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和的《渔歌子》影响深远,历代很多文坛大家争相模仿填词,皆无法超越前者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朝诗人张志和,曾在朝廷当官,后因谏被贬,家又遭变故,他毅然辞去官职,隐居在太湖边霅溪一带,每天乘一艘小船,以垂钓为乐。这天,他戴着青箬笠,穿着绿蓑衣,在太湖边钓鱼。他看到白鹭在山前上下翻飞,河水流淌,桃花盛开。这正是钓鳜鱼的好时光。虽天刮着小风下着细雨,他也舍不得回去。面对此情此景,他欣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渔歌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写的山水画。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张志和的《渔歌子》影响深远,在中国早就家喻户晓,此词中小学课本皆有入选,不仅如此,此词也入选日本的教科书,《渔歌子》传到日本后,当时的嵯峨天皇非常喜欢,还依律填词一首:寒江春晓片云晴,两岸花非夜更明。鲈鱼脍,莼菜羹,餐罢酣歌带月行。 注:“鲈鱼脍,莼菜羹”出自《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从此,“莼鲈之思”成为了思乡的成语。 中国历代很多文坛大家争相模仿填词。就连才华横溢的后唐主李煜也依律填词: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大文豪苏轼和黄庭坚,为求唱出渔家欸乃之音,竟然想出替换词牌的方法,分别改成《浣溪沙》和《鹧鸪天》的词牌,其执着程度,可见一斑: 尽管是大文豪,苏轼和黄庭坚所改的作品,皆无法超越前者。张志和16岁就金榜题名及笫,据说张志和是在湖州因醉酒溺水而逝,当时只有42岁,可惜英年早逝。 张志和的《渔歌子》一共有五首,另外四首一并补齐,以飨读者: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着荷衣不叹穷。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还。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这五首词《渔歌子》的影响很大,但最有影响的还是这一首读之朗朗上口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