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故事:彩礼惹的祸

 翔山 2023-01-23 发布于山西

落凤寨名字起得倒蛮有气魄,其实是个多见石头少见人的穷山村。

俗话说凤凰不落杂树林,几百年过去了,落凤寨山河依旧,不仅没见落过凤凰,甚至连那些讨人嫌的乌鸦也不肯光顾。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落凤寨经济上的穷困,导致阴阳失调:村里的姑娘一个个嫁到外地去,外地的姑娘却难得嫁到山里来。

这样恶性循环,村里光棍队伍急剧增加,落凤寨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机,一些婚姻悲剧也接踵而来。

话说落凤寨有个老汉叫苗得水,今年六十有七,老伴早年谢世,留下三个儿子。

守着三间茅屋,十几亩薄地,日出而作,日没而息,仅得温饱而已。

苗老汉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将三个儿子抚养长大。

老大根发、老二根成到了结婚年龄,因家境不济,兄弟俩就像伪劣商品无人问津。岁月不饶人,慢慢地他们又跻身于大龄光棍队伍之中。

老大、老二娶妻无望,苗老汉决心扶持老三根生。根生这孩子也争气,考上了县里重点高中。苗老汉把治家兴业的厚望,全部寄托在他的身上。

现代故事:彩礼惹的祸

苗根生在上高中时,恋上了临村姑娘朱秋菊。秋菊今年芳龄十九,身材苗条,皮肤白皙。鹅蛋脸上那对水汪汪的大眼睛滚动着秋波。朱秋菊不仅生得俊俏,而且是个初中毕业生,曾和苗根生有三年同窗之谊。

初中毕业后,苗根生考取了县里重点高中,朱秋菊落榜回乡务农。朱秋菊见苗根生一表人材,又考上重点高中,将来再考取大学,前程无量,于是和他私订终身。谁知天不随人愿,三年后,苗根生以几分之差落榜而归。因老父体弱多病,他无心再参加高考,只好过起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躬耕生活。

此时,两人都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朱秋菊面对现实仔细掂量,这苗根生虽然才貌皆优,但是家里一贫如洗,跟着他定没有好日子过,于是毅然和苗根生吹灯拔蜡,各奔前程。

不久,朱秋菊嫁给了一个有钱的包工头。这个包工头外号叫“蒋塌鼻”,四十开外年纪,前妻离异,留下一儿一女。

尽管包工头其貌不扬,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他腰包里有的是钱,有钱就能得到高档次的享受。

当今不少年轻人讲求实际,国家支持发财致富,嫌贫爱富并没有什么不对,无论如何这也比守着茅草屋喝玉米糊强得多。想到这些,朱秋菊心安理得地做了包工头的第二任夫人。

苗根生和朱秋菊断绝关系后,经人介绍和山下唐庄一个叫唐腊梅的姑娘定了亲。

唐腊梅二十三岁,相貌一般,她之所以愿意嫁到山里来,一来看中苗根生人品出众,二来看中他那高中毕业文化,对苗家家境富裕与否以及彩礼多少毫不介意。

但她的父母对女儿嫁到穷山沟委实不大乐意,只因女儿年纪渐大,女大不中留,不能高攀,只好低就了。

他们心想苗家弟兄多,如果不趁婚前捞一把,等女儿进了苗家门,想要一根线也都困难了,于是通过媒人不断向苗家要衣服、自行车、洗衣机、收录机…

苗老汉虽然财力不济,但为了能使儿子要上媳妇,早日抱上孙孙,只得东拼西凑,一一满足。

后来唐家又提出要一台彩电,结婚之前必须送到,否则不让迎娶。苗老汉也只得咬咬牙点头承诺。

苗老汉把彩电款凑齐之后,拖着疲乏的身子立即给唐家送去喜帖,决定十月八日迎亲。

当天晚上苗老汉突患急病住进医院。这一病几天不仅花去了买彩电的全部钱款,而且又借了新债。

苗老汉惦记着儿子的婚事,病未痊愈就急着出院。

他托媒人给唐家捎去口信,因自己患病住院,彩电暂时无力购买,日后一定补上。

当时唐父考虑到亲家的实际情况,瞒着老伴答应婚事如期举行。

十月八日,苗家张灯结彩,喜气盈盈,一辆迎亲彩车吹吹打打到唐庄迎娶新娘。迎亲队伍来到唐家,唐腊梅的母亲见苗家没有带来彩电,顿时变了脸,坚决不让女儿上车。

迎亲队伍只好空车而回。唐腊梅对母亲的这种做法十分不满,觉得母亲做得有点过头。

唐母板着面孔教训道:“小妮蛋子知道个啥?眼下该要的不要,到时你会后悔的。这次不跟车去,待会儿根生会带着钱亲自来接你。我就不信苗家娶不到媳妇会不着急。”

唐腊梅一听,觉得母亲说得似乎也有道理,于是安下心来等根生亲自上门迎亲。可是左等右等,直到天黑也不见苗根生到来。她预感事情不妙,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且说迎亲队伍回到落凤塞以后,把未接回新娘的情况对苗家父子叙说了一遍。苗老汉立即令儿子再次乘车到唐庄接亲。谁料到这么一接,又生出许多枝节来。

苗根生跳上汽车,风驰电掣般向前驶去。当汽车行至十里铺颜水桥头时,见一女子一头栽进波涛里。

根生立即令司机停车,纵身跃入水中。根生水性极好,很快把女子救上岸来。由于抢救及时,安然无恙,只是掩面啼哭不止。

苗根生近前欲细问,猛然发现被他救起的女子竟是昔日恋人朱秋菊。

二人照面都怔住了,停了片刻,朱秋莉抱怨地说:“根生,我不想活了,你就让我痛痛快快去死吧!你为哈要救我嘛!”

苗根生问她为哈要自寻短见,秋菊哭而不答。

经过再三盘问,她才说出个中缘由:原来,朱秋菊和苗根生断绝关系后,很快与包工头“蒋塌鼻”结了婚。

她以为从此以后可以“脱贫致富”,谁料这个“蒋塌鼻”是个好色之徒,凭着手里有几个臭钱,经常和一些不三不四的女人鬼混。

更不能容忍的是,他还把这些女人带到家里和她同床共宿。

朱秋菊认为自己是明媒正娶,怎咽得下这口恶气,于是常和“蒋塌鼻”大吵大闹,“蒋塌鼻”是老驴上磨道,不听这一套,他对朱秋菊早已厌烦,干脆在外边买了一所房子养起小妾来。

朱秋莉受不了这等屈辱,一气之下和“蒋塌鼻”离了婚。

当办完手续走出法庭之后,蒋塌鼻嘻皮笑脸地把手一拱:“多谢娘子成人之美,我正想把老婆更新换代,你就提出离婚,这好比是正瞌睡时塞给个枕头,实在感恩不尽。”

朱秋菊离婚以后,感到无脸回乡再见父母亲人,于是投水自尽,不料又被苗根生教起。

现代故事:彩礼惹的祸

苗根生听罢秋菊哭诉,甚是同情她的不幸遭遇。也许是同病相怜,他也对秋菊说了自己迎亲受阻、喜事泡汤的事。

这对婚姻遭受坎坷的年轻人心里产生了共鸣,朱秋菊羞涩地说:“今天咱俩邂逅,看来也是缘份。你若不嫌弃我这残花败柳,我愿和你破镜重圆。日后若再有二心,愿遭天打雷劈!”

苗根生听了秋菊这番言语,心里寻思秋菊说得也对,何必再计较过去那些恩恩怨怨。

虽说过去自己曾一度恨过秋菊,但自己内心一直忘不了她。

眼下如果和秋菊结婚,一来可以省却一笔钱财,二来可以了结老爹的一番心愿。

想到这里,他满口把婚事应承下来。

随车来迎亲的几个愣头小子,见根生和那女子嘀嘀咕咕,没完没了,颇不耐烦,再三催促他快快上车好去接亲。

谁知苗根生把那女子一起扶到车上,笑嘻嘻地说:“车不去唐庄了,往回开!”

司机惊诧地问:“咋?你不去迎娶新娘了?”

苗根生轻轻拍了拍秋菊的肩膀:“她就是我的新娘。”

新娘进家以后,媒人发现接来的新娘不是唐家的姑娘,疑惑不解地问:“根生,你这是演的哪出戏?新娘子怎么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苗根生无可奈何地说:“没法子,这都是唐家逼的。”

根生安置好新娘后,回头对父亲说明了原委。老头子虽然觉得此事有些荒唐,但是木已成舟,只好由他去吧。

当晚苗根生和朱秋菊拜了花堂。花烛之夜根生对秋菊嬉戏道:“相的是她,娶的是你,咱们原本是两个旧情人,一对新夫妻。”说罢二人情不自禁地笑了。

打从迎亲队伍走后,唐腊梅一直盼着苗根生亲自来接,可是一直等到月上柳梢,还不见新郎信的影子。

落凤寨到唐庄不到二十里路,他为啥迟迟不到呢?是车子发生了故障,还是婚事出现了变化?唐腊梅心乱如麻,一个晚上躺在床上像翻烧饼似的,怎么也睡不着。

唐腊梅和父母住室仅一墙之隔,那边有啥动静,这边听得一清二楚。两位老人也被白天的事搅得六神不安,不住长吁短叹。停了片刻,老头子压低嗓门说:“妮他娘,如果明天一早山上再不来接,我估摸这场婚事八成儿黄了。”

老伴漫不经心地说:“黄了就黄了,那个穷山旯旮也不是哈好去处,离了姓苗的,我就不信咱闺女找不到合适的主。提着猪头,还怕找不着庙门!”

“话虽是这样说,我是怕这事传出去,街坊邻里捣咱的脊梁筋。”

“谁家灶火不冒烟?谁家不遇腌臢事?这种事说不清,道不明。再说眼下都兴婚姻自由,明儿个叫腊梅主动向苗家提出退婚,咱家的面子不就抬起来了?”

“腊梅的年龄老大不小了,女大不中留,苗家这门亲事万一不成,下一步你看咋个办?”

“今天吃罢晚饭后杨媒婆来家闲坐,她说闺女这桩婚事如果不成,她马上给物色一个合适的。”

“男方家庭情况啥样儿?”

“这男人是县里有名的包工头,四十多岁,腰缠万贯,十分了得。最近刚和老婆离婚,准各续娶一位端庄贤慧,忠厚老实的姑娘。我看咱家腊梅嫁他非常合适。”

“不行,我不同意。那包工头已经四十多岁了,还离过婚,叫闺女嫁他,我不放心!”

“你这人真是死脑筋,现在都改革开放了,还抱着那老皇历不放。人家手里有钱,只要闺女嫁过去能享荣华,受富贵,别的就甭去计较。”

“闺女能同意吗?”

“把她往福窝里送,她保准没意见。就是闺女有啥想法,孩子家心里没主见,当老人的多开导开导不就行了。”

“你要是看着能行,明天就打发媒人说合……”

父母的一番对话,使唐腊梅心里感到愤懑、痛苦和羞辱,一股无名火“腾”地一下在胸腔里燃烧起来。

她暗自思时:今天这场婚事,如果不是父母从中作梗,早就如愿以偿了。你们毁了我的幸福还不甘心,又想把我往火坑里推,开口闭口钱!钱!钱!难道金钱就是幸福么?古往今来,多少为人父母者就是因为钱财二字,断送了多少有情人的幸福婚姻!这事说啥也不能再拖下去了,夜长梦多,苗家之所以没上门来接,很可能是因为钱不凑手。

如果自己主动上门成婚,这中间的一些恩恩怨怨也就慢慢淡化了。

唐腊梅想到此,悄悄翻身起床,星夜奔向落凤寨去了。

苗根生在山重水复之时,忽然柳暗花明,娶来一个水灵灵的花魁娘子。

洞房花烛,新婚燕尔,那种温馨,那般柔情,无论用多么美妙的词汇也难以形容。这一夜,小夫妻你恩我爱,情意缠绵,尽情倾吐着知心话儿。

他俩直说到金鸡三唱,这才朦胧睡去。刚刚阖上眼皮,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两口子从睡梦中惊醒。

苗根生急忙翻身起来到外面察看,打开大门,谁知来人竟是唐腊梅。他不觉一怔:“腊梅,深更半夜你咋来到这里?”

唐腊梅苦涩一笑:“这事到屋里说吧!”

苗根生进退两难,看样子唐腊梅还不知道眼前发生的情况。

若让她进屋,必然会惊动新娘子,二人见面不知会闹出什么乱子;不让她进屋吧,姑娘从大老远跑来,实在于心不忍。

万般无奈,他只好把唐腊梅领到灶房。他拿了条木凳让她坐下,接着又端来一碗开水,等腊梅把水喝完之后,急切地问:“腊梅,深更半夜,大老远跑到山里来,有啥要紧事?”

唐腊梅未及开口,泪珠先掉了下来。她用责备的口吻道:“根生,'今天你为啥不来车接我?”

唐腊梅一语击中要害,苗根生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回答。过了老半天才搪塞道:“这还不是因为家里缺钱么!你妈说送不来彩电,休想接走媳妇。”

苗根生虽然隐去了迎亲路上巧遇朱秋菊那件事,但这话依然真实可信。

唐腊梅抱歉地说:“根生,上午你家迎亲时,我父母办事有差,这,点请你多加原谅。事情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咱俩的事你看咋办才好?”

苗根生无言以对,低头沉思:看来唐腊梅对他是一片真情,她半夜三更来到家里是想商量如何妥善处理婚事。可是眼下朱秋菊已经鸠占雀巢,她还蒙在鼓里。

如果马上告诉她,惟恐姑娘经受不住这突然打击;要是继续瞒下去,腊梅逼问又无从开口。

现代故事:彩礼惹的祸

思来想去,只得苦着脸说:“腊梅,不是我不想娶你,实在是因为家里太穷,娶不起呀!”

唐腊梅坚定地回答:“这回我做主,不再向你家要任何东西。这次来,我就不再回去了,明天咱俩就拜堂成亲。”

苗根生叹了口气:“现在恐怕为时已晚了。”

唐腊梅不解其意:“婚事这两天办还不晚,如果再过几天,我娘就……”

苗根生好奇地追问:“你娘就怎么样?”

唐腊梅咬着嘴唇说:“再过几天,我娘就要把我嫁给包工头'蒋塌鼻’。根生,你救救我吧,我死也不愿嫁给他。”

直到这时候,苗根生才感觉到,事情突变,不能再瞒着这个可怜的姑娘了。

于是他把第二次上唐庄迎亲路上遇到朱秋菊那档子事和盘托了出来,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说:“腊梅啊!你对我的一片真心我领了,只不过你晚来一步,眼下我已和朱秋菊拜堂成亲了。”

唐腊梅惊愕地瞪大双眼;“啥!你已经成过亲了?”

苗根生发誓赌咒:“如果有半句假话,天打雷劈!”

唐腊梅的一腔美好愿望,顿时化作一股轻烟随风而散。她流着眼泪说:“既是这样,我不怨天怨地,认命了。我祝你们夫妻幸福,白头偕老。另外,我有个小小的要求,希望你能答应我。”

苗根生不假思索地说: “有啥事你尽管说吧。”

唐腊梅说: “临走前,我想看一眼你的新娘子。”

苗根生踌躇了一下:“看看倒无所谓,只是她正在睡觉,实在怠慢你了。”

唐腊梅隔着窗门往里一瞅,只见一个俊俏女子侧卧在床上,嘴角还带着甜甜的微笑。看罢,她扭头跑开了。

苗根生急忙追上去:“腊梅,等一下,让我送你一程!”

唐腊梅抽泣着说:“不必了。根生,你多保重,我走了。”

苗根生把腊梅送出村口,折身又回到房里,可是朱秋菊却不见踪影。此刻天已朦朦亮,他想新娘子可能下厨做饭去了,加上这些天一系列事情把他折腾得精疲力尽,于是倒在床上睡着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苗得水老汉没花一分钱,娶回个端庄俊俏的儿媳妇,着实令他风光了一阵子。

这种美事,在落凤寨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总算了却了苗老汉多年来的一桩心愿。

这天一大早,苗老汉翻身起床。他在小院子里路达了一圈,下意识地瞅了一眼儿子的居室,见屋里寂然无声,心想:根生这些天来忙里忙外,够劳累的,就让他们多睡一会儿吧!自个儿和老大老二在厨房煮了早饭吃,便喜滋滋,乐悠悠下地千活去了。

苗根生一觉醒来,不觉已到小响午。他腹中饿得咕咕叫,呼唤秋菊给弄点吃的,可是连喊几声不见有人应声。他急忙翻身起床,里外寻找,仍不见她的影子。

他发现父亲和两个哥哥也不在家,以为妻子跟他们一道下地干活去了,于是站在大门口翘首远望,恨不得让妻子马上回到自己身边。

正在这时,只见苗老汉杠着锄头,慌慌张张回家来。

他瞅见根生,拽住他志忑不安地说:“今天早上水库里淹死一位姑娘,我看这女子面目有,点像唐庄的唐腊梅。”根生一听,顿知事情不妙,飞也似地冲出门去。

姑娘的尸体停放在大坝上,一群村民围在旁边唉声叹息,说长道短。苗根生拨开人群,走近细看,果然是腊梅姑娘。他望着唐腊梅的遗容,泪水夺眶而出,喃喃地说:“腊梅呀!你年纪轻轻咋走上这条绝路。”

这时候,苗老汉领着腊梅的爹娘急匆匆向大坝赶来。

他们怎么会来到这里呢?事情是这样的:今天早上,腊梅爹娘左等右等不见根生前来迎亲,他们估计这门亲事已经吹灯,于是打算和女儿商量另嫁包工头“蒋塌鼻”之事。

可是对着腊梅的房门喊叫半天,不见有人应声,推门进去一看,发现室内空无一人。

他们清楚女儿心里始终恋着苗根生,一定是因为苗家迟迟不来迎娶,担心婚事有变,便急不可待地到落凤寨找苗根生去了。

老俩口放心不下,也赶到落凤寨寻女儿。他俩来到苗家一打听,苗老汉如实告诉他们,腊梅没来过这里,他的儿子根生已和另一女子朱秋菊拜堂成亲了。

唐家夫妻寻不着女儿,心急如燎。苗老汉是个诚实人,禁不住说了昨夜有个女子投水自尽的事。

老俩口听说此讯,拽住苗老汉领他们前去察看。想不到真是女儿,顿时哭得死去活来。苗家父子生怕他俩悲伤过度,发生不测,急忙上前劝慰。

这一劝犹如火上加油,唐家夫妇把一肚子恶气都转移到他们身上,拽住苗家父子又打又骂,口口声声说苗家害死了他们的女儿。

苗根生据理力争:“大伯,大妈,说起腊梅的死,这恐怕与你俩脱不了干系。打从我和腊梅定亲,你们就变着法子要钱要物。我家一贫如洗,再加上父亲因病住院,一时满足不了你们的要求,你们就昧着良心不准女儿出嫁。是你们逼得我走投无路,不得不另娶别家姑娘。让众人评个理,腊梅投水自尽这事能怪我们家么?”

唐老太指着腊梅的尸体说:“你还嘴硬!我女儿如不是被你们逼死的,为啥没死在我家而死在你们落凤寨?”

苗根生一针见血地说:“唐腊梅死在我们村外这不假,不过你说说她为啥要跑到这里来?如果你们不策划让她嫁给包工头“蒋塌鼻’,她能深更半夜跑到这儿寻我拜花堂吗?她来家以后发现我已和另外一位女子结了婚,又不愿受你们摆布嫁给'蒋塌鼻?,只得以死抗争。”

唐老汉气急败坏地说:“我们让她嫁给包工头,只不过随便说说,并没有逼她呀!”

苗老汉把眼一乜斜:“说的轻巧,女儿的婚姻大事岂当儿戏?若不是你们强逼她,她能寻死吗?”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家人吵得天昏地暗,难分难解。苗根生因惦挂着新婚妻子,转身要走,唐老汉一把拽住他的衣袖:“今天你不说出个子丑寅卯,休想离开这里!”

苗根生把膀子一别:“你们到底想怎样?”

唐老汉咄咄逼人:“要么上法院打官司,要么你给我女儿披麻戴孝送终。”

苗根生把脚一跺:“胡扯!我再说一遍,这件事与我家毫不相干,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我奉陪到底! ”

这时,二辆警车呼啸着向大坝上开来。车停后,跳下几名公安干警。唐家夫妇扑通一声跪在公安人员面前喊冤叫屈。一位干警急忙把他俩扶起,告诉他们事情很快水落石出,谁是谁非,法律自有公断。

法医验完尸体,郑重宣布:“唐腊梅系自杀身亡。”

唐老太胡搅蛮缠: “不管是自杀还是他杀,反正闺女已经死了。苗家若不是停婚另娶,闺女咋会走上这条绝路?”

一位干警开诚布公地说: “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唐腊梅之死虽与苗家另娶新娘有关,不过这完全是你们拒婚造成的恶果。你们怎么不说说苗家为啥要另娶新人呢?”

唐老汉一蹦老高:“同志,你说这事全怨我们家,到底有啥凭据?”

公安干警从公文包里取出几页纸:“有一封唐腊梅临死前留下的遗书为证。”

唐老汉战战兢兢地走到干警跟前:“同志,闺女的遗书能不能让我看一眼?”

公安干警把遗书递了过去,老伴急忙说:

“上面写些啥?'你念给我听听。”

唐老汉双手颤抖,老泪纵横,用沙哑的嗓音念道:

尊敬的有关领导:

当你们收到这封信时,我已成了泉下之鬼。我走后,可能会发生一场风波,为澄清事实,特留下这封遗书为证。

我为啥走绝路,说起来让人揪心。尽管有多种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怨自己性格懦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我想以生命的代价,唤醒一些做父母的,在子女的婚姻问题上,一定要为她们的幸福着想,千万别在钱财上打圈圈,那样只能害了子女。

另外还想告诫一些年轻的朋友,在爱情婚姻问题上万不可任人包办,多少美满的婚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天折的。

另外我有个小小愿望,请领导转告苗家父子,我爱根生,至死不变。我死后,如果他们同意,请把我的棺木埋在根生屋后的山坡上。此生我们虽不能做夫妻,死后我也想伴着他。每年清明根生若能为我坟上添几锨黄土,化几张纸钱,我也就含笑九泉了。

唐腊梅绝笔

唐老汉念完女儿的遗书,老泪纵横,泣不成声。经过村干部的调解,唐家夫妻表示愿意按照女儿的遗愿办,苗家父子也点头认可,于是笛根生先回家征求新婚妻子的意见。

苗根生一路小跑回到家里,仍不见妻子。他心中预感有些不对头,果然在桌上发现了一封信,只见上面写道:

根生:

请愿谅我的不辞而别。昨晚你和唐腊梅在灶房的谈话,我都听见了。看来腊梅姑娘对你一往情深,我不该闯入你的生活,破坏你和她的美好姻缘。

由于我从前的虚荣心和无知,酿成自身的一场婚姻悲剧。自己种出的苦果自己咽,无需同情怜悯。

为了腊梅姑娘的幸福,我决定离开这里。究竟到什么地方去,我也不知道,反正是很远很远的地方。我走后,你不必为我担心,更不要寻找我,像我这种女人是不值得你留恋的。

我衷心祝愿你们夫妻永远幸福。

朱秋菊

看罢朱秋菊的留言,苗根生痛心疾首。想当初朱秋菊为了钱财绝情而去。全不念自己对她的一片情,在自己心中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后来她因婚姻破裂,投水自尽,苗根生无意中救了她,又与她结合,其中既有以往旧情,也有同情和怜悯的成份,同时也带有借此对唐家的无理刁难进行报复的情绪。

没想到这样做却伤害了一直爱着他的唐腊梅。凭心而论,他和唐腊梅的婚姻假如没有朱秋菊涉足,尽管中间会出现一些曲折,但是终究会结成伉俪,决不至于置腊梅姑娘于死地。

假如他们的婚姻遇到挫折之初,腊梅姑娘能早,点和他通气,婚事也绝对不会出现这种局面。

话又说回来,苗根生要是对腊梅姑娘爱得真切,纵然中间又插入一个朱秋菊也不会移情别恋。

秋菊的轻率,腊梅的守旧,根生的动摇,最终酿成了这场婚姻悲剧。

此刻,苗根生追悔莫及,但是掏钱难买后悔药,一切都为时已晚,只给他留下终生遗憾,也留给人们深深的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