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δ42寒热癃闭:寒热发,暴振栗癃闭

 黄帝内经参详 2023-01-23 发布于山东

接续上篇推文:δ41病咳嗌塞:其政切,其令暴,蛰虫乃见,流水不冰,民病咳嗌塞

照例先附录原文如下:

其政切,其令暴,蛰虫乃见,流水不冰,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栗癃闭,清先而劲,毛虫先死,热后而暴,介虫乃殃,其发躁,胜复之作,扰而大乱,清热之气,持于气交

一、寒热发

阳明之政,前半岁气候偏于清凉,后半岁气候偏于温热。根据“伏寒化温”理论,民前半岁感于清凉之气,特别是感于初之气的肃寒之气,或为新感三之气清凉之气,既有可能即发为寒热之证,也有可能寒邪伏于经络肌肤而不即发,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之十四·论寒热往来证治》讲:“寒邪郁伏经络而为寒为热,此似疟非疟之类也。”至后半岁气候偏于温热时,伏气化温,而发为寒热往来之证。

 二、暴振栗

“暴”则病急、病甚。“振栗”乃寒热往来发作之时体内正邪交争时呈现出来的身体症状,乃寒邪偏胜所致。吴谦《御纂医宗金鉴·卷三十七·战振栗》讲:“战身耸动栗心寒,振虽耸动比战轻,故振则虚因无力,栗战相交邪正争。”并注曰:“战,谓身抖耸动也。栗,谓心内发谍也。振,亦耸动,比之于战则无力也。所以论中曰:振振者,皆责其虚也。栗,邪气为之也。战,正气为之也。邪正相交故也。”振栗之状亦是体内正气蓄积状态,张仲景《伤寒论》第九十六条讲:“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振栗而汗出,正气胜寒邪,寒邪随汗而出,病人则汗出自愈。

三、癃闭

“癃闭”为小便不利之证,“癃”为膀胱充满尿液隆鼓之状,《素问·标本病传论》岐伯讲:“膀胱病小便闭。“闭”为膀胱开阖之枢失利,尿液被闭塞在膀胱之中不得排泄。癃闭为膀胱尿液多而难以排泄之证,反之,则成小便失禁之证,如《素问·宣明五气》讲:“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癃闭之病机甚多,《素问·五常政大论》岐伯讲:“涸流之纪……其病癃闭,邪伤肾也。”《灵枢·本输》岐伯讲:“三焦者……实则闭癃,虚则遗溺。”《灵枢·经脉》黄帝讲:“肝所生病者……遗溺闭癃。从阳明燥金司天肺气因应之角度讲,癃闭可以从肺论治,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虚则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乃成癃闭,李用粹《证治互补·卷之八·癃闭章》讲:“癃与闭,二症也。暴病为溺闭,小便点滴,内急,胀满而难通。久病为溺癃,欲解不解,尿出而短少……一身之气关于肺,肺清则气行,肺浊则气壅,故小便不通。肺气不能宣布者居多,宜清金降气为主,并参他症治之。如肺燥不能生水,当滋肾涤热。

从肺与膀胱的关系来讲,李用粹在《医宗必读·卷之八·小便闭癃》中讲:“闭癃之病,《内经》分肝与督脉、三焦与膀胱四经,然太阳膀胱但主藏溺,其主出溺者,皆肝经及督脉及三焦也。又考膀胱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夫主气化者,太阴肺经也。若使肺燥不能生水,则气化不及州都,法当清金润肺。”

癃闭证发于膀胱,主于肝经、督脉及三焦,但原于肺所主之气化之源。阳明燥金司天之政,肺气因应之,肺气之气化失利,则癃闭易生。

明日继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