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穷通在一变?

 章小明 2023-01-22 发布于江苏

读书有个好处,能将我从现实中暂时抽离出来,做一回自在人。

都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情况,我在生活中,有事瞎忙,没事瞎想,时不时地会有烦恼、怨恨、惆怅、彷徨、孤独、失望、焦虑等令人不安的情绪。读书会让我从这些情绪中抽离出来,享受片刻的安宁。

我眼睛不好,看一会书就开始模糊,再看就会疼痛。因此,我也常听书。

目前听力没问题,听书倒是轻松得多,可以连续地听个把小时。但听书又像跟着旅行团旅游,总是匆匆忙忙地被拖着走,一路走马观花,风景总看不真切。

而看书则像自驾游,一路不紧不慢,走走停停,遇着好看的,新奇的、闹不明白的可以多瞅瞅、多琢磨,然后怡然自得。

因此,虽是眼力差,我也是听书看书两不弃,交替着来。

今天下午待在母亲身边,又读了好一会儿《随园诗话》,看到一段前人轶事,挺让我唏嘘的。

有位诗人叫汪可舟,江西婺源人,我非常喜欢他《听雨》诗中的两句:“檐外几声才淅沥,胸中何事不分明?” 他极有诗才,但一生落魄,长期寓居扬州,最后客死他乡。

汪可舟为人孤傲,有才的人往往是这脾气,人生不得志多少与这有关吧?他的儿子叫汪楍(这字读běn,同“本”),也是诗人,穷苦到饭都吃不饱,直到五十岁才娶媳妇。他在四十多岁时,一天对人说,人不逢时没办法,我也有心做一番事业,但现在已经老了。从今后,我打算凭自己的本事,兴旺我的家业,行不行呢?于是,五十岁左右开始经商,六十岁就成了巨富,买下了扬州著名私家花园小玲珑山馆,赡养老母,还捐了功名,使老母诰封为太恭人(四品官员之母),荣耀一时。

想当初汪可舟感慨“胸中何事不分明”时,不知可曾料想到其子突然胸中分明起来。

想汪氏父子的跌宕人生,颠沛困苦岂能尽说。我今看来,也就一掌故罢了。

这是汪可舟的画像。现存于故宫博物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