悄。叹步影归来 , 人鬓花老。紫箫天渺。” ( 《绕佛阁 ) “河桥径远 , 玉箫吹断 , 霜丝舞影。” ( 《水龙吟 ) 张炎的“望花外、小桥流水 , 门巷愔愔 , 玉箫声绝。鹤去台空 , 佩环何处弄明月。” ( 《长亭怨 ) “一叶江心冷 , 望美人不见 , 隔浦难招。认得旧时鸥鹭 , 重过月明桥。溯万里天风 , 清声谩忆何处箫。” ( 《忆旧游 ) 贺铸的“十二阑干今夜月 , 谁伴吹箫。” ( 《浪淘沙 ) 朱敦儒的“尘昏青镜 , 休照孤鸾舞。烟锁凤楼空 , 问吹箫、人今何处。” ( 《蓦山溪 ) 刘焘的“惆怅夜久星繁 , 碧空望断 , 玉箫声在何处。念谁伴、茜裙翠袖 , 共携手、瑶台归去。” ( 《八宝妆 ) 蒋捷的“无限倚阑愁 , 梦断云箫 , 鹃叫度青壁。” ( 《应天长 )

图片

意象是为了“立象言意”。“诗词中的意象 , 是作品的基本艺术细胞 , 它是情与景、心与物的统一体 , 即主观的'意’与客观的'象 ’的有机融合。”
[5] 箫是曲子词演奏的重要乐器之一 , 它曲调声色的多样性使其具有丰富的表现空间。文人们又凭借箫声内涵丰富的特质 , 营造出情景交融的别样的意境。人们借助它为宴饮助兴 ; 人们用它来寄托内心情思 ,
发感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和文化的沉淀 , 箫逐渐有了独特而稳定的文化意蕴 , 成为萦绕在文人骚客们心头的遗响。
参考文献 :
[1] 郑祖襄 . 中国古代音乐史 [M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 袁行霈 . 中国文学史 : 1 [M ].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 吴钊 , 刘东升 . 中国音乐史略 [M ]. 北京 :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3.
[4] ———乐器 [ EB /OL ]
[5] 中国古代诗词教学新视野之意象与意境 [EB /OL ]
 
作者:杨栎模,西北师范大学 文史学院,版权归作者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