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龙困浅滩遭虾戏》你读过吗?

 左手作文法 2023-01-22 发布于浙江

南宋,陈容《九龙图》局部


癸卯第一天。读书。
【一】
醒来“微信读书”,搜“十二生肖”,点开了郝凤波的《十二生肖与传统文化》,其中每一个生肖都有一篇相关的寓言故事。
我把十二篇寓言故事复制出来,结果发现网上早就有这十二个故事了,有的推文甚至以“从未听过的十二生肖小故事”为名。
这些故事简短,但粗糙。
除去与龙有关的那一篇,其余的十一篇,我在几个版本的《伊索寓言》(1译文出版社李汝仪译本《伊索寓言全集》,2浙江文艺出版社周作人译本《伊索寓言》,3人民文学出版社罗念生、王焕文、陈洪文、冯文华译本《伊索寓言》,4《世界文学名著百部·伊索寓言》)中找到了原文,分别是《老鼠开会》、《老鼠和公牛》、《狮子、狐狸和牡鹿》(改编成《没有心的老虎》)、《乌龟和野兔》(即《龟兔赛跑》)、《农夫与杀他儿子的蛇》、《马与牛与狗与人》、《受伤的狼和羊》、《宙斯和猴子》(改编为《天神和猴子》,天神改为丘比特)、《小偷和公鸡》、《兔子和猎狗》、《野猪和狐狸》。
一本讲“十二生肖”的书,寓言故事绝大部分都是外国的,这样的中西合璧,不免有些遗憾,而且,这些寓言故事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本来面目,少了文字的滋味,真是潦草。

【二】
关于龙的这一篇,是这样的:

文中的“糊椒烤虾”,我觉得“糊椒”有错字,应该是“胡椒烤虾”,或是“焦糊烤虾”,毕竟龙焰猛烈。
这篇寓言,大概是网络化的产品,“糊椒烤虾”就带着这样的意味。但我总疑心它脱胎于相关的一篇古文,只是找来找去也没找到。

倒是在胡紫杰编著的《生肖龙的民俗与科学艺术文化》中,看到了一个稍具体的版本,将它与俗语“龙困浅滩遭虾戏”挂上了钩。在某初中语文试卷上,也看到了相关试题。

【三】
“龙困浅滩遭虾戏”,与它联系在一起的,还有老虎、狐狸和凤凰——龙困浅滩遭虾戏,虎落平川受犬欺;得势的狸猫凶如虎,落地的凤凰不如鸡。
在《伊索寓言》中,也有写到龙,比如周作人译本中的《燕子和龙》《狐狸和龙》,但这“龙”只是大蛇。
在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龙(四则)》。第一则:“北直界有堕龙入村。其行重拙,入某绅家。其户仅可容躯,塞而入。家人尽奔。登楼哗噪,铳炮轰然。龙乃出。门外停贮潦水,浅不盈尺。龙入,转侧其中,身尽泥涂,极力腾跃,尺余辄堕。泥蟠三日,蝇集鳞甲。忽大雨,乃霹雳孥空而去。”颇有“龙困”之意。
我又想到,以前翻过肖邦祥老师的寓言集《愚公的后代》,其中有一篇《海中的蛟龙》,角色也是有龙,有虾,有龟。我特地去问了肖老师:我以前看过一篇你的寓言《海中的蛟龙》,创作这篇寓言时,是得到了俗语“龙困浅滩遭虾戏”的启示呢,还是其他古文的启示,还是纯自己构思原创?
肖老师告诉我:是得到这句俗语的启示。
他还告诉我,这个俗语,他们那里叫“龙游浅水遭虾戏”。我希望能得到一点古文的线索,尽管只是我的猜测,但他也没有看到过“龙困浅滩”的古文。
一句话能成为俗语(或称谚语),我想背后一定有故事,大概在流传过程中淡忘了。

【四】
海中的蛟龙(肖邦祥)
一条蛟龙在海中游泳时,不小心冲到了一个浅水滩上。由于滩上水太浅,蛟龙顿时无法游动,只好静静地伏在那里。
常言道:“龙游浅水遭虾戏。”果然,一群小虾见了,纷纷游过来,对蛟龙一会儿尽情嘲笑,一会儿放肆辱骂,还故意在蛟龙身上左冲右撞。看那不可一世的神态,仿佛它们虾类才是海中真正的霸主。
然而,没过多久,大海开始涨潮了。浅水滩眨眼间涨满了潮水。蛟龙一下子又能游动了。
小虾们见了,一个个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它们认为蛟龙准会报复,今天肯定是难逃一死。
可蛟龙连看都没看它们一眼,就径直向大海深处游去。
一只海龟见了,不禁问蛟龙:“龙兄,你为什么不惩罚一下那些可恶的小虾们呢?”
不料蛟龙听罢,竟呵呵大笑道:“我们蛟龙之所以能成为蛟龙,就因为我们从不把那些小虾之类的骚扰放在心上!”
与那篇“胡椒烤虾”相比,我以为肖邦祥的《海中的蛟龙》更有格局、更童话。在“遭虾戏”之后,一个是“回头一吐火”,一个是“连看都没看它们一眼,就径直向大海深处游去”。
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都可以构成一个有意味故事,但是,我想到了老课文《狼来了》的结尾:“狼拉走了一只羊,孩子哭了。”这是我们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撒谎得付出代价”固然是对的,但是,故事主人公是孩子,阅读对象是孩子,孩子应该从“爱”中得到教训,而不是从“恐惧”中得到教训。所以,我想,尽管牧羊的孩子再三撒谎,大人们听到他的呼救,还是应该跑过去,而不是“别理他”,这样才够“童话”。


【五】
老课文《狼来了》,其实也是一篇伊索寓言。
周作人的译文是《儿戏的牧人》:“有牧人把他的羊赶到离村很远的地方去,时常玩这样的把戏,他大声叫村人来救,说有狼来袭他的羊群了。有两三回,村里的人都大惊,跳了出来,随即笑了走回去。可是末了真是有狼来了。那些狼屠杀羊群,牧人对那村人呼号求救,他们却以为他是在照例闹着玩,并不理他,于是他把他的羊群就都失掉了。
这里并没有讲这牧羊人是一位孩子。
因为我们太熟悉这个故事了,所以已经有不少书把它归为“中国童话”“中国民间故事”了。

【六】
俗话说:“涉深水者得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这是我癸卯第一天的读书笔记,也算得了一些“鱼虾”。
再提一笔这个“胡椒烤虾”的故事,我仍猜想它有一个文言文版本,你读到过吗?

清,冷枚《梧桐双兔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