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沈阳——太清宫

 走路once 2023-01-24 发布于河南

沈阳市沈河区有一条太清宫街,它在沈阳老城西城墙西顺城街的西侧,由太清宫的西南角开始向南延伸,穿过小西路、大西路,一直延伸到沈州路。这条路的命名显而易见,就是由太清宫来的,而由于太清宫的名头太响,这条并不宽阔的长街在人们的印象中仿佛是常来常往似的。

太清宫,是道教全真派在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处宫观,也是东北地区道教活动的中心,196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辽宁省以及沈阳市的道教协会所在地。它始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据《奉天府承德县祠祀志》记载,它是由镇守辽东等处将军乌库理专为关东道士郭守真而创建的。在官方记载之外的说法就比较玄了:传说当时盛京久旱无雨,禾苗干枯,官府许诺对能求得大雨者赏银三千两。正在本溪铁刹山修炼的道士郭守真听说此事后,下山来揭了告示,在盛京城西北角搭了高台,施展法术,果真求来一场大雨。当盛京将军乌库里向他赠银时,他却坚决不受,只求官府为他在求雨的地方建起一座宫观作为修行之所,当时叫作“三教堂”,乾隆三十二年(1768年)改称“太清宫”至今。

内容图片

《盛京通志》中有关三教堂的记载

西顺城街的最北端和太清宫街的最北端中间夹着的一块地方,就是东北著名道教圣地——太清宫,它的门牌号码是沈阳市沈河区西顺城街16号,与西北角楼隔街对望。如果城墙不拆毁的话,它依然是站在西北城墙脚下的一道亮丽风景,就像曾经的300年间一样。不过这300年里头的前100年,这里还不是太清宫,而是三教堂。

三教堂始建于清康熙二年,即公元1663年。据《太清宫丛林历史志略》和《太清宫特建世系承志碑》记载:当年为干旱已久的盛京求雨成功的郭守真,向官府申请建立宫观作为修行之所以后,顺利地“择省垣砖城西北角楼外水泡一段,撤水填平,特建道庙一区,本慈恩寺名三教堂”,当时建有大殿三楹及玉皇阁、关帝殿、客堂、耳房数处。康熙八年,即公元1669年御赐《道藏》一部,藏于阁内;康熙四十七年,即公元1708年发生火灾,建筑倾圮;雍正九年,即公元1731年重建;乾隆三十年,即公元1765年,三教堂被水淹没,殿宇倾圮,道士赵一尘竭力募化翻修;乾隆三十二年,即公元1767年,道士马阳震借盛京将军、刑部侍郎等各界之力大力扩充、增修外院群房等,直至乾隆四十四年,即公元1779年完竣,遂改名为“太清宫”。

内容图片

葛月潭

嘉庆十三年,即公元1808年太清宫又扩建,共有房舍102间,面貌已臻完善;光绪三十四年,即公元1908年,监院葛月潭(奉天画坛三杰之一)动工重修玉皇阁、大殿、善功祠等宫观;民国初年,太清宫成为中国道教会关东总分会所在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54年与1959年,各进行一次大型维修,修建了老人堂、玉皇楼,并同时进行了全院的彩画工程。1966年,宫内神像、碑塔、钟鼎等全部被红卫兵拆除砸碎,古籍、书画、碑帖等文物均被焚毁或因之而散佚,相关文史资料、档案资料也都被焚毁。1979年8月,辽宁省道教协会正式恢复工作,同年11月成立沈阳市道教协会,同年12月省、市道协进驻太清宫。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太清宫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从太清宫开山祖师弘阳子郭守真开坛开始,这里一直都以道教为主,那开头的100年为什么叫三教堂呢?其实直到现在,我国依然有很多地方存有三教堂,里面供奉的是佛、道、儒三教创始人像,因其集佛、道、儒三教为一体,故名三教堂。

内容图片

太清宫

沈阳的三教堂,也就是后来的太清宫,在当时并不太得宠的环境中能够保存发展下来,本身就是一件不小的成就。那时候三教堂后面有个三清观,还有观音寺和永寿寺,以及现在只剩下斗姆宫派出所和斗姆宫东巷两个名字的斗姆宫,葛月潭就是从小被寄养于此。斗姆,又称斗姥,其实就是北斗众星之母。《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称斗姆尊号曰:“九灵杰妙白玉龟台夜光金精祖母元精。”她的法力是:“斗母降以大药垂医治之功,燮理五行升降二炁,解滞去窒,破暗除邪,愆期者应期,失度者得度。安全胎育,治疗病疴,职重大医。生诸无众月之明,为北斗星之母。斗为之魄,水为之精,主生。”按照书中记载,这是一个治病祛邪的圣母。不过斗姆宫并没有太清宫幸运,它的原址现在早就盖成恒隆商业广场,所以还是珍惜好不容易保留到现在的太清宫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