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湘阴县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3-01-24 发布于山东

县处于于湘水之阴,故名湘阴。

 秦始皇废封、行郡县,改罗子国为罗县,隶长沙郡。西汉高祖刘邦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吴改长沙为国,东汉建武七年复长沙郡。或国或郡,罗国均为其属地。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徇定荆州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罗县属刘。刘备、孙权以湘水为界分治荆州后,罗县归孙,仍隶长沙郡。至晋代隶属未变。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湘州刺史王僧虔为安置巴峡流民,上表割罗县、益阳、湘西三县部分地置一新县,名湘阴,属长沙内史,县治设琴棋望(今县芦苇场鲇鱼洲中部)。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县治迁黄花城(今城西镇黄花岭)。隋开皇九年(589年)省湘阴入岳阳县,县治迁长乐(今汨罗市长乐镇)。开皇十一年(591年)改岳阳县为湘阴县,县治又迁至春秋罗子国都城、秦代的罗县县治古罗城(今屈原行政区马头槽)。唐武德八年(625年),并罗县入湘阴。此时县域广阔,地辖今湘阴、汨罗、平江三县(市)。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因地域太广,难于治理,遂析湘阴县东部地置昌江县(今平江县),同属岳州。同年湘阴县治迁城江城(汨罗市川山坪镇常公村)。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县治再迁白茅城(今汨罗市川山坪镇石桥村)。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湘阴改属潭州(今长沙市)。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县治迁湘江之畔的瓦碎潭,即现在的县城(文星镇)。元成宗元贞年间升湘阴为州,属潭州路,文宗时又改属天临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属长沙府。清朝仍属长沙府。民国初年直属湖南省。民国26年(1937年)底,湖南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29年(1940年)设行政督察区,湘阴均属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湘阴属长沙专署,1952年属湘潭专署,1964年属岳阳专署。1966年,划出湘阴县东部5个区建汨罗县(后改市)。1986年,属地改市后的岳阳市。

南泉寺位于湘阴县城东南五里许,自唐建寺以来,为湘北极有影响的名刹。南泉寺唐时名为双林寺,在宋代,由于普庵禅师的主持,南泉寺名震一时。普庵禅师禅学高深,且极好文学,通达音律,又熟知梵文,其所创梵语“普庵咒”自明清以来一直成为佛门无可替代的放生、救生、辟邪之神咒。普庵禅师到湘阴后,广扩双林寺,并于寺南凿井得泉,泉水清冽,饮之者百病可除,普庵禅师便亲自改寺之名,因泉在寺南,故谓之“南泉禅寺”。南泉禅寺在宋代名闻天下,然自宋以来,几度兴废,沧海桑田,影响渐弱,至1930年只剩大殿一进。1952年,湘阴因修中学把所剩大殿也拆了,千年古刹,终成废墟。2003年,湘阴县委无偿划地300亩给佛教团体,2006年,省政协委员、省佛协副会长、岳阳市佛协会长怀梵大师主持南泉寺重建工作,并担任新中国成立后南泉寺首任方丈。在社会各方的鼎力支持下,南泉寺现已初具规模。今日之南泉寺,既是湖湘传统文化、佛教文化的对外窗口,也是湘阴重要的旅游景观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