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人学是在人道主义争论中诞生的

 淘沙金 2023-01-25 发布于湖北

人学对人不但要进行静态的横断面的解剖,而且要进行动态的纵剖面的考察,也就是要考察其发展。

人的发展同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样,不是杂乱无章的事实积累,而是有规律可循的。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人的规律的研究,是人学研究薄弱环节,前人的成果不多。

人学对人不但要进行静态的横断面的解剖,而且要进行动态的纵剖面的研究,也就是考察其发展。

文章图片1

各种人的科学应提供人的各个方面的发展细节,人学则应提供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也就是人的发展的整体图景,简称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包含两种发展,一种是个体的发展,一种是作为类的人的发展。但不管哪一种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发展。类人猿演化为人不是单个的猿演化为人,而是猿的社会演化为人的社会。

人的社会诚然是由个体的人构成的,没有个人也就没有社会,但历史上并不是先有个人,然后再由个人组成社会。个人始终是在社会中出生、发育、成长和发展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历史前提。因此,我们首先简略论述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

文章图片2

中国传统文化中无疑有丰富的关于人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也有很多关于人的思想,但在中国80年代以前一直没有人把人本身作为一门学科的对象来研究,没有从整体上研究人及其规律的人学。

20世纪下半叶西方思想界和前苏联理论界均已提出人学研究的任务。由于他们不区分人道主义的两个方面,他们所说的人学,与人道主义在实际上无明显的区别。

在他们看来,人学当然就是人道主义的,人道主义之外也没有什么人学。这种观念在中国也颇流行。笼统否定人道主义的人们也认为人学与人道主义是一回事。

在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有一些论述杰出历史人物的内容,但没有人学,因为既然人学被等同于人道主义,当时的理论界就不会接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单列一门人学。

改革开放以后,赞成人道主义的人也把人道主义等同于人学,当然也认为没有必要建立不同于人道主义的人学。

文章图片3

把人学与人道主义区别,建立对人作整体研究的人学,是从区别人道主义的两个方面的观点引申出来的。

前面已经谈到过,把人道主义区分为人道原则和人道史观的实际上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他们把人道史观和人道原则区分开来,并否定人道史观、保留人道原则,才从唯心史观转向唯物史观、从空想社会主义转向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他们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历史观变成科学,其中就逻辑地蕴涵了把人学变成科学的可能性。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后来的理论工作由于革命的需要主要集中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的问题,研究如何改造人类社会。

他们关注的理论焦点是阶级、民族、无产阶级革命和人民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人类解放等等群众性问题,而不是人学问题。因此,在后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队伍中,除了人道主义流派而外,很少有人专门谈论人学的理论问题。

中国80年代人道主义讨论区分了人道主义的两个方面才解开了这个结,提出了把作为整体的人作为科学对象来研究、建设科学的人学的问题。这可以说是中国人学研究的理论前提,同时还有实践的前提。

文章图片4

改革开放调动了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理论界日益关注人的各个方面,人的主体性、人的实践、人的才能、人的权利、人的品质、人的个性、人的教育、人的管理、人的使用等等,日益成为理论研究的生长点。

这些基于人的实践而出现的人的微观的局部的研究呼唤着对人的整体的宏观的综合研究,也就是人学研究。因此,人道主义争论逐渐停息以来,理论界很多人士都发出了应该建立和建设作为一门学科的人学的呼声。但是,人学是什么?人们的看法颇不相同。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人学,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核心和归宿,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唯一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研究人以外的东西,不研究与人无关的东西。

这种观点把世界观(本体论)、自然观排斥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把人学与哲学完全等同起来,不是取消人学,就是取消哲学,这对哲学与人学的建设与发展显然都是不利的。

文章图片5

另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则把人学看成一种严格意义的学科或科学,认为它具有明确的对象,也就是作为整体的人,从人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过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得出人学的一般范畴、原理、规律,形成有严密逻辑的思想体系。

具有这种观点的学者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出版大量论文和著作,其中包括全面系统介绍阐释和研究人学的词典、教材、专著;许多高校开设了系统讲授人学的课程,供学生选修;成立了若干全国性或全省性的群众性人学学术团体;有的高校建立了人学学术研究机构。

人学已逐渐形成为一门得到理论界承认的学科。按照这种观点,人学是一门学科或科学,而不是一种主义。

从事人学研究的学者,可以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在理论内容上吸取和包含人道主义的合理因素,但不把它归结为人道主义或等同于人道主义。

当然也可以采取不同的立场。人学上的不同学派完全应该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自由研究和讨论,以促进人学的繁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