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俗重归:大年初一博罗鹤溪村接灯

 东江 2023-01-22 发布于广东

疫情三年,人群聚集的大型民俗活动都停摆了。今年放开疫情防控,民俗活动又回来了。春节是民俗活动最集中的时间,惠州各地的民俗活动又热热闹闹地开展了起来。这,才是过年的味道。

大年初一,是博罗县龙华镇宁和圩接灯的日子。接灯,也可以叫做“买灯”,是民间“上灯”的其中一个环节,也是最隆重的一个环节。宁和圩,位于沙河之畔,曾经是一个圩市。但曾几何时,圩市停止了运作,平时不再有人在那买卖,唯有大年初一早上,还保留着周边的村庄前往宁和圩接灯的习俗。

鹤溪村,位于沙河的另一边,与宁和圩隔河相望。鹤溪村是一个古村落,姓关,清代后期曾出过武将关镇国、关镇邦。关镇国官至福建都督,关镇邦战死沙场,但在厦门以他的名字留下一条叫做“镇邦路”的路名。鹤溪村以前也是去宁和圩接灯的,据村民介绍,他们以前是坐船过对岸宁和圩接灯,后来渡船停航了,才改为把花灯提前拉倒河边,直接去河边把花灯接回祠堂。

接灯,并不仅仅是把花灯接回来那么简单,这是一个十分隆重的仪式。年初一大早,村民们就早早聚集在关氏家祠前面,敲着大鼓,鞭炮齐鸣。唱主角的当然是前一年生了男丁的“灯头公”,鹤溪村今年接灯的“灯头公”共有七位。早上七点刚过,接灯队伍从祠堂出发,每一个“灯头公”都要用一根竹竿绑着一长串鞭炮燃放。来到河边的小山坡,花灯早就提前摆放好了,是竹子和彩纸扎成的扁平的“板灯”,一大二小。在河边,又是一番锣鼓和鞭炮。花灯由“灯头公”抬回,三盏花灯由六位“灯头公”抬,剩下的一位“灯头公”扛一束带梢的甘蔗,还要吊着一长串鞭炮,一路上边走边放。回到关氏家祠,把花灯摆进祠堂里,每位“灯头公”扛一束带梢的甘蔗回家。祠堂外的空地上,大鼓敲个不停,鞭炮也放个不停,直到八点多才停止。中午,还要在祠堂里“饮灯酒”,由“灯头公”家一起宴请村里50岁以上的老人。

类似的“上灯”习俗,如今已经淡化了传宗接代的含义,而是更多地转化为一种传统的民俗。这种集体性的民俗活动,不仅营造了喜庆热烈的节日气氛,而且传承了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同时,对于提高整个宗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关氏家祠前,大鼓轰鸣

一位骑着助力车的大叔过来助阵

大鼓高高在上,四周围绕着铜锣

鞭炮放个不停

从祠堂出发去接灯

每位“灯头公”都要扛着鞭炮边走边放

前往河边

花灯已经提前准备好了

依然是鞭炮和锣鼓

“灯头公”负责抬花灯和甘蔗

甘蔗上还扎着大桔和葱、蒜、芹菜等,取其好意头

“灯头公”抬着花灯返回

一路上都有人家燃放鞭炮庆贺

最后一位“灯头公”则一路上扛着鞭炮边走边放

回到关氏家祠

把花灯抬进祠堂里

“灯头公”把带梢的甘蔗扛回家

祠堂外,依然是锣鼓、鞭炮齐鸣

祠堂前的一对石狮子看了,乐开了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