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给大家分享一些春节养生攻略,让大家一起过一个吉祥如意健康年! 假期里,各路美味佳肴是少不了的餐桌“标配”。中医认为,长期或过量食用肥甘厚腻之物,导致痰湿内生,容易生内热。《黄帝内经》记载“膏粱厚味足生大丁”,便是这个意思。 如果出现头发和脸部油多,脸上长痘、身上疖肿,舌苔腻、口气、腹胀、打嗝、反酸、小便发黄、大便黏滞等湿热重的情况,就应该引起重视。 1、少“辛香料类” 饮食方面少吃辛香料,如辣椒、胡椒、生蒜等。 “辛”指的是辛散性味,不是“鱼虾海鲜”等腥味重的食物。很多人为了追求味觉上的刺激,喜欢又麻又辣的口感,不知不觉中就会过多摄入此类食品。 而辛香料大多具有辛温之性,且容易耗伤人体津液,长期或过量摄入会导致湿热日趋加重。 2、少“热性食物” ①肉类 如羊肉,古代就有将羊肉用于治疗寒症的记载,冬季吃羊肉的习俗早已深入人心。但随着现代社会物质条件的改善,人的体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因此,春节吃羊肉要注意因人而异,避免越补湿热越重。除了羊肉,兔肉等对于湿热重的人而言,同样也要适可而止。 ②坚果零食类 如桂圆、红枣等。很多人出现乏力头晕就觉得自己“虚”,往往喜欢在汤粥里加红枣、桂圆;到了冬天,更认为多吃这类食物有助“进补”。 殊不知,不少人是因为湿热重影响气血运行,才会出现乏力头晕等不适。所以,湿热重的人要少吃红枣、桂圆等食物,以免适得其反。 ③蔬果类 蔬菜如韭菜、大蒜叶、莴笋等,水果类如荔枝、芒果、榴莲等,都属于热性食物,也要注意少吃。 3、少“酒和甜饮” 春节假期,难免要与亲朋好友把酒言欢。中医认为,酒能助湿,过量饮酒会导致湿热更甚。 古语云:“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过量喝甜饮,同样会使脾胃的气血运化缓慢,进一步导致湿热。 有研究发现,久坐、运动量不足的人群,容易出现湿热重。春节小长假,不少人选择“宅家”,可能会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打牌、聊天等。 在此提醒大家,注意劳逸结合!每隔1~2小时起身活动活动,眺望远处,或做做家务;每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受场地限制,可以试试太极拳、八段锦等。 ![]() ![]() ![]() ![]() 肝病患者饮酒,会直接伤害肝细胞,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节日期间食物油腻,胆病患者如果大量进食荤素食品,会加重胆囊负担,诱发急性胆囊炎。因此,有胆病的患者要忌食油腻食品。 春节期间天气寒冷,人们容易伤风感冒,如果走亲访友聚在一起,极易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和流行。因此,感冒患者不宜外出,最好在家中调养,这样既有利于病情恢复, 又能避免将病传染给他人。 春节期间,美味佳肴丰富,很多人会胡吃海塞。如果进食过量食物会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液,造成胰管压力增高,致使胰管破裂,诱发急性胰腺炎。 节日期间,亲朋好友相聚,气氛热闹,会使很多人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使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血压升高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春节是一个大团圆的日子,记得多和家人聊聊天,谈谈这一年的所见所闻。 希望大家在喜庆的节日里,管住嘴、迈开腿,一起度过一个健康幸福的春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