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提升个人品牌、拓展客户 大部分自由职业者的初始客户来自身边的熟人介绍或者过往资源的积累。但是永远依靠熟人社交总有“吃光老本”的一天,所以我在很早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在各个自媒体平台注册了账号并做好了矩阵传播的规划,什么平台发什么内容提前做好布局。 并且提前在各个平台做好了垂直领域的相关认证。比如提前在微博认证“摄影博主”,只在微博发摄影相关的内容,吸引精准潜在客户的关注。 ![]() ![]() 也是这个原因,我在第二年砍掉了摄影业务,开始全身心精进新媒体写作,并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在2位稳定大客户的商业撰稿项目中。 为了做到稳中有升,我觉得自己这几年做的比较好的一点是:一直在进行自我突破和新的尝试,没有局限在某一种内容创作形式中。 下图,就是我每一年在内容创作上进行的新尝试,它们也都在今天为我在不同程度上带来过收益和影响力。 ![]() 四、事业阶段:体系化做事 最后一个阶段是我最近正在经历的阶段,也是大部分自由职业了几年进入稳定之后,迈向的下一个阶段。 就像职场有倦怠期一样,自由职业一样会经历职业倦怠期,当工作和生活都陷入不断重复之中时,我们会产生一种感觉:自由职业好像也不过如此。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渴望不断进步、自我突破,而不是止步不前的。所以当我们进入另一种“一眼看得到头的安稳”中时,焦虑会再次推动我们探索新的生活方式。 ![]() 体系化做事的好处在于,我们从此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事业的主线,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 相比于每年年底思考明年我可以做什么,我的收入从哪儿来,我更希望获得“可持续自由”。相比于一次又一次等待客户的项目和我签约或续约,我更希望把获取收入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创造收入。 还有一点也是我在自由职业的过程中意外发现的:相比于长期一个人独立工作,我更渴望有团队一起定期交流。 一个人能做的事情和产生的影响力终究有限,到了某个阶段,出于以上众多因素的考量,我希望通过创建一个“体系”和“工作框架”,让工作自行运转起来,哪怕有一天我没有在工作,这个体系和框架也可以带来收入。 这样我才不是一个手停口停的自由职业者,而是拥有更多时间去做更多想做的事情,拥有另一种程度的自由。 为了实现这种自由,我需要:有影响力的个人IP,创业项目和团队协作。 (并非每一个自由职业者最终都会走向创业,关于自由职业的终极形态探讨,可以看另一篇文章:自由职业的终极形态是什么?) 自由职业的另一面 最后,想跟大家聊一聊自由职业美好之外的另一面。 在这场对自由的追逐游戏中,我收获了多少,就失去了多少。我相信能量守恒定律,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获得都是通过放弃另一些东西换来的。 在追逐自由的过程中,很多天真的幻想也在一点点被戳破,相比于单视角看待事物,我更加能够从事物的两面去辩证地看待每一段经历。 ![]() 1.自律不等于自由 相信很多人曾经信奉“自律即自由”这句话,对于自己的不够自律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批判,又在批判后为依旧无法实现自律而感到羞愧,进而是对自己的否定: “我这样不自律的人,也许不适合做自由职业。” 但在我认识的自由职业者中,能做到高度自律的人其实并不多。大部分人依旧会在不同阶段与人性中的散漫、懒惰和拖延做抗争。早睡早起也并非是所有自由职业者践行的作息,夜猫子型自由职业者大有人在。 我不是一个自律的自由职业者。你们看到我做了很多事情,很可能是我熬夜或者在deadline逼近的痛苦中逼迫自己完成的。 我的“自律”并不是生活习惯和作息上的自律,也不是严格遵守时间表的自律,而是始终朝着一个坚定的目标往前走的自律。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目标的存在,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去实现它,该做的事情都不会落下。 早些年我也为自己的“不够自律”愧疚不已,后来我发现这种愧疚感和自我谴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当我逼迫自己早起了一段时间,却完全无法享受早起的美妙后,我回到了让自己最舒服的生物钟。 我们都选择自由职业了,为什么还要用一套通用的模版去定义什么是自律呢? 对我来说,自律不等于自由,找到让自己舒服的节奏+内心自洽才等于自由。 2.再喜欢的工作,都有不喜欢的部分 成为自由职业者之前,我们幻想从此就可以天天只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了。但是当我们真正开始自由职业后,会发现这份喜欢里其实打包了至少30%你不喜欢的工作。 我们需要用那70%的喜欢去消解那30% 的不喜欢带给我们的无聊和痛苦,这就是大部分工作的真相:再喜欢的工作里,都有你不喜欢的部分。 就像下面这张图,如果你是一个新人自由职业者或初创公司的创始人,很可能这张图里的所有事情都要你一个人去做。 ![]() 以前在公司有组织和体系帮你扛掉了那些你不用参与的部分,自由职业以后,统统需要自己面对。这些事情中,一定有你不喜欢甚至十分讨厌的工作吧? 这几年,我逐渐让自己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并努力用那70%的热爱去消解掉自己绝对不喜欢的部分。 3.拿自己做IP,不能“太要脸” 我们在一家公司工作时,这家公司一定存在我们喜欢和认可的部分,也一定存在我们不喜欢、不认可的部分。作为一个隐藏在公司背后的人,我们可以只接触和宣传自己喜欢的那部分,但作为个人IP或品牌,你要全然接纳所有,哪怕不喜欢,也得去宣传。 没有平台可以让你躲在背后了,你得自己直面所有风雨、争议、负面评价。 ![]() 如果你是一个过于完美主义的人,他人的看法和议论会让你很痛苦。 如果你是一个“太在乎脸面“的人,你可能会迈不出销售、营销的那一步。 如果你是一个对自我要求很高的人,很多行为也许你看不上,但偏偏是你越看不上的行为越能带来效果。 拿个人做IP,如果你是以上这些类型的人,会有非常多心理上的坎需要迈过。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4.焦虑是常态,多成功都是 最后想说,从我们开始自由职业的那一天起,就与焦虑为伴了。 其实无论人生处在哪个阶段,你眼中多么成功、优秀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焦虑”:每个人内心都在经历一场他人一无所知的战争。 几年前看过一部关于高圆圆的短片,那时她39岁,承认了自己是一个在演戏上没有太多天赋的演员。 ![]() “只要没达到对自己的期待,你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平庸的人。”这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究竟怎样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呢? 其实抛开各种光环、身份和标签,大家都是普通人。在《十三邀》采访张亚东的一期节目里,张亚东说高晓松有次跟他聊天,他说: “亚东,我不缺钱呀,我也不明白为啥,就是还是要这么拼命地去赚钱。” ![]() 下一次当你焦虑的时候,想一想这是全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现象,你多么羡慕、欣赏、崇拜甚至嫉妒的人都会被其困扰,它就是一种常态。会不会,就轻松了很多呢? 新的一年,希望向往自由的我们都能给自己更多的自我接纳和自我肯定,离我们想要的自由近一点,再近一点。 |
|
来自: 昵称60624765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