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he King Of Ural,152最后的荣光”Object.195简介

 fairyfail 2023-01-25 发布于河北

前言:

1.本文的内容主要为装备的历史概述和性能。

2.如果您的想法仅限于“宰人航天”“飞头”等,或者无依据随意发言导致被辱骂删评,与作者无关。

3.本文不带有任何立场。

4.本人才疏学浅,若有错误请指出同时注明正确信息的文献出处。

2015年5月9日,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举行,此次阅兵式上,诸如库尔加涅茨-25步战车,T-14“阿玛塔”主战坦克等新式装备吸引了大量军迷和军事研究人员的眼球。

阅兵式上的库尔加涅茨-25
阅兵式上的T-14

本文的主角就是T-14主战坦克的前身—Object.195主战坦克。

Object.195

介绍之前发一张网上搜得的Object系列的正视图,个人感觉画的还是不错的。

Object大家族

一、研发历程

莫洛佐夫设计局在苏联解体后并没有停止新型坦克的研发,而位于下塔吉尔的乌拉尔设计局同样在苏联解体后作为俄罗斯境内最大的坦克制造商之一继续着他们对于下一代主战坦克的开发工作。

195工程于1993年立项,同时在“Simprovement-88”项目的框架内开发,项目由UKBTM和Uralvagonzavod联合开发。1999年第一辆195工程原型下线,2001年第二辆原型车下线,但项目因受2007年谢尔久科夫军改影响下台。

“Simprovement-88”项目可以简单理解为俄罗斯第四代主战坦克的研发计划,FSUE“UKBTM”、FSUE“Uralvagonzavod”、FSUE NIID、JSC VNITM、JSC VNITI、JSC Ural NITI、FSUE Zavod No. 9、FSUE PO Barricades、FSUE TsNIIM、JSC VPMZ Molot、NPO Elektromashina等企业均有参加。

195工程的研制工作同640工程一样始于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由于该车与187工程一样处于高度保密状态,估计是与俄军现役装备太过相似,其结构图等数量相比于其他工程车大大减少,相关研发节点也不得而知。

2008年外国社交网络上的Object.195照片
2010年据称位于库宾卡的Object.195

Object.195进一步发展就成为了Object.148,也就是俄罗斯第四代主战坦克T-14的原型。

卢甘斯克地区据称发现T-14,目前俄罗斯国防部仍未发布相关消息,但没有敌我识别标志的T-14应当不会上战场,先不妄下定论,继续观望。

二、性能简介

俄罗斯方面对于新式坦克提出了四项主要要求:

1、确保坦克炮弹击中目标的概率,同时保证敌人失去继续战斗的能力。

2、保证保护坦克乘员免受动能弹或化学能弹影响下出现伤亡。

3、将坦克集成到自动控制系统中。

4、在坦克底盘上创建各种类型部队的战斗、技术和后方支援车辆,并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坦克进一步分阶段现代化的可能性,使坦克的周期至少为30年。

根据这些要求,在创建新坦克时,必须引入以下技术解决方案:

1、在坦克上安装多种武器,并配备新式弹药。

2、武器综合体的运作应由几个技术视觉渠道提供,包括热能电视,以及光学瞄准分支。

3、确保乘员、燃料和弹药的位置完全隔离,将坦克的保护水平提高2.5-3倍。

4、安装容量为1500马力及以上的柴油或燃气涡轮发动机,配有水力机械变速箱和GOP,在平均速度、功重比方面优于先前批量生产的坦克。

5、坦克必须对其自身系统的技术状况进行内部自动自监测。信息和控制系统应控制坦克的移动,准备射击数据并控制武器模块,使用自己的信息并从外部接收信息,与各种侦察手段(包括有前途的侦察手段)配对。

5、指挥官的电子地图、导航工具、一套正式的系统、目标的自动检测和跟踪以及自动图像处理及为车组人员在战斗中提供舒适的条件。

6、在其底盘上采用新坦克和一系列模型,允许创建高度防护能力的移动侦察和打击系统,将该系统集成到信息系统中。

军事和经济效率的计算结果表明,坦克的战斗寿命应该增加3倍以上(在达到不可挽回的损失之前解决的任务数量,可以简单理解为战损比),解决一项战斗任务的成本应该减半。

与此同时,应该考虑到,新坦克的设计解决方案最初包括到2040年及以后对其进行深度改进的可能性。

车辆布局

大体上按不同功能划分了不同的舱室,但与以往设计不同的是,乘员全都移动至了车体前部,而中部只剩下了装弹机构,这一改动大大提升了成员生存性,同样的设计在当今各国第四代主战坦克中也常出现,毛子设计理念这块水平还是不错的。

通过将乘员转移到高度保护的车体前部来增加对乘员的保护,由于炮塔的尺寸和内部体积的减少,炮塔的保护质量(即用于防护的装甲的重量)可以转为对机组人员的保护质量。

通过减少乘员舱正投影的总面积(与经典布局的坦克有人居住的隔间相比),可以提高车组人员在模块中的保护和生存性。

Object.195

武器模块与乘员模块分离,也降低了被敌方同时击中多个模块的可能性。

同时有相关研究表明坦克受到的攻击主要集中于炮塔,将乘员移动到车体内可以有效保护乘员。(现实不是战雷,首下一打一个准是不可能的)

机动

Object.195拥有七对大直径空心橡胶轮,使用悬浮扭转悬挂、刀片减震器。

(以下内容略复杂,可以酌情跳过)

T-72和T-90运行时不稳是因为在液压减震器阻力的不规则性,行驶时,由于悬架速度大,悬架的可能故障以及液压减震器阻力低,最终会导致车组舒适度不足,且由于车体的大幅波动,驾驶时部分射击会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液压减震器的阻力越低,车辆在悬架没有故障的情况下的通过高度就越低。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行要求(可接受的摇晃加速度水平,克服不规则的通过高度而不发生悬架故障,以及提高射击的准确性)有必要调整弹簧系统液压减震器的阻力。

于是Object.195的悬挂系统配备了位于车体的纵向和横向角速度传感器。沿着车辆垂直轴的线性加速度传感器和位于车辆质量中心附近的控制器。

Object.195的悬挂系统专利(并非其底盘设计,因此负重轮数量有所差异)

第一对和最后一对悬架的每个扭转轴都配备了扭转轴角度传感器,每个液压减震器都配备了工作流体温度传感器。

以及一个电磁系统,可以产生磁场来改变液压减震器工作流体的粘度。

当机器在传感器信号的崎岖地形上移动时,信号发生器根据预先输入的算法,计算并向每个液压减震器的每个电磁系统发送控制信号,改变其电阻。由于磁场在电磁系统产生的磁场影响下流体粘度增加,优化了粗糙地形上的运动:减少了车辆的垂直加速度、横向和纵向摆动。

动力方面,195工程理论上应该采用了与“阿玛塔”相同的动力系统,即车里雅宾斯克A-85-3 X型柴油机及与双流传动系统。该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500马力,唯一的缺点是体积相比于6TD系列引擎或燃气轮机更大些,需要加高车体。为了容纳诸多设备和强大的火力与装甲防护,195工程的战斗全重被控制在了55吨上下,功重比约为27。据称其在公路上可以跑到80千米每小时的最高时速。此外,这套动力系统同样采用了一体吊装的动力包设计,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更换,维护性较苏俄第三代坦克有了质的提升。

车里雅宾斯克A-85-3 X型柴油机

防护

防护方面,Object.195的思路与Object.477等无人炮塔第四代主战坦克一致,即牺牲炮塔防护,尽一切力量保护车组乘员。虽然没有准确的装甲布局图,但根据“阿玛塔”的防护情况来看,Object.195的车体正面装甲的LOS厚度应在1m左右。

Object.195在车体首上和侧裙处配有“孔雀石”爆炸反应装甲(该孔雀石为化石前身,并非T-14的孔雀石)。

Object.195在炮塔座圈周围安装了“Standart”标准系列硬杀伤主动防御系统,对ATGM,RPG,APFSDS的拦截成功率分別不低于80%,70%,50%。这套装置提供方为图拉仪表设计局,发展于80年代,应用对象包括Object.490在内的一系列苏联第四代主战坦克上,但由于苏联解体,该项目直到苏联解体才装车,最后修修补补成了T-14的“Afganit”阿富汗石主动防护系统。车体底部为复合防雷装甲。

“标准”主动防御系统的T-80试验车(该型号并未被赋予任何代号)

自动装弹机构

Object.195的自动装弹机本质上仍为弹盘式装弹机,但弹药变为斜置,以在保证弹药口径的情况下容纳更多的弹药。

该机构本质上和T-64/80系列的装弹机构有一定相似性,因为均需要90度翻转发射药才能完成装填,但195工程是先将其提至炮塔内才完成翻转,而T-64/80的装弹机构则是在车体内完成翻转再推入炮膛,效率较195的机构应该会更高一些。但即便如此,195工程仍可以实现8发每分左右的射速。

Object.195的自动装弹机

火力

152mm2A83火炮试验车

195工程使用的2A83 152mm坦克炮继承自2A73(第四代152mm坦克炮),炮口动能25MJ,炮塔左侧集成一门史普诺夫2A42 30mm机炮,火控系统集成雷达通道以及红外/光学成像。

作为苏俄最强的坦克炮,该炮可以将穿杆长1000mm左右的“Grifel-1”及“Grifel-2”穿甲弹以1780m/s的炮口初速发射出去。

2A83火炮穿深表

可以看到,2A83在使用“Grifel-1”贫铀穿甲弹时在2000m距离上可以击穿呈60度放置的520mm匀质钢装甲,而“Geifel-2”也能在该距离上击穿呈60度倾斜放置的420mm匀质钢装甲。(苏俄穿深确实存在一定水分,但一般误差不超过100mm,而且作为苏俄最先进的穿甲弹我只能按苏俄方给出的数据进行介绍。我欢迎大家讨论该穿深的实际数据,互相交流各自观点,喜欢苏式坦克和喜欢美式坦克毫无冲突,大家互相讨论还能促进对对方的了解。但某些人在之前文章评论区里发表“苏俄穿甲弹实际穿深至少砍一半”等军盲发言属实让我难绷,“水分很大”等言论我个人不是很反感,毕竟相对于别国100mm的误差也确实有点大了,还是那句话,和平讨论,拒绝yy,被我发现或者别人向我举报直接删评拉黑哈)

除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以外,2A83还可以发射包括榴弹和反坦克导弹在内的诸多弹种。得益于大口径带来的质量增益,其毁伤效果也大大增强。

由于2A83的重量,炮塔两边可见大量配重块

三、总结

2010年7月,媒体报道乌拉尔车辆厂对T-95(即Object.195)的研制工作即将结束。但到了2010年4月,俄罗斯却宣布了停止对“Object.195”拨款的消息。2010年10月有报道称,俄正在研制代号为“舰队”的通用重型坦克平台,用于取代2010年由于技术过于复杂、费用高昂等原因而被终止的“195”工程。2011年4月俄媒报道称,俄罗斯将在2015年开始装备代号为“舰队”的坦克。Object.195也正式退出了坦克的舞台。

Object.195的种种设计都被运用于Object.148上,同时部分设计也出现在KF-51,AbramsX等西方第四代主战坦克上,充分反映了该坦克设计上的成功,其对于苏俄装甲设计可以说是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后续型号T-14也已经成熟。而无人炮塔舍弃防御的设计究竟好不好用,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总的来说,Object.195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苏俄坦克的巅峰之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