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2022虎年一些门诊数据

 我想不出昵称 2023-01-25 发布于辽宁

从2021年12月开始,按照之前在瑞士答应的结石病医院院长邀请,回到沈阳出诊。

回国后的门诊日,应该是比较满的。远远高于2018-2020年在沈阳的门诊日。

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大致统计了一些数据。

个人门诊人次(畅生堂每周3个半天的门诊)共约7000人,其中为困难患者减免约1000人次;辽宁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每周1个半天门诊,共约500人次;使用线上平台共接诊患者2000人次。由于北京仅仅回去出诊了1次。

全年个人门诊量达基本接近1万人次。虽然每个门诊都是半天,每周共4个半天,但是基本接近工作量极限。

能到现场的患者南到杭州,东到青岛,西有西安,北有鸡西;线上有美国和欧洲的患者,日本,新加坡的患者咨询。每个地方的人群,体质不同,用药也在反复变换。开了方子,又时常感觉处方不够精炼;每次都是发出去处方,又撤回来加加减减。方子堆大了,要省钱,方子开小了,要效果。

一年下来,总算是完成了自己既定的门诊半月次均费用在500左右,感觉自己没有良心上的谴责,能给患者省点钱,也是我的一个心愿。

我十分鄙视把患者次均费用叫做客单价的说法。

这一年里,我又反复读了一些《伤寒》的注释,近现代中医大家的论述,读一次,有一次新的认知,又时常叹气,感觉前一天的处方开的不好。就这么诚惶诚恐中出每个门诊日。

有没有烦的时候?一定有。

这一年门诊,我经历了大致3个心理变化。

一个是回国后的不适应。因为在瑞士工作那一年,患者依从性太好了,基本医生说什么,做什么。而且毕竟我在法语国家,基本门诊沟通比较少,都是翻译帮忙,所以,都快丧失了语言技能。回国的头2个月,出诊讲话非常的费劲。总感觉自己给患者讲不到点子上。

第二个是从公立医院和高端私立医院到基层小医院的调整。个别患者就医明显感觉来者不善,问一些刁钻古怪问题,包括考医生或者让医生承诺类的问题。如果在之前的医院,我基本退号不看了,北京当时门诊,也基本没有这种病人。但是现在庙小位微言轻,自己又经历了一次内心的调整,就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学会跟患者共情和沟通。

第三个,就是要经得起诱惑。小医馆,私立民营,一定是要医生能吃饱饭。靠什么吃饭,那就是治疗手段。经不起诱惑,那患者费用不就得嗷嗷上涨啊。要对出诊的医院负责,更要对患者负责,自己使劲控制着患者费用,但是有时候,有一些真的太贵了,川贝敢开吗?不敢。山慈菇敢开吗?不敢。甚至酸枣仁、肉苁蓉也不敢开。那疗效呢?就得靠药物替换。冥思苦想,有时候患者看到我开方子突然不说话了,估计以为我不会看病呢,或者断线了,其实我再想便宜药。

一年门诊下来,在畅生堂门诊的使命也就结束了。2023年2月开始,门诊地点有了变动,还请大家关注本公众号的通知。

有人会猜测为什么要离开现在的门诊,多种考虑吧。但是重要的是,辽宁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的每周四上午门诊日是不变的。

有人说我可能待不住,走习惯了,也对。但是,我只要坚持住出门诊这一件事,我就认为自己是能坐得住冷板凳的。至于在哪里出诊,完全要看患者需求,药品,服务,流程,质量把控等。甚至包括患者跟我提的停车费劲,也在我考虑范畴。

兔年,门诊依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