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之前你欺负我,现在我打你报仇或者你赔钱道歉

 思维观察员 2023-01-23 发布于广东

01.

说服他人有两种方式:一种以理服人,一种以武服人。

如果说致力于六国合纵抗秦的苏秦是第一种,那么为秦国主导连横的张仪就是第二种,毕竟秦国拥有超高的武力值。

张仪到了赵国游说赵老板,明里暗里都是威胁。他先客气的与赵老板讲——

赵老板您率领天下的诸侯来对抗我们秦国,这十五年来我们的军队都不敢东出函谷关。

我们时常感到恐惧,于是在国内招兵买马、添置铠甲、整顿战车、反复操练、广积粮草,对外不敢轻举妄动,唯恐被您责备。

好在我们向西收复了巴、蜀两地,吞并了汉中,征服了两周,把九鼎搬到了秦国,军队镇守在了白马津渡口。

如今我们要和您约架,甲子日,在你们邯郸城下。

张仪这那是游说呀,分明就是下战书,约战的理由很直接:报仇!

他在这里应用了连续的演绎推理:

强者欺负弱者

十五年前赵联合六国强于秦

------------

所以,秦国受欺负

受过欺负,等力量强了要报仇

秦国厉兵秣马变强大了

------------

所以,秦国现在要报仇

约战的时间、地点说得清清楚楚,先传递一个观念:我要打你!

02.

赵老板一听,心里一慌,咋一上来就要打架呢,咱有啥话好好说嘛~

当然了,打是王炸先亮亮牌,再谈条件就会顺当很多。张仪继续说到——

大王您之所以采取合纵的策略,是原因听信了苏秦的计谋。

苏秦这个人颠倒是非、惑乱诸侯,他想覆灭齐国未遂,反而被车裂了。

为了给赵老板找个台阶下,张仪拉出了合纵策略的主谋苏秦。为了否定合纵策略,张仪应用了一个诉诸人身的谬误:

因为苏秦惑乱诸侯,则他人品不行

因为人品不行,则他的主张就不行

因为六国合纵抗秦是苏秦的主张

------------

所以,六国合纵抗秦的主张不行

六国合纵的主张不行,就意味着天下各诸侯是无法平等的联合成一体的。

那么怎样的关系才是行得通的呢?张仪解释说——

楚和秦结盟为兄弟国,韩、魏自称是秦的附属国,齐给秦割让出产鱼盐的土地,赵也割让土地跟秦结盟,这样最为合适。

如果赵不这样做,楚、韩、魏、齐与秦的联合,本质上就切断了赵国的左膀右臂。

一个被切断了左膀右臂的人去和别人干架,一定是非常危险的,可能会被打惨。

张仪在这里阐述了理想的“国际”关系,并指出了赵国如果应战可能面临的后果,这里应用了一个隐喻:

孤立无援的人要干架,会被打惨

若孤立无援的赵国与秦国约架

------------

则,赵国会被秦国打惨的

虽然我下了战书,但是我也告诉了你应战可能的后果,现在你能做的只有割地求和。

03.

赵老板听得懂,但是立马割地求饶面子上一定过不去,不管怎样都得再撑撑。

可是张仪的强势不允许赵老板有太多的犹豫,张仪直接展示武力,开始威胁——

现在我们秦国已经派出了三路大军:

一路堵塞午道,督促齐国发兵渡过清河,驻扎邯郸以东;

一路驻扎在成皋,督促韩、魏两国联军,驻扎在河外;

一路军队驻扎在渑池,准备长驱邯郸城下。

几路大军盟誓:团结一致攻赵,四家共同瓜分赵地。

张仪在这里就表达了一个信息:我们已经兵临城下,你已经很危险了。

这里的表述暗含了一个条件推理:

一旦兵临城下,战争一触即发

秦联军已经兵临赵国城下

------------

则,秦联军攻赵之战一触即发

这也意味着你们赵国的危险近在咫尺,所以我张仪就预先来告知赵老板您了。

面对这种情形,张仪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我私下里为您考虑,您不如答应同我们老板在渑池相会,见面之后商议两国联合之事。

我再请求我们老板不要进攻你们赵国。

看似“建议”,实则是张仪为了达成目的的关键手段,这里有个条件推理:

只有与秦王商讨联合,我可请求停战

赵老板想要(通过我请求)停战

------------

则,赵老板得与秦王商讨联合

赵老板听后连连回应,说自己是因为听信了谗言才实施合纵策略的,自己早就想和秦国联盟了,觉得这才是符合国家长治久安的方式。

于是,带着金银珠宝到渑池去与秦王会面,并给秦国割让了大片土地。

#看故事理逻辑|推荐——

因为我惨我不容易,所以你得答应我的请求

聪明不一定是对的,[傻]也能令人敬佩

自己没脑子又不听意见,只能栽跟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