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深度揭秘《红楼梦》(中)

 爱知读书馆 2023-01-25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三:贾宝玉失玉前后为什么判若两人?

    至今,研究《红楼梦》的人对贾宝玉的来历说不清。有人认为贾宝玉是石头,也有的人认为是神瑛侍者本体。

    都说对了一半,这涉及到修炼界的密中之密“夺舍”。

    《红楼梦》开篇就明确说明神瑛侍者转世修炼,石头随行了愿。书中最后一回有如此对话:

    雨村道:“既然如此,现今宝玉的下落,仙长定能知之。”士隐道:“宝玉即宝玉也。

    那年荣宁查抄之前,钗黛分离之日,此玉早已离世。一为避祸,二为撮合从此夙缘一了,形质归一,又复稍示神灵,高魁贵子,方显得此玉那天奇地灵之宝,非凡间可比。

    前经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带下凡,如今尘缘已满,仍是此二人携归本处,这便是宝玉的下落。”

    这段话说的很明白:

    宝玉在荣宁查抄之前,钗黛分离之日此玉早已离世。

    那么问题是宝玉离世以后,谁是宝玉?这个问题其实连贾雨村都不知道,只知道“十之四五”,也就是稀里糊涂的知道一半,究竟如何?

    我们必须要了解修炼界讲的什么是“夺舍”。

    什么叫夺舍?为什么要夺舍?

    舍,指人体,修道必须要有人体,否则修炼不了。

    石头、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下市与普通生命不同。一般转世为业力轮报,是神依这个人的业力多少具体安排,自己说了不算。

    上届生命带宏愿来世的则不同,怎么安排要依照这个生命的第一志愿!

    这是人转世与神转世的不同。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是了仙缘的同时,要提升自己证悟更高的境界与果位。

    石头来世的愿望是什么,看看下面《红楼梦》第一回的这一段:

    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

    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怂级*,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

    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

    以上从《红楼梦》原文看到,石头的转世的第一心愿是“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这和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来世的目地截然不同。

    书中这句: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怂级,无中生有之数也。

    这是什么意思?不同境界的生命,当他们的心清净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其不纯正的那些因素就会出来表现,这就需要进一步净化和提升了。

    人间是修道最好的场所,为什么神仙都不敢来世?

    因为转世以后要抹掉这个生命的一切记忆和能力。人为身外之物的利益执著而勾心斗角。

    物欲与滥情、人的观念最容易把人毁在其中,来了就回不去了!谁敢来呢?

    神瑛侍者转世以后,也面临这个问题,这就是神瑛侍者转世降生时口中含一块“通灵宝玉”奥秘之所在了。

    “宝玉”是上届的神灵,“通灵”就像附体一样控制着贾宝玉。

    这样一来石头转世的“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心愿可以完成的同时保护着神瑛侍者可以转世不入。

    神瑛侍者,这期间只是肉体中不管事的旁观者。

    宝玉上“莫失莫忘仙寿永昌”提醒神瑛侍者,警示其只是观事观人心而洁身自好!待机缘成熟了断与绛珠仙子恩怨。

    也即是说:神瑛侍者转世直到玉失之前这段时间,神瑛侍者的人体是那块宝玉控制的,这叫“夺舍”!

    宝玉离身以后,神瑛侍者不管身体不行了。


   
这之前神瑛侍者不愿意入世,所以当家做主以后表现的性情与那块石头完全不一样。老想着出家,不爱和丫环女人开玩笑,人们认为是神智迷失。

    其实,这个时候的宝玉不是那个假货而是货真价实的眞料了。

    本系列一共八篇,系统的阐述了佛道两家深层次的秘密。

    大道无形!《红楼梦》包涵的佛道两家的至理,曹雪芹其实就是走文道修行的大道。

    历史上有李白、苏东坡等都是这类人。不然,不可能知道《红楼梦》揭秘那么多的天机。

    真正的大道是与大众一样生活和工作的,内心严格要求自己同于光而和于尘,人们从表面看不出来。

    只是觉得这个人非常好,不入流。

    我们先揭示曹雪芹真实身份。然后,再继续下面严格按照原著精神内涵而论述。

    四:妙玉为什么修道失败?

    谈妙玉为什么修道失败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真正的修道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以及为什么要具备这样的品质。

    为表达明白,本人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优缺点来论证,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一对比就清楚了。

    修道,是人间最艰难和高尚的事!

    人生生世世六道轮回的转世中,为生存造下债业如山,欠债是要还的,欠命一样的要还。

    修道要离开三界了,那过往的一切债主都要上门要债,加上满身的情欲和各种观念要清除,这些情欲和观念也是生灵它们会干吗?

    因此一个人入道,马上面临还命索债的问题!

    这就是修炼人千魔万难的来历,脑中的私心杂念千奇百怪的干扰,就是心魔的扰乱。这背后,都是有因素的。

    一个真正的修道人要具备唐僧为取经度众生的那种明知前面千难万险、万魔阻挡之九死一生还坚定不移的大善信念。

    唐僧为什么能为人之师?

    就是这种大善宏愿的可贵,千万里挑一,修炼如初可成正果。

    真正的道者还要具备孙行者火眼金睛的理性,具备那种大无畏、横扫妖魔的精神与能力的同时,要有猪八戒的憨厚老实体现的宽容大度与沙僧、小龙马的吃苦耐劳、埋头苦干的精神。

    万事万物都是阴阳相辅相成的,每个人有长处同时也就有其短处之弊端,唐僧师徒也是如此。

   修道过程就是升华与圆满自己的佛性,清除魔性弊端的过程。

    唐三藏的缺点就是肚子里装着佛教三藏万卷经书,肉眼凡胎看不到真相。法号玄奘,玄意思是超高、超常的道理,奘的意思是大与壮,也就是要透过经书的字面悟看不见高层次的玄机和大智慧。

    孙行者有大能力,守真从一认死理,正是如此又容易自我太强而自负,心猿意马的骄傲自满好摆显。

    表现起来就是缺乏慈悲之柔性,要放下自我至无私无我而“悟空”,修出大慈悲心才能提升悟真的层次。

    猪八戒表面憨厚老实,骨子里确被情欲迷失在人中而不愿意醒悟。因而缺乏智慧是个反应迟钝的呆子,缺乏大能,是一个调节情绪的角色。

    情色欲望太重六根不干净。因此,要严守八戒的同时克服懒惰,法号悟能。

    沙僧能吃苦耐劳,只是根基浅而木讷,修智慧能达到的高度有限。

    挑担行脚吃苦能“劳其筋骨”积德消业,还要在“苦其心志”修清净心上下真功夫,法号悟净。

    《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的优缺点理清以后,我们会发现:

    这师徒的优点,包括对救度众生而不畏生死大善的信念、坚守真理的刚强、宽容与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忍性这三要素是互补圆融,缺一不可。

    我们再看看那妙玉,她具备真正修炼者的品质吗?

   一点都没有!唐僧师徒的缺点却一个不少。

    妙玉日常喝茶用的杯子名叫绿玉斗,妙玉曾说:“贾府也找不出来。”

    书中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写了这么一件事:

    一日,贾家来了一位乡村老妪刘姥姥,带来了乡村野味,还讲了些乡野趣话,贾母十分开心。于是率众儿孙到大观园设宴,宴后众人游大观园,游到栊翠庵,贾母告诉妙玉:“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窖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茶是上上品老君眉,水是旧年存放的雨水。贾母吃了半盏,余下的递给刘姥姥,刘姥姥一口饮尽。

    后来妙玉特意吩咐下人,将刘姥姥用过的茶杯扔到外面。

    贾宝玉感到扔了那茶杯实在可惜,于是求妙玉:“不如就给了那贫婆子吧,她卖了也可以度日。”妙玉想了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我没有用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给她。”接着吩咐下人拿走。

    妙玉又把宝钗、黛玉的衣襟一拉,把二人带到一间雅净的耳房,这时宝玉也悄悄地跟了来,妙玉重新泡茶。

    妙玉拿出两只杯,只见杯上镌着三个字,后有一行真字“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于秘府”一行小字。另一杯形似钵而小,有三个垂珠篆字,“点犀*”,而沏茶用的水更是奇巧,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用花瓮封上口,深埋地下,五年后取出沏茶…”

    上面行文,可见妙玉奢华的程度,完全是一个安然富足人家大小姐的模样。

    仅仅对刘姥姥的态度而言,妙玉也不如贾宝玉,这哪是出家人的心态?

    《红楼梦》接着写道:

    “一天,宝玉去看四妹惜春,忽见妙玉也在,正专心下棋,妙玉猛抬头,看到了宝玉,宝玉忙问候,妙玉忽然把脸一红也不答言,低了头只看那棋。宝玉自觉造次,连忙陪笑道:“倒是出家人比不得我们在家的俗人,头一件是心静,静则灵,灵则慧。”

    宝玉尚未说完只见妙玉微微地把眼一抬,看了宝玉一眼,复又低下头去,那脸上的颜色渐渐地红晕起来。”

    接着书中又写道:妙玉当晚回去,坐到三更过后,下了禅床,出到前轩,但见云影横空,月华如水,独自凭栏站了一回,忽听房上两个猫儿一递一声嘶叫,“那妙玉忽然想起日间宝玉之言,不觉一阵心跳耳热,自己连忙收摄心性,走進禅房,仍到禅床上坐了,怎奈神不守舍,一时如万马奔腾,觉得禅床便晃荡起来,身子已不在庵中……”

    妙玉自心生魔,中邪了。

    再后来就被强盗盗取生死不明,书中最后交代可能跳海自杀。

    仅从上面书中记载的皮毛,我们看到的妙玉是一个懂享受、爱面子、有洁癖、情欲较重、有才气的六根不净的才女。

    人出家,她的身子和思想都没有出家,不守清规戒律出家就是假,那是她新奇雅致的生活方式,其修行完全是一个玩票性质的票友。

    但是,从她跳海也不从强盗的行为而言,也是一个品行孤傲、个性高洁的才女。

    这样的女子如果不出家也许是人间一等一的上品人物,出家就沾染佛门名誉了。

    说起来,妙玉的假修行真享受的结果也是给后来的贾宝玉一个教训!惜春不出家宁愿死的表演也是给宝玉看的,为的都是坚定宝玉求道的决心。

    “金陵十二钗”配角,皆如此。

     五:甄贾宝玉之谜

    人们对生活的感受是大致相同的,区别是悟性的高低与有无。

    有的人一点就透,有的人执迷不悟。

    我们每一个人,如果你静心看《红楼梦》的时候,你也许会发现,《红楼梦》中各种性格各异之人物的那种思想活动与状态似曾相识。

    也许就是你及身边同事、亲人、恋人等之曾经与现在的状态。

    本人上面“二:情为何物”一篇中已经说明了“三界”的一些情况,那不是虚构的,而是亿万年不变的真实存在!

    比如:三界是情为水的大容器,这个容器中的一切层次与境界的生命,就像水中红的鱼一样,是为水也就是为情而活着的。

   只是境界不同造成的生命生存与物质存在的形式与状态的差异而已,这是三界这个容器的实质。

    情是万古不变的,包括人情的表现。改变的是社会形式、状态与文化背景的变迁造成的道德水准的不同。

    这就是为什么看《红楼梦》会发觉:

    怎么《红楼梦》中人物的涉及父母、夫妻、父子与亲朋好友的情感之感受是那么的真实,身同感受的愿因。

    这就揭示了《红楼梦》另一个谜:

    《红楼梦》就是曹雪芹真实再现了情具体体现在人这一层面,不同年龄阶段与社会阶层的实质,还原了情魔与色欲是怎么控制人的。

    因此,才有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之开悟。

    通过《红楼梦》,你可以看透情与色欲的实质与具体表现,启悟你的本真与本性从色情中摆脱出来!

    甄宝玉是谁?其实,甄宝玉就是那个石头如果不离开贾宝玉,他和宝钗结婚的结果。

    就是沦落为逐步被物欲与功名掩埋的甄宝玉,永远回不了来世之前的境界了。

    《红楼梦》最后一回甄士隐与贾雨村说的很明白:

    “宝玉,即宝玉也。那年荣宁查抄之前,钗黛分离之日此玉早已离世。一为避祸,二为撮合.....。”

    石头离开贾宝玉的一个原因就是“避祸”!为什么?这个和石头下世时的心性境界造成的本愿之“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有关。

    也是为什么《红楼梦》多次提到这个宝玉有“下流的痴病”的原因,这个下流痴病也就是人们说的花痴。

    《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宝玉睡在秦可卿的床上,梦中在“太虚仙境”遇到唱“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之曲的警幻仙姑。

    那仙姑笑道:“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因近来风流冤孽,缠绵于此处,是以前来访察机会,布散相思。

    今忽与尔相逢,亦非偶然,此离吾境不远别无他物,仅有自采仙茗一盏,亲酿美酒一瓮,素练魔舞歌姬数人,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试随吾一游否?”

    宝玉听说便忘了秦氏在何处,竟随了仙姑至一所在,有石牌横建,上书'太虚幻境'四个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乃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四个大字道是:'孽海情天'。又有一副对联,大书云: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宝玉看了,心下自思道:“原来如此。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何为'风月之债’?从今倒要领略领略。”

    宝玉只顾如此一想,不料早把些邪魔招入膏肓了。

    这个时候的贾宝玉已经自心生魔,招'古今之情’、'风月之债’之邪魔严重的“病入膏肓”,他从此就得花痴病了。

    书中接着写道:

    又听警幻笑道:“你们快出来迎接贵客!”一语未了,只见房中又走出几个仙子来,皆是荷袂蹁跹,,羽衣飘舞,姣若春花,媚如秋月。

    一见了宝玉,都怨谤警幻道:“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的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

    为什么书中这一段那些仙子看不起贾宝玉?她们欢欢喜喜的以为是绛珠仙子,要知道神瑛侍者可比绛珠仙子的地位要高地多!

    这是因为这个时候的贾宝玉不是神瑛侍者的生魂在管理,那块石头的境界低下,仙界的人都看不起。包括这个警幻仙姑也一样,所以老是对着得花痴病的贾宝玉冷笑。

    这之后,警幻仙姑讲明一番道理,说明贾宝玉之珍贵在于其“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等语。

    这个时候的贾宝玉和猪八戒这个呆子差不多,再授贾宝玉男女云雨之术,而贾宝玉醒来马上就和袭人丫环演示了一番。

    从此以后的贾宝玉只要是金童玉女不分哪家哪府的都要亲近,痴病就越发严重了,这样的货色结婚以后的情况就如我们通常看到的差不多。

    现代一些少男少女们,年少的时候也是山盟海誓的纯情,看着也很可爱与感人。但随着入世深浅以后就变了,山盟海誓成笑话,取而代之的就是名利与贪婪了。

   古往今来,年轻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迷惑是一样的。

    情魔对年轻人的迷惑毒害,就象贾宝玉的密友秦钟誓死留给宝玉的遗言显示的那样。

    《红楼梦》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中写到:

    (秦钟)哼了一声,微开双目,见宝玉在侧,乃勉强叹道:“怎么不肯早来?再迟一步也不能见了。”宝玉忙携手垂泪道:“有什么话留下两句。”秦钟道:“并无别话。

    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了。

    为什么秦钟变现实了?因为秦钟爱恋的在水月庵当尼姑的智能被他花言巧语的骗到手。

   没想到小尼姑动真情,最终竟然害得痴情的小尼姑到家中寻他被秦钟父亲撞见赶走!小尼姑身败名裂、下落不明,秦钟老父亲也气死、死不瞑目。

    秦钟到死才有所感悟,留下“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的遗言就匆匆走了。

    可见情魔致害能深入骨髓,病入膏肓以后不撞南墙是不会回头的。

    《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警幻便命撤去残席,送宝玉至一香闺绣阁之中,其间铺陈之盛乃素所未见之物。更可骇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

    正不知何意,忽警幻道:“尘世中多少富贵之家,那些绿窗风月,绣阁烟霞,皆被淫污纨绔与那些流荡女子悉皆玷辱。更可恨者,自古来多少轻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为饰,又以'情而不淫’作案,此皆饰非掩丑之语也。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皆由既悦其色,复恋其情所致也。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

    宝玉听了唬的忙答道:“仙姑差了。我因懒于读书,家父母尚每垂训饬,岂敢再冒淫字?况且年纪尚小不知淫字为何物。”警幻道:“非也。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淫滥之蠢物耳。

    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今既遇令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是以特引前来,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

    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说毕便秘授以云雨之事,推宝玉入房将门掩上自去。

    如警幻仙姑所言,贾宝玉痴情但不邪,这个“痴”才为真情,不至入邪而为达目地而不择手段的花言巧语骗人以足欲。

    毕竟石头入世不是犯错误掉下来的,而是想体验一下人生富贵与温柔闺房之乐趣。

    那个秦钟则差多了,竟然和出家人小尼姑胡来,这简直就是邪到家了!直到临死的时候才有觉悟后悔晚矣。

    其对贾宝玉之劝善遗言也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给宝玉留下了一个警示,这是秦钟这个配角的戏份,演完了也就是卸妆下台,归位了。

    由此可见,一个神瑛侍者修炼,上天做了多么仔细的安排,真可谓无微不至、尽善尽美。

    当神瑛侍者主宰贾宝玉身体的时候,这个宝玉的表现怎么?

    《红楼梦》一 一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 送慈柩故乡全孝道”中,这个贾宝玉梦中到了“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的太虚幻境之“真如福地”,也看到了“金陵十二钗”的正负册,其表现如何呢?同是太虚仙境,那石头宝玉看到的太虚仙境之“孽海情天”门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与神瑛侍者贾宝玉看到的太虚仙境之“真如福地”门对联:“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相映成趣。道分阴阳,演化为正邪,前者误入歧途,而后者归于正道,其差异与结果都在这两副对联之中了。

    《红楼梦》第一 一六回中的几幅对联意义非凡,本人在“系列之七:《红楼梦》揭示的人生意义”中再仔细解释。

    石头离开贾宝玉的第一个原因是“避祸”,第二个原因是“撮合”,也就是“撮合”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了仙缘。

    贾宝玉与宝钗的婚姻表面看对林黛玉不公平,实际是为了情魔绛珠仙子而了愿。否则,林黛玉哪有理由流泪呢?

    受苦也是好事,那就是“苦其心志”的一部分!绛珠仙子下凡了愿归位以后身份就变成了“潇湘妃子”,这就是一个有正位的神仙了。

    那块顽石,回到原来的境界也是悟透人情之实质而智觉圆通。

    它记载的《石头记》为警示尘世之人唤醒一些人的本性与本真,也是一件功德无量之事,结局皆大欢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