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菟丝子——有兔味的植物03/刘胜祥/2023-01-23

 资源与环境保护 2023-01-23 发布于湖北

  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

 在植物名称中,除了含“兔”的植物外,还有含“菟”的植物,如分布在我国辽宁和吉林的毛茛科植物菟葵( Eranthis stellata )和我国南北均产的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

 古代楚人称虎为“於菟”,后来,“菟”与“兔”大多同义。

菟丝子首见于本草纲目记载,种子药用,有补肝肾、益精壮阳,止泻的功能。菟丝子为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缠绕,黄色,纤细,直径约1毫米,无叶。通常寄生于豆科、菊科、蒺藜科等多种植物上。为大豆产区的有害杂草,并对胡麻、苧麻、花生、马铃薯等农作物也有危害。

  2021-10-31,我和黄国红、魏年鹏在武汉市江夏区鲁湖收集野大豆种子时发现,公路边的一株构树死亡,而造成它死亡的凶手就是菟丝子。由于公路两边的杂草被清除干净,原生活在路边杂草上的菟丝子没有了攀缘的植物,它就向路边的乔木发起了攻击,我们看到构树的树叶已经全部脱落,最后干枯而死。这与菟丝通过缠绕方式让被攀缘植物死亡有很大的不同。初步资料查明,菟丝子对构树的危害鲜见报道。

被菟丝子缠绕而死的构树(刘胜祥拍摄,武汉市江夏区鲁湖2021-10-31)

在构树上不断攀缘正开着花的菟丝子(刘胜祥拍摄,武汉市江夏区鲁湖2021-10-31)

详情见本号2021-11-02发布一篇短文:

是什么原因改变了菟丝子对寄主的选择呢?/刘胜祥/ 奇闻异事求解383/2021-11-02

今天,在茶余饭后,我们不仿一探究竟!

 种子萌发时一端附着在土粒上,另一端形成丝状的菟丝,在空中旋转,碰到构树后就缠绕其上,在接触处形成吸根,小小的吸根,它像一把锋利的钻头,进入到构树内部组织后,与寄主的导管和筛管相连,吸取构树的养分和水分。子的茎继续沿着构树的树干向上攀拔,并不断形成吸根,最后蔓延到整个大树。由于大树的营养几乎被子夺取,树叶开始脱落,而制造有机物的树叶一旦脱落光了,植物的营养没有了来源,造成枝梢干枯,大树最后的下场只有死亡!菟丝子在死亡的树上得不到它所需要的营养,它就向另一株大树发起攻击,这片构树林迟早会被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小草所埋葬! 

      寄主还有荔枝、龙眼、柑橘、茶、苦楝、杨树等多种果树和林木。被寄生树体由于养分受损,表现为叶片发黄,生长不良,开花结果减少,甚至造成枝梢干枯或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厩肥或土粪必须经过高温腐熟处理;结合田间除草,在菟丝子开花结实前割除植株,集中烧毁或深埋;喷施10%草甘膦150~200倍液或用25%胺草膦15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致谢:在本专题中原来没有菟丝子内容的编写,受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春光研究员之邀请,增补了这个内容。谢谢张先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