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榜题名〉(417) · 清朝 进士 翟化鹏

 南山友 2023-01-26 发布于广东

翟化鹏(1857一1926),字溟南,号鹿樵,山东济南平阴城里人。

翟化鹏出生刚三个月,父亲就去世了。父亲没有给他留下多少遗产,却给他起了一个很好的名字。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像鲲鹏一样,扶摇一上九万里。

母亲何氏含辛茹苦把翟化鹏抚养成人。翟化鹏弱冠(20岁)进县学,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各科成绩往往都是冠军。光绪十八年,考中2甲39名进士,散馆改刑部主事。54岁时升为员外郎。 曾纂修《平阴县志》,著有《樵语》、《鹿樵诗存》,编有《柳泉唱和集》等。

清光绪甲申年(1884),翟化鹏以五场第一的优异成绩登拔萃科(正常考试之外的特设科目班),乙酉年(1885)中举人。此年,翟化鹏28岁。此后,先后供职德平、汶上、堂邑、菏泽等地。光绪十八年(1892)中二甲赐进士出身第39名,与蔡元培同科,授翰林院庶吉士(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等事宜)。后,先后任刑部主事(司法部内的处级干部)、工部员外郎(中央部委里面的副司长)、记名总理衙门章京(总理各国外交事务的官)。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外务部榷算司主事(外交部财务司司长)。民国初年,翟化鹏在北京北洋政府任外交部佥事(分掌各厅、司事务,常兼任科长,地位则略高于科长。其实,是用他的经验整理外交资料)。

翟化鹏除幼年丧父之不幸外,一生境遇还是一帆风顺的。他虽未成为国家栋梁之臣,但能筮仕京曹,在中央部委混饭,亦实属不易。无论官职大小,翟化鹏始终做到两袖清风,这一点更是难能可贵。所以,纵其一生,翟氏的日子都过得十分清苦。

由大清到民国,朝代更替,翟化鹏人生也屡经变故,可谓阅历沧桑。特别是大清亡,民国兴,他被解职为民,生活陷入不堪之境。面对艰难境遇,翟化鹏都无不怡然处之,从不发荣辱得失之喟叹(这一点,很有点和圣柳下惠的味道)。

翟化鹏一生最爱的不是权、不是势、不是利,而是诗。兴之所至,托诸吟咏,以抒怀抱。在诗风上,他特别欣赏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以他的诗洗尽铅华,去尽雕饰,如芙蓉出水,既清新自然,又十分隽永,“凡有井水处”,皆能道翟氏词。

翟化鹏博学多识,有很强的记忆力。民国时,外交部改革,旧职人员多废。然,整理旧时档案,却变得甚为困难。无奈之下,外交部礼聘翟化鹏回部工作。当时,翟化鹏患有眼疾,但记忆良好,“凡有谘访,指示其处,毫无舛误,人咸服其长才”。

为了家计,在外交部供职之外,翟化鹏靠写应酬文字谋生。因眼疾日重,他让妻侄孙伟为之代笔。

为官廉正,次子春照往河南南召县任职县令,因家贫,翟氏变卖了5亩地,让儿携银前去。春照不负父愿,秉公断案,用自己的薪奉周济贫民。20世纪50年代毛主席晓知此事,大加赞扬。

翟化鹏的诗文:

清· 翟化鹏

1,肥城道中

行尽牛山又马山,一鞭风雪指烟鬟。

何须灞水桥边路,自有诗情在此间。

征衣初点雪花轻,一线天开又放晴。

拼得朦胧双病眼,饱看山色到肥城。

2,泰安道中小试归途作

朝别天门万丈霞,暮投邨落入桑麻。

夕阳欲下野烟起,开遍山田荞麦花。

过陶山下

昔我髫龄采芹藻,十年奔走陶山道。

今我白发重经过,山色依然如前好。

忆昔陶朱来此间,等闲系住五湖船。

千金坐拥寻常事,西施网得非偶然。

至今烟雨空蒙里,淡妆浓抹想容颜。

我来寻幽伤迟暮,言访古人埋骨处。

但见苍松郁郁横山椒,白雪茫茫迷樵路。

采香径与响屧廊,回首吴宫隔烟雾。

幽栖置酒空徘徊,幽栖寺名美人高士安在哉?

日暮乌栖牛羊下,我亦长歌归去来。

翟化鹏的书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