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皇室如何保持血统纯正?为什么还有七位皇帝有身世之谜?

 云语禅心 2023-01-23 发布于河南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古代,皇帝不但富有四海,而且拥有任意选择女人的权利,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也只是一个大概的说法,一个皇帝一生拥有多少个女人只与他的“个人能力”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皇室的血统纯正,避免出现偷梁换柱、鸠占鹊巢的情况,就摆在了历代皇族面前。

文章图片1

皇帝后宫嫔妃如此之多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有大量的子嗣以保证皇族血脉的延续,为了这个目的,历史上有很多皇太后不仅亲自为皇帝选妃,甚至将众多的漂亮宫女送到皇帝身边,就像现在许多可怜的父母逼着儿子娶妻生子一样。

为什么历史上有很多皇帝的好苗子最后淹没在脂粉堆里,有如此好的借口,谁能受得了此等诱惑?所以在皇帝这个生物诞生以后,后宫就发明了严苛的侍寝制度。汉朝时期就有掖廷令来专门负责记录皇帝和嫔妃具体的侍寝时间和安排哪个嫔妃前来侍寝。

文章图片2

就算当皇帝某一时间突然兴起,临幸了某人,那也会有专人记录下来。比如北魏文成帝,有一次在库房相中了一名宫女,就在库房被皇帝临幸了。之后当宫女有了身孕,那些记录的人就会查找记录,看看时间上是否吻合,来确定这个孩子是不是真的皇嗣。在这样的记录下,哪怕皇帝不愿意承认都不行。比如明神宗曾经因为喝醉临幸了一名宫女,但是当他酒醒之后大为后悔,甚至不愿承认曾经临幸过这位宫女。但是当太后要求当值的人去查那天的记录之后,明神宗也不得不承认。

文章图片3

当然,仅仅依据时间来判断孩子是否是皇嗣,显得不太严谨,如果这个宫女事前已经怀孕怎么办?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朱棣为顺帝之子”的传说。

据明末清初的一些蒙古文献中记载,朱棣不但不是“大脚皇后”马氏所出,与朱元璋也没有血缘关系。比如,《蒙古黄金史纲》有如下记述:

文章图片4

当彼之帝位被夺之际,乌哈噶图可汗的弘吉剌哈屯已怀孕三月,……彼哈屯为汉人朱洪武皇帝所收纳,哈屯心想:“如分娩于七月之后,必以敌人之子而被加害;若分娩在十月之后,当视作已子而免于难,愿天父怜悯,再添三个月,凑足十个月吧!”如此祈祷度日,上苍垂恩,于十三个月上,生下一子。……

又如,《蒙古源流》记载:

乌哈笃皇帝的第三夫人是弘吉剌氏脱脱太师的女儿,名叫格咧勒台皇后,她在怀孕七个月的时候与丈夫失散,遗落敌手,被洪武皇帝收去。过了三个月,就在那戊申年生下了一个儿子。……蒙古皇后的儿子永乐王子于已卯年即了皇位,时年三十二岁。

以上两种说法均认为朱棣的亲生母亲是元顺帝之妃弘吉刺氏,在被朱元璋收纳之前已经怀有身孕。所不同的是,前者认为弘吉刺氏再嫁时怀孕三个月,朱元璋不知情;后者认为弘吉刺氏已怀孕七个月而太祖知情。

文章图片5

虽然近代学者傅斯年、朱希祖、吴晗等一致认为朱棣不可能是弘吉剌氏所生,但也证明仅以时间论证存在较大漏洞。

所以,除了有起居注(不是皇帝实录)记录皇帝临幸了哪位妃子、宫女外,还有三项措施来保证皇室血统的纯正:

一、“查体”制度

根据史料记载,入宫的宫女、嫔妃都得经过宫内的女官裸检,也就是俗称的“裸查”。

文章图片6

第一天是外表上的检查,高、矮、胖、瘦一点都会在这一轮被淘汰。第二天是五官的考察,除了耳鼻口眼以外,还精确到头发、腰围、胸围、皮肤,达不到要求的也要淘汰。第三天就要运用到高级的辅助工具,查看身材比例、线条,还要看你的气质,这又淘汰一部分。最后一天的检查,就是裸检。由年纪大的女官,带进一个密室里面,抚摸乳房、闻腋下、看肛门,基本全身上下都会被认真的摸一遍。

史书上有关于裸检的详细记载,这里就不一一列述了。检查时各个细节都会被记载在案,以供皇室使用,每个朝代的要求都不同,明清两代是最严格的。

当然裸检的最主要目的还是检查是否是处女,这一项如果没过,那就是犯了欺君之罪,轻则打入冷宫,重则株连九族。

文章图片7

除了入宫时的裸检,很多皇室还执行后宫定期体检制度,当然已经成为嫔妃的不需要像入宫时那么严苛,那么具有羞辱性,她们由太医负责检查,主要看是否怀孕。

这一套流程下来,像朱棣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避免,看来当时的朱元璋并没有严格执行这项“制度”。

二、太监制度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各国君主的宫闱中,就已经有使用宦者的记录,但当时的宦官,并非都是阉人,也有生理正常的男性,而且真正管事的,往往还是生理正常的士人。即使到了秦朝,掌管宫中警卫刑罚,负责皇室私人财产、衣食住行等一切杂务的也大多是士人,比如赵高,现在很多人都怀疑其他根本不是阉人。甚至到了西汉时,宦官亦兼用士人,比如著名的词赋家杨雄“给事黄门,位执戟”;经学家孔安国“掌御唾壶”,均为佳话。

文章图片8

直到东汉宣帝时,太后听政,宦官才全部使用阉人。

皇宫使用阉人,除了众所周知的皇帝这一皇宫中唯一的雄性动物的领地意识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保证皇室血脉的纯正。“一入侯门深似海”,皇宫大内充斥着太多长期不受宠的妃子,如果她们与宦官之间发生情愫,那皇帝头上的帽子早就长满草了。

而且为了保证太监净身彻底,避免“玉茎重生”这一神迹,宫廷中还有定制,比如宫中太监要求每三年一小查,每五年再一大查,如果出现净身不彻底或有凸肉长出的情况,进行阉割手术的人重罪严惩。所以,像《鹿鼎记》中韦小宝的情况是很难出现的。

文章图片9

除此之外,历代皇室还规定,皇子到了规定年龄不得在后宫居住,比如汉明两代,皇子十八岁之前都要分封就国,到自己的封地去;清朝皇子在结婚以后要搬出内廷居住,这叫做分府。当然也有结婚以后没有立即搬出去的。但是当皇子二十岁时,就算没有结婚也要搬出内廷居住。

三、安插眼线

除了以上两种手段之外,皇帝还会在宫中安插眼线。比如汉武帝时,太子刘据闲来无事就在宫中和一位宫女情意绵绵,这事被一个眼线看到悄悄报给了汉武帝,武帝雷霆大怒,刘据从此失宠。

可能有人会问,可以像《甄嬛传》中的温太医一般,借助给娘娘们看病的机会,接触后宫嫔妃吗?

文章图片10

这个办法是行不通的,太医们进后宫给娘娘们把脉,不但要记录在案,还要在一众太监和宫女的监视下完成,根本不会有与娘娘们单独相处的机会。

而且,对于太医们来说,进后宫是有风险的,万一有人起了陷害之心,不死也要脱层皮,所以太医们进入后宫,巴不得赶快离开,根本就没有心思再想其他的,就算有嫔妃耐不住寂寞,他们也会敬而远之,毕竟自己是有老婆孩子热炕头的。

文章图片11

有了以上措施,再想出现吕不韦这种“借鸡生蛋”的事情,基本不太可能。

既然如此,那么历史上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皇帝有身世之谜?除了秦始皇、朱棣,还有五例:

一、司马睿为牛氏之子

“晋元帝为牛氏之子”的说法流传甚广,在史书上也颇多记载,晋代断代史《晋阳秋》记载说,“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 ,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焉,帝先饮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钦而生元帝,亦有符云。”

文章图片12

大概意思就是,司马懿听闻“牛继马后”的箴言,非常忌惮,就用计毒死了手下大将牛金。但是天不遂人愿,司马睿母亲和小吏牛钦私通,生下了司马睿。

牛钦被传是牛金之子,故司马睿是牛金之后就是这么来的。 这一说法,在《魏书》里也有,不过魏书记载的就是和大将牛金私通。“僭晋司马睿,字景文,晋将牛金子也。初晋宣帝生大将军、琅邪武王伷,伷生冗从仆射、琅邪恭王觐。觐妃谯国夏侯氏,字铜环,与金奸通,遂生睿,因冒姓司马,仍为觐子。由是自言河内温人。”

文章图片13

除此之外,《宋书》、《晋书》、《旧唐书》以及《鹤林玉露》、《容斋随笔》、《宾退录》也有相关描述。

所以后世的很多人也称司马睿为牛睿,东晋为“南朝晋牛氏”,而不称司马氏。

二、赵构为吴越钱氏之子

宋高宗赵构虽然在历史上名声不怎么样,但他的身世却颇具“传奇色彩”。

南宋赵与时《宾退录》中说:赵构出生前,宋徽宗做了一个梦,梦见吴越王钱镠拉扯他的衣服说:“我好来朝,便欲留我,终须还我山河,待教第三子来……”

文章图片14

宋徽宗一觉醒来,就和郑皇后说起梦中情景,巧的是,郑皇后说:“妾梦亦然。”须臾之间,宫中传出消息,韦妃生了一个儿子,即赵构。

三天后,宋徽宗“临视,抱膝间,甚喜,戏妃曰:'酷似浙脸。’”意思就是,宋徽宗把小赵构抱起来放在膝盖上端详,调侃韦妃说:这不典型的一张浙江脸吗?

《钱唐遗事》中更是直接云:“显仁皇后初生太上时,梦金甲神人自称钱武肃王,寤而生太上。武肃,即镠也,年八十一,太上亦八十一。……上所谕钱王指椒,椒第三子,惟渲也。”

靖康之难后期,赵构仓皇南渡,一生龟缩在两浙之地,吴越王钱镠享年八十一岁,赵构同样也是八十一岁寿终正寝。南宋人感到不可思议,此后便一直相传,说赵构就是吴越王钱椒之三子——钱惟渲转世。

文章图片15

三、元顺帝为瀛国公之子

元明之际,中原民间流传着“元顺帝为瀛国公之子”的传说,其说始见于权衡所著《庚申外史》:

宋恭帝赵显在甘州山寺为僧时,有一天,元朝流亡皇族赵王路过寺院,见他年老孤独,临走时,将带在身边的一名回鹘女子留下来,让这个女子陪伴他,“怜国公年老且孤,留一回回女子与之。”

三年后,回鹘女给赵显生下一男孩。后来元明宗打这里经过,看到赵显居室有天子气,“见其寺上有龙文五彩气”,于是把这个男孩和他的母亲一块带回了大都,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元顺帝妥懽帖睦尔。

文章图片16

《元史》对此事也有确切记载:“长子周王和世琜(元明宗)流亡西北,过甘州山寺,见瀛国公幼子,大喜,因求为子,并其母载以归。”

此外,明代的袁彻又记载,朱棣曾览历代皇帝画像,当看到元顺帝时,发现其相貌清瘦,惊异地说:“他怎么不像元朝明帝,倒象是宋朝恭帝呢?”

文章图片17

虽然这一说法显得荒诞不经,但据说当时的蒙古王公贵族很多都相信,而且有的还以此为借口反对元顺帝,就算到了近代,还有好事者煞有介事的拿南宋皇室后裔DNA样本,与元顺帝后裔DNA样本比较,可惜不知道具体结果如何。

四、朱梓为陈友谅之子

朱梓,明朝唯一一任潭王,朱元璋第八子,因妻弟牵涉胡惟庸案中,恐惧之下自焚而死。

《明朝小史》中记载,朱梓实为陈友谅之遗腹子。

文章图片18

帝克陈友谅,俘其妻……未几生子,实友谅遗腹也,封潭王,国于长沙。将之国,阇氏语之曰:“尔乃汉王陈友谅子,汝父被杀,昔为汝忍死于此,他日当为父复此仇也。”

五、乾隆为海宁陈氏之子

乾隆的身世之谜,应该是这里面最有名的了。

最开始杜撰乾隆身世的是晚清文人王闿运,在他所著《湘绮楼文集》中有一篇《今列女传》,说乾隆的生身之母钮祜禄氏,老家在承德,家道贫苦,十三岁时混入姐妹群中入选秀女,被分到雍亲王府当使唤丫头,后来生下弘历。

文章图片19

在王闿运之后,民国初年曾任国务总理的熊希龄也跳出来说,乾隆生母是一位热河的汉家女子。1922年初,胡适在香山听熊希龄讲典故,熊希龄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就讲述了雍正和热河民女宫外恋情的故事,胡适听得十分入迷。于是胡适后来在日记中写到:乾隆的生母为南方人,外号叫“傻大姐”,随其家人到热河生活。当时朝廷选秀女,临时缺了一名,遂把她列入充数。后来雍正病重,“傻大姐”服侍得最为勤快,四十余日衣不解带,雍正非常感动,病愈后便与她发生了关系。后来她在一个茅棚内生一子,就是后来的乾隆。

文章图片20

后来又衍生出来“海宁换子”的故事。说海宁有位盐商叫陈世倌,人称陈阁老,在康熙年间入朝为官,与雍亲王一家常有往来。当时还是雍亲王的雍正皇帝和陈阁老两家夫人同年同月同日分别生了孩子,雍亲王让陈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可是,等孩子再送出来时,陈家老小个个目瞪口呆,自家的胖小子竟变成了小丫头。陈家只得忍气吞声。那换入皇宫的胖小子,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为了做实乾隆非雍正之子,后来还出现了很多佐证,比如乾隆赐了陈氏两块牌匾,一曰“爱日”,一曰“春晖”;乾隆六下江南有四次到海宁并住在陈家私人花园等等。

文章图片21

我们回到开始的问题,既然后宫管理如此严苛,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帝王身世之谜?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这些所谓的身世之谜不值一辩。秦始皇既然能被无病无灾的庄襄王立为嗣,自然清楚嬴政是谁的孩子;魏晋史书本来就因为“散佚不存”不太可信,连司马睿的生父是牛钦还是牛金都搞不清楚,谈何信服;赵构的身世更是“玄幻”,也无正史佐证;元顺帝之母出身高贵,不可能沦为随意赠人的女奴,而且地理位置不对,元明宗不可能与赵显会面;朱元璋攻取大都时,朱棣已经九岁,不可能再回到弘吉刺氏的肚子里吧?而朱梓出生时陈友谅已经死了六年,就算遗腹子也不会如此夸张!乾隆就更不用说了,既没有赐匾(雍正所赐),也没有召见过所谓的亲身父母,而且还曾斥责陈世倌“少才无能,实不称职”。

所以,所谓“异性之子扰乱皇族血统”的传说,也就是野史传闻,博君一乐!那么历史上出现如此多的传闻根源何在?

小编以为,世人编造这些故事实出于“复仇心态”。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六国之民自然深恨嬴政;司马氏篡夺曹氏政权,却造成“八王之乱”、“五胡乱华”,遗祸天下,东晋不知不觉地被牛氏继承自然众望所归;赵宋吞并吴越,吴越之民自然希望南宋的皇帝是钱氏的血脉;朱棣五征漠北,灭亡北元,站在蒙古人的立场来看,朱棣赶尽杀绝,遭到报应理所当然……正如《四库全书》所云:“宋人仇视元人,元人又被明人所轻,遂附会而盛传之!”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此乃失败者的精神胜利法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