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江红》感怀--岳飞

 新用户6789HBiW 2023-01-25 发布于广东

岳飞仅凭《满江红》就“一词封神”。

(文/兰台说

2023-01-24 07:19湖南作家,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历史领域创作者)

一说起岳飞,他是大名鼎鼎的抗金名将、军事家,“精忠报国”的故事妇孺皆知。

而且,岳飞有一首词作《满江红》,千古传诵。因而他也被冠以“诗人”名号,傲立于中国文坛。

那么会有人疑问:中国古代诗词名作璀璨,岳飞仅凭一首词,就能被冠以“诗人”名号,傲立于文学界?文坛的门槛也太低了吧。

而且,对于岳飞是否这首《满江红》的作者,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

01

《满江红》的作者是否岳飞?

质疑方认为:

其一,岳飞被定性为朝廷忤逆,抄家、遇害,家存文稿资料被秦桧集团搜查、损毁灭迹。

其二,岳飞之孙岳珂终生搜集岳飞的相关资料,编撰了长达28卷、汇编岳飞传记资料的《金佗稡编》,以及《鄂王家集》(岳飞死后被追封为鄂王)。

但是这两部关于岳飞的珍贵资料里,都没有收录这首《满江红》。

其三,这首《满江红》搞错了对象和方向。

南宋岳飞征伐的金国位于东北方,要直捣的“黄龙府”在今吉林省境内。

而《满江红》里有“踏破贺兰山缺”之语,贺兰山在西北方、今内蒙古河套之西,在南宋时属西夏国、并非金国土地。

其四,给自己定论。

《满江红》词中用了岳飞的事迹和典故,例如“三十功名”、“八千里路云和月”等等。

其五,后世相关作品里并未出现这首《满江红》。

例如《宋史》、元代杂剧《宋大将岳飞精忠》、清代毕沅编撰的《续资治通鉴》、民国唐圭璋编订的《全宋词》及其“补遗”中等古籍中,没有收录这首《满江红》。

由此,质疑方推测,这首《满江红》很可能是后人托岳飞之名的伪作。

那么,这首《满江红》是何时面世的?又怎么认定作者是岳飞呢?

岳飞是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

岳飞离世三百多年后,明代天顺二年(1458年),汤阴的庠生(秀才)王熙在当地的岳飞庙中题写了《满江红》词碑,并且注解道:宋少保岳鄂武穆王作。(注:岳飞官居少保、谥号武穆、追封鄂王)

此后,到弘治十五年(1502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将这首《满江红》收录在所写的岳坟词碑。但赵宽未说其来源,使得这首《满江红》来历不明。

到嘉靖十五年(1536年),徐阶编撰的 《岳武穆遗文》中,收录了这首《满江红》,将其作为岳飞的作品。

随后,杭州当地官员名人将其刻于岳飞庙碑之上,由此流传开来。

鉴于这首《满江红》突然出现在明代,质疑方推测它很可能是明代人托岳飞之名的伪作。

在明代,北方的鞑靼是主要敌人,活跃于蒙古高原。

明朝将领王越长年与鞑靼作战,曾在贺兰山获得大捷,成为因军功封爵的文臣。王越是进士出身,擅长诗文,诗风悲歌感慨、激壮。

因而就有人推测这首《满江红》是王越的作品,个人经历、诗风都相吻合。而且王越曾为汤阴岳庙题写《谒岳王祠》。

当然,也有很多人坚持认为这首《满江红》的作者是岳飞。

其一,岳飞被抄家,家存文稿散失,个别作品被后人遗漏、不知很正常。

其二,《满江红》词中的“贺兰山”、“胡虏肉”、“匈奴血”泛指广义的敌人,是个代称,而不是实指。

其三,河北省磁县也有一座贺兰山,岳飞曾在这里练兵、与金人交战。因而《满江红》中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是岳飞抒发抗金杀敌的壮志。

其四,汤阴岳庙的《满江红》词碑落成时间,早于明代王越的生活年代。因而作者不可能是王越。

以上双方各执己见,但似乎正方更胜一筹。

02

解析《满江红·怒发冲冠》

我们来温习一下这首《满江红》。

有点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满江红》是个古代词牌名,人人皆可按其规制填词。

按明朝收录的说法,岳飞所写的这首词叫《满江红·写怀》。由于它的首句是“怒发冲冠”,因而人们也就通称为《满江红·怒发冲冠》。

在流传的过程中,它有几个版本,但也只是个别字句有差别,大体一致。

这首《满江红》通常版本的全文是: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上篇写了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同时,表达了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

上篇起势突兀,破空而来。不可阻遏。当时,一阵急雨刚停,怒火中烧的作者,站在楼台高处,凭栏远望。他看到失去的国土,想到重陷水火之中的百姓,不由得“仰天长啸”。

这首《满江红》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忧国忧民的忠臣义士形象。

至于岳飞写作这首《满江红》的具体时间,尚无定论。但是它反映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情、处境,与岳飞的生平经历大体一致。

当时作为“主战派”重要代表的岳飞,勇于抗击金军、收复国土,却受到“主和派”的一再阻挠,导致国土得而复失,前功尽弃。因而他满怀悲愤,“壮怀激烈”。

岳飞从小胸怀大志,带兵抗金时正值年富力强,而且是著名的青年将领。“三十功名尘与土”,作者年已三十,功名如同尘土一样微不足道。

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情怀之下,作者殷切渴望上阵杀敌、收复国土,洗刷宋朝的“靖康之耻”,这才算是对得起国家,也算是没有虚度此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首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雄壮的英雄气质,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发图强的精神。

从文学角度讲,这首词气势雄奇,笔力沉厚,脉络清楚,感情饱满、丰富,人物刻画生动。而且朗朗上口,有节律之美,不同凡响,具有音乐艺术美感。

明代戏曲理论家沈际飞评价道:“胆量、意见、文章悉无今古”。

清朝著名词家陈廷焯评价道:“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莫等闲’二语,当为千古箴铭”。

因而,这首词成为反侵略战争的中国古代文学名作,千古传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例如抗日战争时期,这首 《满江红》被谱成歌曲,广泛传唱,对爱国军民起到了巨大的鼓舞和感召作用。

虽然这首 《满江红》是否为岳飞所作还存有争议,但我更倾向于其作者就是岳飞,词与人很匹配。

其实,话说回来,即使这首词并非岳飞所作,也不影响岳飞精忠报国的千古英雄形象。对于岳飞来说,

这首词只是锦上添花。

何况,岳飞文采非凡,有其它一些作品足可成名。

03

岳飞的艺术才华超群

岳飞出生于一个普通农家。传说他出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而父母给他取名飞,字鹏举。

岳飞也从小以此自勉,“少负气节”,抱负远大。

记载岳飞生平的《金佗稡编》卷四《鄂王行实编年》中记载:

天资敏悟强记,书传无所不读,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或达旦不寐。家贫,不常得烛,昼拾枯薪以自给。然於书不泥章句,一见得要领,辄弃之。为言语文字,初不经意,人取而诵之,则辨是非,析义理,若精思而得者。”

这是说,岳飞自小勤奋刻苦,博览群书。而且他天资聪颖,不死读书,主要目的是了解书中精要之义即可,并且有独立的辨别、思考能力。

后来在戎马生涯中,岳飞经常手不释卷。不少史料中都有他读书好学的记载。

南宋初期的军事将领中,岳飞的文学才华已被称誉。

《金佗稡编·鄂王家集序》中记载:

其中心之所蕴,谋略之所施,往往见于表奏、题跋、吟咏之间。”

南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春,岳飞率军驻屯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时,顺便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一首《满江红》;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这首词由作者登上黄鹤楼所见之景发端,追忆了北宋国都汴京城的繁华,再想到眼前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情景。最后畅想以后抗击金军得胜后的欢乐之情。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以及光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它与《满江红·怒发冲冠》异曲同工,只是这首是抒情感怀之作。


当岳飞准备北上灭金、大举收复中原时,“主和派”对其大加干涉和阻挠,迫害“主战派”人物,多名将领被罢免、杀害。抗金复国的有利形势,有前功尽弃的危险。

在这种背景下,岳飞写了一首《小重山》。这也是一种词牌。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首词以秋季深夜景色切入,写出了作者对时事的隐忧,内心的极度郁闷,以及对投降派的愤懑。


南宋文坛盛行词作。除了写当时流行的词之外,岳飞留存于世的也有一些诗作。

岳飞率兵驻防池州(今安徽省池州市),游览齐山的翠微亭时,作诗《池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法,抒写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热爱。

岳飞还写有一首《题池州翠光寺》:

爱此倚栏干,谁同寓目闲。

轻阴弄晴日,秀色隐空山。

岛树萧疏外,征帆杳霭间。

予虽江上老,心羡白云还。

这也是一首写景诗,也是含蓄隽永的明志之作。


金军将领兀术南侵,抗金名将张浚被南宋朝廷委以重任,北伐迎战。岳飞为张浚送行时,作诗《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这首诗颂扬了张浚指挥有方,号令畅达,军威震撼天下。这首诗突破常规的赠送离别之作,而是一首雄伟嘹亮的壮行曲。

当抗金局势一派大好时,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却准备与金国议和。在青泥市(今江西新干县境)萧寺的岳飞,便在墙壁上题写了《题青泥市萧寺壁》: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这首诗表达了收复失地、洗雪宋朝之耻的坚定信念,自己的功名无所谓。从而体现了作者高洁的人格和节操。

岳飞还有一些诗词作品,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岳飞是著名军事将领,但是自小受文艺熏陶,也有文人情怀。这种文武兼备的“儒将”风采,在他的这些作品里有集中反映。

他忧国忧民,满腔激情,在战场屡立战功,豪情万丈。然而也受到朝廷人事的羁绊,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因而就有悲愤之情。

凭这些诗词作品,岳飞足可担当得起诗人、词人的桂冠。

另外,岳飞的艺术才华还体现在书法方面。

史料记载,南宋大臣薛弼奉命安抚“岳家军”,在军中呆了一年多。

由此,他回禀宋高宗,岳飞经常练习书法,在旅途的船上还“自习小楷”,“凡密奏皆飞自书耳”。

《宝真斋法书赞》记载,岳飞仰慕苏轼的书法,师承“苏体”,笔法纵逸。

流传于世的岳飞书法作品,有《书谢朓诗》、《前后出师表》、《吊古战场文》、《凤墅帖》等。

有学者认为,《前后出师表》书迹是后世人的伪托之作。

其中,《吊古战场文》里的“还我河山”四字流传很广。

民国初年,文字学家周承忠从《吊古战场文》碑拓中集合草书“还我河山”四字,刊登于《中国形势一览图》的扉面上,后又被《东方杂志》转载,成为抗日救亡的激励号角。

于是,“精忠报国“、“还我河山”与《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起,成为岳飞精神的象征符号,也成为激励中华儿女的精神武器。

(转发此文读者-夜吟月寒.爱莲感言:(1)满江红中描述的战争带领部队不分寒暑、不分日夜,急驰前线,为的是抢占杀敌先机“八千里路云和月”;不顾自己三十几岁已有的功名,有功名也只等闲看,主要是实现驱逐匈奴收拾旧山河的心愿!请问这样的用词,这样的心境,难道是一个没有亲身经历的文人能写出来么?请质疑词不是岳飞所写的人多想想吧?(2)因为朝庭打压加上奸臣当道,连百家姓中都找不到“岳”姓,这是我亲身经历,在20多年前我去到桧计山旅游,领略一下书法家王曦之写的第一行书中的《蘭亭序》的名山,那里有卖百家姓的,我卖了蘭亭序和百家姓,旅馆休息来翻看却找不到“岳”姓,那时还没有现在的微信。我后也问过身边读书人,他们回答是当时谈岳姓就心颤抖,岳姓或被奸佞们有意剔除姓谱。后来岳氏一族一直没振兴,谁也没注意到百家姓谱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