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地麻雀(“金谷”杯春节征文85号作品)

 淮阴语文 2023-01-25 发布于江苏

雪地麻雀

张天鹏     

 2023年除夕,乌鲁木齐普降大雪。从家里高层阳台下望,大地被厚厚的积雪覆盖。鸟儿觅食又遇到困难了。
       
带上鸟食下楼,出小区大门。转过一个弯,在那个僻静的林带里,传来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一群麻雀在裸枝间聚集啾啾。忽然,鸟叫声骤停。走近发现,有爱鸟人士清扫开一片雪地,正在投放鸟食。正乃“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投食者默默离去后,有麻雀从高枝飞到低枝,观望打探后,又飞落地面,边啄食边警觉着周围的动静。树上的麻雀随后三三两两飞落地面,加入啄食行列,见没有危险,成群的麻雀就争先恐后从树上飞到地面,扎堆抢食起来。偶有路人从旁边经过,麻雀群便“轰”的一声飞上树枝。等路人走远了,个别胆大的麻雀又会壮着胆子飞落地面,试探着啄食地上的食物,继之,喜鹊、斑鸠、黄喙鸪等大一些的鸟类,也加入分享野外投食的行列。
   





上世纪70年代末,我报名参军奔赴新疆。新疆地形有三山夹两盆之称。三山夹两盆是指一种特殊地形,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被高山环抱。而三山是指由北向南依次矗立的阿尔泰山、天山及昆仑山。绵延千里的天山山脉,把新疆分为北疆和南疆。两盆是指地处北疆的准噶尔盆地和地处南疆的塔里木盆地。我入伍的部队,地处中段天山与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的交界地域,气候干燥,冬天虽然很少见雪,但依然酷冷。由于那时没有集中供热,千家万户靠烧煤取暖,每到夜晚,麻雀就钻进一个个沾满烟灰的烟囱,白天所见麻雀,浑身黑乎乎的,只有两只滴溜转的眼睛,表明它是活物。天山山脉高耸入云,绵延千里,也未能阻碍麻雀的迁徙,可见麻雀生命的顽强。新兵训练时期,看到麻雀就会想起故乡的一草一木。
   





老家黄土高原的麻雀,喜欢在墙角的大树上唱晚。每到傍晚时分,各处的麻雀,都会到那棵大树上聚集,喧天的叽叽喳喳声,是夕阳落山前的保留节目。天长日久,大树下会累积一层厚厚的白色鸟粪。村里人发现,白色的麻雀屎,有奇特的功效。冬天寒风凛冽,皮肤皴裂,用温水拌麻雀屎洗搓,比特效药的效果还好。
   





小时候的冬天,放学后不用去地里割兔草,小伙伴成群结伙用弹弓打麻雀,是俺们村里娃的常见活动。有一回,我用橡皮筋弹弓从树上打下一只麻雀,成了小伙伴们崇拜的草头王。如果冬天下雪了,我们有时也扫开一小片地面,撒上谷物,用系上细细长绳的棍棍儿支起筛筐,手拉细绳潜伏在远处,待麻雀啄食放松警觉时,突然拉绳,把麻雀扣住。印象深刻的是,把捕到的麻雀放进鸟笼,再放入水与食物,成年麻雀向往自由胜于苟活,拒绝驯化,往往绝食而亡。喜欢养鸟的人,只能掏鸟窝,抓养少不更事的麻雀鸟娃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出自《自由与爱情》。《自由与爱情》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山陀尔于1847年创作的一首短诗,经由左联作家殷夫的翻译及鲁迅先生的传播,被广大中国读者熟知。在我看来,笼中绝食而亡的麻雀,似乎也是对这首世界诗歌名作的一种诠释。






       21
世纪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生态理念与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起的除四害消灭麻雀的全国性大规模群体运动,形成鲜明对照,标志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极大提升。
       
退休定居乌鲁木齐以来,每当下大雪,我也常常用塑料袋装一些大米、小米类粮食到野外投放,是生态观念的转变呢还是发自内心的负疚、忏悔与自我赎过呢?我也说不清楚。
       
大年三十,采购年货的市民行色匆匆,附近小区里传出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飘着雪花的天空中,间或有火光闪现,那是拇指粗的两响麻炮的第二响在高空的炸裂。
        
相邻小区楼顶的鸽群,受到烟花爆竹的袭扰,飞出鸽舍。望着在低空盘旋的家鸽鸽群,我的内心生发感慨:与家鸽相比,麻雀追求自由的渴望、坚守与绝决,发人深省。

张天鹏

张天鹏,籍贯山西平遥,现居乌鲁木齐。曾在《中国作家网》、《青年作家》、《散文》、《中国文化报》、《青年文学家》、《中国诗歌网》、《小小说选刊》、《新锐散文》、《延河》等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大漠胡杨》获海峡两岸“年轻的梦”全国征文三等奖。


感谢您关注“安澜文学”!平台发表文学作品、教育类评论等。请勿一稿多投。在别的平台上发过的文章,也请不要再投。欢迎原创首发作品!投稿邮箱:278640024@qq.com 首次来稿请附作者简介(100字左右)及近照一张。祝您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