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处方有时候也是一种无奈

 医之大者 2023-09-22 发布于吉林

今天在门诊的时候,听到外边一个老人对着一个年轻患者说,你的医生给你开的这个方子太大了,这个根本就不是好的方子。

俗话说的好“大方不精”,你看经方往往也就几味药,超过十味药的都很少,所以才称为经方,如果一个医生开的方子量特别大,里面的药又比较杂,那么这一定不是一个高明的医生。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中医方子大小的问题。

大处方之所以遭到一些反对是有原因的,首先大处方的价格肯定是比较贵的,一般人看病是很难报销的,如果因为看病而造成了经济负担,这是不应该的。

其次任何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中药也是如此,中药也不是绝对安全的,所以大处方意味着药物的毒性也会增加,意味着这个方子的副作用也会增大,不仅有时候会刺激肠胃,甚至会造成其他器官的损害,这些都是有很多临床实例可以说明的。

最主要的是,现代社会随着很多药材都是非天然的,大多数都是人工种植的,甚至里面加了很多的科技也很活,所以药材的质量并没有那么好药材中含有一些添加剂以及重金属,所以对于人体的副作用也会增加,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才会被发现,有很强的隐秘性。

而且在中医临床过程中,很多患者因为他的病很重,而且往往是在疾病的后期才会去看中医,所以在中医处方的过程中,往往会考虑到很多因素而给予很大的处方。

但是我的观点恰恰相反,越是病重的患者,越是慢性病患者,其他处方应该更为轻灵。

因为在现代社会,一个人遇到一些疑难杂症或者急危重症,往往会选择现代医疗系统的急诊科去治疗,而不是通过中医的急救方法,我们不能否认中医急救的价值,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现代医学在某些方面的长处。

历史上的一些名医,或者在第一批国医大师里面有几位医生,都是以大方子著称的,他开的药量大,而且方子也比较繁杂,所以见效也比较好,这是得到很多患者认可的。

所以方子的大小只有一个依据那就是患者的病情,甚至有的时候一些医生的用药习惯也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去做出调整,有些时候临床效果本应该很好的,但是因为药物剂量的问题,患者很难以接受,根本就没有办法去使用这些药物,那么也很难起到应有的临床效果。

在我们医院中医科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那就是很多患者一年,甚至在更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做到来医院复诊的。

新疆幅员辽阔,而且很多人活动并不自由,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去医院看一次病,这些客观的限制让医生也很无奈。

很难得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中医持认可态度,尤其是我在门诊接触到的年轻人,如果道理给他们讲清楚的话,他们是很乐意接受中医治疗的。

因此我在门诊开了方子,我经常跟患者说,一周的药其实可以按两周来吃,因为他们来一趟实在太难。如果一个慢性病只能吃一周中药,我想意义也没有那么大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