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刺法论》考 ▏海德中医角第296期

 勇敢的芯2 2023-01-24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刺法论》考 

房才龙
@孙士全 天津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是我们现在通常接受的说法,内经《刺法论》的原文有版本实际上有人发现是正气存内,邪气可干,这个似乎更合理,不信查原文,可以看到。

这个邪气可干就是邪气可以被干扰,干掉的意思,就如同秀色可餐,孺子可教的用法一样,是被动态可以被怎样的意思。

孙士全 
[]这个解释更好,有了邪气,可以更好的干掉[破涕为笑]

房才龙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遗篇) - 《黄帝内经·素问》 - 中医世家 : https://www.zysj.com.cn/lilunshuji/huangdisuwen/100-3-72.html]

图片

梁兆暉
不要断章取义,麻烦把后面的内容读完

房才龙
好吧,你解释一下

梁兆暉
又一法,小金丹方:辰砂二两,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雌黄一两,紫金半两,同入合中,外固,了地一尺筑地实,不用炉,不须药制,用火二十斤煅了也;七日终,候冷七日取,次日出合子埋药地中,七日取出,顺日研之三日,炼白沙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望东吸日华气一口,冰水一下丸,和气咽之,服十粒,无疫干也。古人不吃连花清瘟胶囊,吃小金丹

房才龙
你读完了吗?你该如何从上下文出发解释这个邪气可干的原文,似乎你有个完美的答案?说说看,能否合乎逻辑。

梁兆暉
只是摆出情况,探讨一下全貌而已,内经之所以是,自然是不会错,那么,为什么吴有性等人总要批评内经?多为断章取义所致,不是批评,而且总结

房才龙
你的意思是任何对某篇经文当中的一个句子的解读都是断章取义了?吴有性治温病发现新理论,解决新问题被你批评为断章取义。我服你了。

梁兆暉
经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法,四库全书的乾隆年间由礼部尚书、大学士纪昀负责,在康熙年间古今图书集成的基础上,对天下文献进行的最后一次整理,能否把内经作为,说明内经的水平是非常高的,吴有可的书,最多就是部,属于一家之言

房才龙
@徐军,伦敦其实中文有的字的含义比较多,可确实是可以有被动的解释的。有没有岂的用法我不是太确定。传统派言必称经典,有人考证一下不同版本吗?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出自哪个版本?该如何解释,公子说大话,具体的问题他不做,别人说什么都是错。

Kevin Lu
梁大师 未听过吴有性(又可)批过内经引来看看,批中医滥用经方就有。

胡追成
此条文有另一种解法,即正气存滞不流通,邪气就容易侵袭人体(邪气可干),如果正气周流,自然可以护卫周身,即不邪干。如何做到呢,就是要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接下来就详细介气出于脑的步骤。如果此处邪气可干,解释为邪气可以被干掉,不太通顺,因为后面还有即不邪干四字

梁兆暉
经方本身没有错,但经方是为了便于学习,对应情况比较简单的处方,临床上面对比较复杂的问题,往往把2-3条经方组合起来用,效果也是可以的

胡追成
此处之干显然是干扰侵袭人体之意

梁兆暉
明朝时期因为大量中亚的波斯和阿拉伯医学传入中土,其中的植物类药物处方很大思路和宋金的中药处方风格不同,很多医家用当时中亚新医学的目光看前人,自然意见多多

徐军
@房才龙 英国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岂干/邪气何干 等不同版本说的是同一回事儿。 在古文字书写中,时有不分的情况。不解而守/乱解/ 经典的效果也是一样的。

胡追成
这段经文前后对比,一说气出于脑,即邪不干 那么前面一段极有可能是相反的情况,也就是气不出于脑 自然邪气可干

徐军 
下文讲的是 五气护身,所以 只能是 干扰, 而不是 干掉。

追成
也就是正气存内,可能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正气充沛 而是正气存滞不周流

徐军
不周流,怎么调出来护身?

胡追成
正气存滞不周流,自然无法五气护体,所以邪气可干,然后再说天牝其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 即邪不干再进一步解释如何气出于脑,可谓层次递进,所以我们口头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是出自内经,是出自约定俗成,其实也未尝不可

房才龙
这个解释逻辑上说得通,那么这个可和孺子可教的可是不一样,完全相反的意思。

胡追成
邪气可干 就是邪气可以干扰侵袭人体 应该如此吧

房才龙
没错,意思一样都是正气可抗邪。

胡追成
所以没必要纠结这些

房才龙
言之有据,有人可真是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出自刺法篇的,不知道出自那个版本?考古。

胡追成
@孙士全 天津一部黄帝内经集解就搞定了,之前潘王就是不知道工具书的重要,所以一直不敢出声,如果不是您说,我都没关注这个,所以怎么说呢,探讨学知识和装逼要面子,看言行就看出来

梁兆暉
正气可能是服用丹药后才会充足,不是自身抵抗力强那么简单

胡追成

图片

贺軍 
应该根据整篇的内容做通篇理解,搞清五疫、五气

房才龙
@胡萝卜可还是不可,这汉字多义字,要小心,内经时代的可不知道到底是主动还是被动的用法,可能有助于分清到底哪个更可信。不过无论哪个版本都说得通,不就是正气抗邪吗。

胡追成
会其意即可,内经同一条文,解读甚多者有之 都难以说服对方 就如同之前的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一样,文字这方面还是要看人卫版的靠谱。

贺軍 
要理解这篇的内容,离不开运气学说。@胡萝卜《刺法篇》从'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导出刚柔失守,三年化疫成五疫的运气机制,然后才五疫之致,无问大小,皆相染易...的疫情。同时指出正气(五气)存内,邪不可干。以及选经刺源调五气(正气)的方法。

丁志伟 
这一个解读真的够开脑洞

胡追成
因为房老师有了另外一种版本,故而出现另外一种解读,否则就不会有争议了

图片

人卫版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是人卫版的,那么解读也可以顺理成章,这就是中文的奥妙,横竖都行。

Kevin Lu
@胡萝卜取其精华,玄者文字,留给老子。读典:领会得其要。莫化简为繁。

胡追成
@高也陶七十二篇是补入的,高老师研究内经,可否知道何时补入,依据是什么,我手头两本影印本,皆无刺法论之内容。

高也陶 
两篇《素问遗篇》,有学者认为是元代刘温舒补遗的。仅供参考。

李灿辉 
《刺法论》这段经文说的先想什么次想什么…[Shocked]说的是病人的想法,还是针刺时医生的想法?

 
@胡萝卜你是还在努力从古文里挖掘针刺绝招?可能@丁志伟老师的方向是更有意义的。

胡追成
@hua canada 不是我小瞧,无论从古文还是现代医学发掘针刺,我都不错,打击你一下哈,别心碎

Kevin Lu
卢老论:李医生 指出:针刺的本质是刺激,也就是改变脑电波的异常放电,落实的核心就是操作与定位,定位中有个关键的刺激内容是刺激靶点,无论是卡压的病理改变还是神经、血管、肥大细胞等的结构发现都逃不过感受器的内容覆盖。研究每种感受器的受到刺激的力量以及产生的效应=针刺的所有内涵。其它的发现都只是这个操作下产生的各种过程产物因此我认为,针灸学说,研究什么?李医生讲出针灸治疗的因果现象,就是一个人体黑箱:针灸刺激(信息~脑电波~疗效)。整个针灸学说,就是黑箱操作的规律:不是猜,而是象几何图案的点和綫,数学的对称六和十二和八的规律……要拆开这个黑箱,神经系统传入的研究,只是外面一层是也。

 
神经系统的传入信号是单向的,且固定通路?但信号的传出是多向的,且会自动识别异常放电的信号源并进行有效的自我处理,这是生命的伟大之处。

神经系统的传入信号是单向的,且固定通路?但信号的传出是多向的,且会自动识别异常放电的信号源并进行有效的自我处理,这是生命的伟大之处。

高也陶 
请问您所说的底本是什么?一般《黄帝内经 素问》是没有这两篇的,比较好的,在后面以《素问遗篇》的形式刊出。因为这两篇从题目上看,内容是刺法与本病,而刊出的内容,则全是五运六气的内容,作者显然认为遗篇位置在七篇五运六气大论之间……但殊不知,此《素问》是王冰在全元起本上次注时调整了篇目秩序的

胡追成
我拿到的影印本并无此两篇,也没有以附录形式依附于后,所以不知道这两篇初始见于何处,谢谢高老师。

高也陶 

图片


上面这个版本中,《素问遗篇》是附录于后的《素问遗篇》,医经著作。又名《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素问佚篇》、《素问亡篇》。一卷。撰人佚名(一作北宋.刘温舒撰)。本书是唐以后人因《素问》王冰注本中独缺刺法论篇第七十二、本病论篇第七十三两篇,遂予托名写成。内容以论述运气学说中的前后升降、迁正退位等问题为主,刺法论篇还明确地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等疫病的传染问题。但也杂有鬼神致病、咒语等论述。

胡追成
这个是校注本吧

高也陶 
这个本子是宋版新校正书局重注的《素问》,各种注都有。《灵枢》《素问遗篇》附后,无注解。遗憾书不在手边。只能凭印象,无法确定答复。

李灿辉 
@高也陶《刺法篇》有什么是咒语?

高也陶 
@李灿辉 多伦多李老师好。上面内容我是网上搜索得来,手边没有实物书。如果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因为平时都没有读《素问遗篇》,所以无法回答。

李灿辉 

图片

可能是指这段

高也陶 
谢谢李老师指教。 这个内容在《千金方》中当属于存思冥想。存思如运气之初,现在许多人将其归属于气功,可能还不属于咒语范畴。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李灿辉 
如果张老师在的话就可以鉴定这是不是气功,是真气功还是伪气功。

高也陶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有大量篇幅讨论这个。肯定是道家修行法门之一。

李灿辉 
中医里面大量这些关于主动运用意识导引来防病治病的技术性内容被当作糟粕遗弃是很可惜的。

高也陶 
是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学术领域。与祝由术不同,更不是催眠术,这是调动病人自己的意识能量来治病!

胡追成
@高也陶就是这两篇到底谁补入的,原始文献还在不,这样的话,原文到底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还是正气存内,邪气可干,就搞清楚了。谢谢高老师这么耐心

房才龙
说得好,讲到刺法,导引,其实无针感针刺,拔罐等应该是以意领气到特定的部位,西人的所谓暗示也应类似。但定向,定位可能不那么专注。意念导引有可能引导神经电磁信号在体内的流向,及进一步的化学变化从而影响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神经生物电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双向的,这应该也是以意领气的基础。针刺补泻及其他的一些体表刺激术本质上是引气至病所或引气离病所。

贺軍 
从《素问-刺法论篇》能学到什么?(1)提出了五疫的成因。(2)五疫的高度传染性和致病力。(3)通过调五气(意念导引及针刺调经)预防五疫。

 
针刺的补泻大多数都是误读的,很多时候是针刺过程中的发现。如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这是针刺过程对穴位的表现归类为虚证和实证。前面的是操作的温和与强烈,后面的是肌体的表现

梁兆暉
经络空虚,气血亏虚,不荣则通为虚,灸,推拿为主,少针深刺久留。经络不痛,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为实,拔罐,针刺以浅刺快出为主。电针为一般效应,虚实都可以用

 
补泻,实际上就是针尖对感受器不同的刺激方式。而感受器具有躲避行为,也就是说在针尖刺激到感受器后有两种方式对它进行持续的刺激,但针尖不能离开,否则感受器会再次躲避针尖,一种是针尖对它的持续压力,叫推而内之,一种是旋转,叫动而伸之

丁志伟 
感受器是啥?

joe wang 
@李王志针灸感受器是单种还是多种?

 
@王九林 加拿大我的理解是多种

joe wang 
那么激活的方法是不是应该多种呢?@李王志象灸与针的激活方式应该有很大的不同。即使针刺角度,压力感受器与张力感受器的激活或者灭活也应该不一样

 
这里面应该是科学家们研究的事情了,我们搞临床的无法观察到更多的脑电波细节。只是从临床上发现针感好的时候病人会很安静的配合并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joe wang 
你这个说的好,很有启发!在激活中枢疼痛下行抑制通道上,补泻可能有不一样作用。@李王志

@李王志一线医生对科研是最有发言权的!没有好的临床作指导,就会出现诸如澳洲科研针灸对膝关节炎无效的结论[Sob]

郭松鹏 
大胆使用和引进现代神经科学的知识,因为阴阳诸经(经络)就是神经。异名同谓。

丁志伟
一个感受器,不算生物医学的概念。

 
就一个感受器就够我迷糊半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