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苏掀起反华浪潮,毛主席作《七律·冬云》回应:更无豪杰怕熊罴

 政二街 2023-01-23 发布于河南

1962年,毛主席在生日的当天创作了一首七律,名字叫做《七律·冬云》。

这首诗借用比喻、象征、对比、反衬等多种修辞手法,隐喻了当时的国际政治形势,并表明了英雄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敢于与世界上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决心。

《七律·冬云》赏析

《七律·冬云》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白话翻译:

隆冬季节,大雪降临的时候,把天空中的云层都压低了,雪花像柳絮一样漫天飞舞着。地面上,经不起严寒的花朵纷纷凋谢。存活下来的花儿,显得十分稀少。

高空中寒流滚滚,急剧地翻腾;大地上暖气微微,缓慢地回升。唯有英雄才敢于驱逐凶猛的虎豹,哪有豪杰会害怕世上的狗熊。

梅花性喜严寒,它在漫天飞雪里面欢欣地怒放着。恶臭的苍蝇在这个季节被冻死,根本就不足为奇。

毛主席曾经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里面提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

因为用到了比、兴两种手法,所以毛主席这首诗里面的“冬云”、“雪”、“寒流”、“暖气”以及“梅花”等意象,其实都各有指代。

这首诗创作于1962年年底,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经过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国内的经济情况方才好转,但是国际上又风云突变。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中国的打压。一方面,美国公开支持国民党反动派,让他们时刻准备“反攻大陆”。

另一方面,美国还暗中想尽办法挑唆、分化国际共产主义势力,并利用舆论造势,攻击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此时,我们的老大哥苏联,却选择站到了敌人的那一头。

很多书上都解释说,这首诗中的“冬云”,指代的就是当时紧张的国际政治氛围。不过这种解释,其实也有一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天空中的云朵是由细小的冰晶组成的。当冰晶在大气层中经过一系列融合、碰撞,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下雪。

所以是先有“冬云”,后有“雪”,并且是云在“上”,雪在“下”。但是毛主席在诗歌的第一句中写道——“雪压冬云”,看上去好像雪在云上。那么,这句诗又应当做何解呢?

1968年,有人拿这句诗去请教郭沫若,郭沫若回答说:“可以解释成'寒冷的气压,郁闷的冬云,大雪像棉絮一样纷飞’。”

但是经过郭沫若这么一解释,“郁闷冬云”就不像是在指代国际形势了,反倒像是在指代被国际形势压迫的作者本人了。

毛主席曾经创作过一首《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当中有一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对于“乱云”一词,毛主席做过明确的解释,告诉读者诗中的“从容”是指“云从容”。所以又有人认为——毛主席眼中的“云”,应该不是一个负面的形象。

同时,《七律·冬云》是毛主席在自己生日当天写的,所以诗中应该有一个意象是指代他自己的。找遍全诗,最有可能指代作者的意象,只有“冬云”和“梅花”。

从理论上来说,“冬云”一词既然出现在本诗的题目当中,那么“冬云”就是指代作者的意象,这一点就不应该有疑问了。

按照这种解读,诗的第五句,是以“雪”带来的严寒气压,暗喻国际政治形势,在“雪压冬云”的时刻,“冬云”仍然表现出了一派悠闲与“从容”。

“白絮飞”,指的就是雪花像柳絮一样漫天飞舞。以雪花比柳絮的典故,出自于《世说新语·咏雪》,故事中东晋才女谢道韫曾把雪花比成柳絮。

下面我们再说回毛主席的《七律·冬云》,隆冬季节突然天降大雪。这一场雪有多大呢?其雪势之盛,竟然将一向悠闲、从容的“冬云”都压向了低空。

雪花漫天飞舞,地面上万紫千红都因严寒凋谢了,活下来的自然十分稀罕。但是人们不要忘记了,根据自然规律,“冬至一阳生”,天上寒冷最盛的时候,地面上就开始慢慢回暖了。

正如上文所说,“高天滚滚寒流急”中的“寒流”,正是在暗喻严峻的国际形势。而后一句“大地微微暖气吹”中的“暖气”,就是在暗喻下文中的“英雄”。

“独有英雄驱虎豹”中的“独有”就是“唯有”、“只有”,这里用到“独”字,是为了和诗的第二句“一时稀”的“稀”相呼应。

万紫千红都被严寒杀死了,“独有”我们英雄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严寒,还能站起来和国际上的恶势力作斗争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这两句是个“工对”,“独有”对“更无”,“英雄”对“豪杰”,“虎豹”对“熊罴”。我们是英雄,以美苏为首的邪恶势力,自然就是狗熊。

全诗只有第三联是在发表议论,第四联又回到了比、兴上面,借“梅花”来比喻英雄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

梅花就是喜欢严寒的冬季,它在这种季节里可以欢天喜地地怒放,然而有一些苍蝇,一遇到这种天气就活不下去了,它们会在严寒中被冻死。

结语

《七律·冬云》是毛主席69岁生日时写下诗,他以“冬云”自喻,通过成熟的修辞技巧,暗示了当时的国际形势给他本身带来的压力,以及他面对这种形势,内心的真实感受。

国内经济困难的问题才初步解决,国际上又遭苏联盟友的背叛,以及诸多问题困扰。这种氛围,写成散文至少要写好几百个字,但是毛主席却通过一句“雪压冬云”就把它表达出来了。

诗的开篇基调是沉重的,因为大雪的压迫,地上的花都凋谢了,暗喻原本的共产主义阵营发生了分裂与变化。

苏联这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倒向了敌营,欧洲的一些共产党,居然也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攻击中国。因此毛主席在第二句诗里用了一个“稀”字,在诗第三句中用了一个“独”字。

当共产党阵营发生剧变以后,还在坚持真理的国家已经不多了,而敢于挺身而出,直接与资本主义势力作斗争的,只有中国;在中国,能够指挥这场战斗的,只有毛主席本人。

毛主席以悠闲、从容的“冬云”,以及凌寒盛放的“梅花”作自喻嘲笑国际上那几只“嗡嗡”乱叫的“苍蝇”,它们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死于这一场严寒。

这里的“苍蝇”,其实是指那些在美国的煽动之下,跳出来在国际上攻击毛主席本人和中国共产党的势力。

事实证明,当年倒向美国的国家和势力,比如苏联,以及那些欧洲共产党,最后都如同这首诗中预言的那样,都不复存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