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吗?

 李香愚 2023-01-25 发布于广东

怎么“春节”二字却没在古代历史文献里出现过?上一篇我们刚说过《中国人为什么要过年?》,这么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其名称在历史上从未出现,不应该啊。好像哪里不对!图片

图片

图片

名称来历


也许是我太孤陋寡闻呢?赶紧查查“春节”的来历,原来这个名称(将农历一月一日称为“春节”)至今也就百余年历史,还是在袁世凯当政的那段短短时间内官方推行的。但农历一月一日过大节这个传统存续时间,可是以千年为单位来数的。
先说一段大家熟悉的历史:西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在海外惊闻他折腾的革命居然闹成了,赶紧跑回国。西历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图片

如果将自己穿越回去,设身处地放在当时环境下看待,笔者发现上述描述,显然是以事后的话语体系描述当时的事件——因为当时还没有采用西历。在当时人们看来,这“新闻”是这样的:

听说革命党造反啦,他们领头的武秀才(袁世凯)却不打算登基,因为他们还有一个领头的文秀才(孙中山)刚从花旗国回来,说是人家那儿厉害,都不兴当皇帝了,要当一个叫什么“大总统”的官,下个月(宣统三年十一月)十三日(就是后来所谓的“公历”1912年1月1日)就要上任啦。

下图为辛亥革命博物馆藏当时的革命党自办的《大洋报》↓

图片

注意报纸名称右侧日期标注为:“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九月初三日”,左侧日期标注为:“西历一千九百十一年十月廿四号礼拜二”——孙大总统就任前已经开始历法双轨制,排除了原来的“宣统三年”这种纪年方式。报纸头版头条的“社说”题目是“为全国人民致袁世凯书”。
 
中国历史上建立新朝代都有颁布新历法的传统,这次也不例外。在外面受日、米、欧影响颇深的孙先生基本上是全盘西化派,极力主张“与国际接轨”,要采用西方的“公历”,也就是格里高列历(其实也是从我国传出去的旧历法,关于该历法的来历和问题今后另外单独发文说明)。为此,在有反对者提出异议时,他甚至威胁不就任大总统!(参见《孙中山通令全国改用公历》,可长按此文章名称点“搜一搜”。
 

下图为孙中山与“国际友人”合影↓

图片

他的出发点应该是希望国家进步,只是选择的手段、路线是全盘抛弃华夏传统文化(要择手段啊,路线要选对啊)这种选择,放在当时环境下可能无法过于苛责,但如果百余年后的如今还有人主张这个手段、路线,恐怕……也只能呵呵哒了。图片

孙大总统的就职演说落款日期是1912年“元旦”。彼时,“元旦”一词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孙先生的做法等于“元旦”调到了西历1月1日——既然改了历法,元旦自然也挪过去。可惜,老百姓还是按照原来的历法在农历正月初一过元旦,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春节”,虽然当时还不存在这个名称。
 
文秀才孙先生就任的大总统确实很“临时”,只当了一个多月就交权给武秀才袁世凯了,但是“元旦”却着实被他移到了西历1月1日。两年后的西历1914年1月21日,中华民国内务总长朱启钤致时任大总统的袁世凯《定四季节假呈》:“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并获批“照准”。从此,西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农历新年以“春节”的面貌出现“元旦”“春节”双轨制延续至今,还好“夏节、秋节、冬节”的叫法被人民群众遗弃了
图片

取名者

这个朱启钤,光绪年间举人出身,总体倾向维护华夏正统文化,但他的提案让“元旦”一直被西历1月1日霸占至今。另外,“春节”和“立春”这个节气多数时候并不是同一天,总是让人觉得好像哪里不对——到底哪一天开始进入春季呢?实际上这个重合是有重大天文学意义的。详见下文。

下图为提出“春节”名称的朱启钤↓

图片

连历法也要学西方的,实在与学习先进技术搭不上边。想学习先进,总体上没毛病,只是区分颗粒度太粗,容易把糟粕也学来。还是那句话,在当时那个失去民族自信的时代,可能无法求全责备,毕竟连鲁迅那时也在唱衰中华文化,自己去学西医,还要取消汉字。


图片

恢复正朔


那是不是现在我们应该找回对自己历法的自信了呢?看看当时甩我们几条街的大英帝国怎么做的:

西历1924年2月5日,黄帝4621年甲子岁,立春正月初一,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天文台开始每隔一小时播报“世界时”。从历法专业角度来看,选择正月初一恰好与立春重合的这个甲子岁,说明腐国人霸占国际“授时权”的时机非常有讲究,还真看懂了我们的历法授时体系——其授时还是按照黄帝历、黄帝时!也就是我们口里的“老黄历”(农历是神农历法)!这个授时体系(以及地球时区划分)一直延续到现在!(参见汉天文学家王笑冬的《公历是西方教皇制定的格里历,春秋失序,为世界混乱根源 2038年以前要确定世界新历法——轩辕历》。)好你个黄发蓝眼的,这事反倒是真的一颗中国心,跟川建国同志有一拼了,严重怀疑他们收买了汉奸帮着干的,毕竟从徐光启那儿就开始了,以后再细查。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们非得要搞一套自己的历法吗?既然全世界已经通行了“公历”,何必添乱?

不像公斤与市斤只是各自选择的单位量不同,双方主观统一单位就方便交换,两者并无哪一个更符合客观规律,新历法还真不是单纯为了找点文化自信,而是要让人主观制定的历法更精确地描述宇宙客观事实。

华夏文化从来都是实用主义、现实主义,讲究的是遵循客观规律才能把事办成,才能“过上好日子”。华夏人都知道想要把事办成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这第一要遵循的就是宇宙的天时,这也是华夏文化的根基所在——锚定天地,首先就是锚定天文历法这个亘古不变的确定性。精确授时从来都是华夏科研所追求的,从伏羲时代分辨四季与八卦,到《吕氏春秋》分出八个节气,汉代《太初历》将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到郭守敬计算出1年是365.2425天,如果没有客观必要性,华夏先民不会闲得无聊生硬地搞出任何一套没用的历法。参见汉天文学家王笑冬的《为什么要提出宇宙银河历法“昆仑时”? 世界公历的新方案


图片

总结


“春节”这个实体是传统重大节日,但这个名称却不是传统的,说春节是传统节日,有名不副实之嫌。能恢复“元旦”最好,但更必要更彻底的解决方案是:启用更为精确的新历法和授时体系,乃至将来推行全球。这既是恢复文化自信的自然之举,也是给中华文明复兴垫一块重要的地基砖。



今天凌晨4点50分36秒立春了,我以前觉得怎么如此精确到秒,原来古人都有精确的天文计算。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