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 在植物名称中,除了含“兔”的植物外,还有含“菟”的植物,如分布在我国辽宁和吉林的毛茛科植物菟葵( Eranthis stellata )和我国南北均产的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 古代楚人称虎为“於菟”,后来,“菟”与“兔”大多同义。 菟丝子首见于本草纲目记载,种子药用,有补肝肾、益精壮阳,止泻的功能。菟丝子为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缠绕,黄色,纤细,直径约1毫米,无叶。通常寄生于豆科、菊科、蒺藜科等多种植物上。为大豆产区的有害杂草,并对胡麻、苧麻、花生、马铃薯等农作物也有危害。 2021-10-31,我和黄国红、魏年鹏在武汉市江夏区鲁湖收集野大豆种子时发现,公路边的一株构树死亡,而造成它死亡的凶手就是菟丝子。由于公路两边的杂草被清除干净,原生活在路边杂草上的菟丝子没有了攀缘的植物,它就向路边的乔木发起了攻击,我们看到构树的树叶已经全部脱落,最后干枯而死。这与菟丝子通过缠绕方式让被攀缘植物死亡有很大的不同。初步资料查明,菟丝子对构树的危害鲜见报道。 被菟丝子缠绕而死的构树(刘胜祥拍摄,武汉市江夏区鲁湖2021-10-31) 在构树上不断攀缘正开着花的菟丝子(刘胜祥拍摄,武汉市江夏区鲁湖2021-10-31) 详情见本号2021-11-02发布一篇短文: 是什么原因改变了菟丝子对寄主的选择呢?/刘胜祥/ 奇闻异事求解383/2021-11-02 今天,在茶余饭后,我们不仿一探究竟! 菟丝子种子萌发时一端附着在土粒上,另一端形成丝状的菟丝,在空中旋转,碰到构树后就缠绕其上,在接触处形成吸根,小小的吸根,它像一把锋利的钻头,进入到构树内部组织后,与寄主的导管和筛管相连,吸取构树的养分和水分。菟丝子的茎继续沿着构树的树干向上攀拔,并不断形成吸根,最后蔓延到整个大树。由于大树的营养几乎被菟丝子夺取,树叶开始脱落,而制造有机物的树叶一旦脱落光了,植物的营养没有了来源,造成枝梢干枯,大树最后的下场只有死亡!菟丝子在死亡的树上得不到它所需要的营养,它就向另一株大树发起攻击,这片构树林迟早会被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小草所埋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