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会公正的理论逻辑

 淘沙金 2023-01-25 发布于湖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不断追求社会公正的现代化。公正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公正是指人们对社会关系的伦理评价,使个人权利和利益能够得到较为充分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中心,既追求效率,又兼顾公平,最终通过分配公正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共富。

经济基础决定社会公正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政党掌握国家政权后,它最主要最根本的任务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厚植公平正义的经济基础,才能最终实现社会公正。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公正具有历史性。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公正的理解、认识和诉求不同。生产关系决定公正理念,不同生产方式中的公正理念是不同的。公正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公正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公正的实现程度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生产是分配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建立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社会公正才能真正实现。离开生产力发展水平,抽象地谈论公正,没有意义。一个社会的公正理念是随着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新发展阶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心,为公平正义的实现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公正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成熟程度。反过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成熟程度对公正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发展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首要条件,社会层面的公平集中体现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结果公平。公平的最本质要求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权利公平为社会公正提供了必要保障。社会的发展就是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实现权利平等的前提条件是规则公平。结果公平体现的是收入分配合理。没有机会公平,不可能有规则公平;没有规则公平,也不可能有结果公平。

立足新发展阶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兼顾效率与公平,这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懈追求。在新时代,公平与效率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效率的要求。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公平问题。两者的关系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理解、认识和把握,不能脱离实际,超越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在经济体制转型、社会结构复杂多变、利益格局深度调整、思想观念多元激荡的背景下,应逐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良性均衡发展,决不可急于求成。把握好度,既适度追求较高的效率,又要保障相对的社会公正。

公正与效率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效率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础,公正是提高效率的前提,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性和客观性,把追求和提高效率放在首位;又考虑到社会公正的目的性和必然性,努力实现公正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公正的核心精神是既兼顾公平又体现正义。实现公平正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崇高社会理想的执着追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遵守的原则。公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消除不公正,实现社会公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的公正;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逐步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的公正。

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是制度建设。要积极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设计的创新,努力在实践中破除人为因素对社会公正造成的不利影响,充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国家应该为社会公正的实现提供科学的制度安排和保障,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制度环境,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共同富裕体现分配公正原则

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公正的重要标志是看分配是否合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彰显了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公正在经济领域表现为分配公正。社会化生产是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中间环节。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一定的分配关系只是体现了历史规定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历史性质体现了分配关系在历史上的发展变迁,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在分配领域的集中表现。分配公正的实现,取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成熟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分配公正,坚持以劳动所得分配生产成果,同时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坚持既兼顾效率又重视公平的原则。既兼顾公平,又追求效率,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中心,更加关注社会公正,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共富。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促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发挥再分配调节功能,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提高精准性。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逐步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发展成果共享、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价值目标。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其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和经济社会的不平等,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致力于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

共享发展,解决的是公平正义问题,实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整体上看,要求全民共享。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从内容上看,要求全面共享。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从实现途径上看,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从推进进程上看,要求渐进共享。共享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必须立足国情,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思考设计共享政策。四个方面相互贯通、相辅相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