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感染80%,未阳的“天选之民”还会感染吗?新的感染点在哪里

 昵称UZWbF 2023-01-26 发布于海南

今年春节,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人头攒动、摩肩擦背的景象,各大旅游城市、景区人满为患,这是三年来第一次这样。旅游行业也出现了明显回暖的良好迹象。

文章图片1

这波疫情,感染了80%以上的人,感染速度连专家都想不到

我所在的城市是一个三线旅游城市,特别是古城游,今年终于迎来了大爆发的时刻。景区里人挤人,一个转身,一个回头,周边全是密密麻麻的人,这种迹象与之前疫情前,是可喜的似曾相识。三年了,人们都不敢出来,现在,全国疫情的高峰值已回落了。

文章图片2

全国这波疫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放开后,大概一个半月时里,从全国各省市公布的数据看,已经经历着三个高峰值。1月19日,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疫情发布会上表示,各省已经度过了三个高峰,这个我们也只能从医院发热门诊去判断和确认,当然,大多数人还都是自己在家里进行自我隔离、治疗的。这三个峰值出现的时间是:2022年12月23日、2023年1月2日、2023年1月5日。

全国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在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之后持续下降,到1月17日较峰值下降了94%,已经回落到12月7日前的水平。全国急诊就诊人数在2023年1月2日达到峰值,之后持续下降,1月17日较峰值下降了44%。全国在院的阳性重症患者人数是在1月5日达到峰值,之后持续下降,1月17日较峰值数量下降了44.3%。

一些专家都低估了奥密克戎的感染速度,以为会在春节再有一波大的感染高峰期,哪知,春节期间,现在是初四,可刚刚被感染到的人数却是低得很。

文章图片3

在我们当地,大概是元旦前后这段时间是“阳”的高峰期。我身边的人,包括同事、朋友、同学、亲戚几乎有六七成在这个时间段阳了。我是2022年12月25日阳了,2023年元旦这一天转阴了。距离农历新年还有20多天,刚好跟专家提到的要完全恢复得两到三周的时间。到大年三十,基本上都恢复了。我妈是在27号阳了,也是十天左右就基本上好了,但她年近70岁,恢复的速度不比我们。她“阳”的时候,在农村卫生站抓药吃,吃的药是红红绿绿,不过效果还挺好,听说村里很多人都这样好起来。后来,她还是觉得身体很虚弱,头有点晕,我请教医生,抓了三剂中药给我妈煎,慢慢地就开始恢复起来。年前,大街小巷的人流开始拥挤起来了,总算有了年的味道。

文章图片4

现在满大街都是人,过年走亲访友,都基本正常化了。虽然进入一些场所,人们还都是戴口罩,但是,在景区,以及吃饭、喝茶聊天的时候,大部分都脱下了口罩。那些捂紧口罩的,百分之九十都是进入决赛的人。所以,很多人都开玩笑说,现在,“阳康”的人在大街上大摇大摆,而“天选之民”很多都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敢出去到人多的地方。即使出去,也是小心翼翼,谨慎得很。有时连亲戚做好事请客都推掉不敢去呢!

未“阳”的“天选之民”,有什么秘诀呢?

现在,你的身边还有没有刚刚“阳”的人呢?几乎很少了,近一个星期,我的身边的亲朋好友,只听说过一个人阳了。其他的那些在第一波高峰期(元旦前后)没有阳的朋友,至今仍然未阳,他们依然是“天选之民”。

有两个原因:

一是他们平时防护得好,有些人到菜市场买菜,还戴着摩托车头盔呢,口罩就不用说了,更是不敢松开,即使在家人聊天喝茶时,也是捂得紧紧的。

文章图片5

二是可能是自身的免疫系统过于强大吧。专家不是说,未“阳”的人,有几个原因,一个是他们可能“阳”过,但症状很轻,连自己都不知道。确实这样,身边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那天,闲着没事,就戏说一个朋友说,你肯定阳了,天天跟另一个朋友在一起,而这个朋友“阳”了六七天。他不相信,于是,拿了抗原来给他测试一下,真的“阳”了,可他一点症状也没有。之后七八天,他像正常人一样,没发烧,连轻微的感冒症状都没有。

文章图片6

还有一种情况是,属于不易感的体质。这个目前医学界也没有定论,美国放开得早,据统计,到现在,仍然有百分之十的人还没有感染。我的一个小亲戚,在泰国读书,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在泰国来回穿梭,却泰然无事,居然也没阳过。国内放开之前,他回国,然后天天往外面跑,在身边的人接续感染后,他也安然无恙,至今仍是“决赛圈选手”。什么原因呢?有可能是体内真的具有天然的针对病毒的抗体,病毒一进去,就立即被消灭了,也有可能是其他的我们还未知的生理因素。

根据大连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数据新闻团队的调查数据显示,此次一共发放了593份调查问卷,寻找到468位“未阳者”。468名“未阳者”中,年龄在41岁~50岁区间的人数最多,有113人。年龄在61岁~70岁区间的人数最少,只有30人。468人中,60.47%为女性,39.53%为男性。

调查结果:

47.01%归因于防护到位,12.82%归因于运气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超过七成的“未阳者”能够做到膳食均衡;心理健康受到关注,“睡觉”“追剧”是很受欢迎的缓解焦虑的方法。想要挺进“决赛圈”的 几点建议:不吸烟饮酒、积极运动、接种疫苗。

文章图片7

现在,进入“决赛圈”的人还能被感染到吗?因为感染点好像是很少了。还有没有感染源呢?在哪些地方呢?

XBB毒株?

20天前,XBB毒株已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那时候,网上一则关于“XBB.1.5毒株在美国登顶,大家要囤点蒙脱石散、整肠生、诺氟沙星”的截图在网络流传,一时间,人们又开始紧张起来,特别是刚刚感染了奥密克戎的“杨康”们,更是紧张有加,因为出现了新的毒株,原来感染了奥密克戎形成的抗体很快就会失去作用了。不同毒株,再次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了。再有传闻,说感染XBB毒株后,人的身体更加虚脱,而且还会出现腹泻等新的症状,这可不得了,原本经过奥密克戎感染后,很多人都明显感觉到,这可不是什么“大号感冒”,而是确实地领略到了它的厉害之处。

文章图片8

而刚好在这个时候,XBB毒株在国内也已出现了。在这危急关头,国家卫健委出来说话了,对XBB毒株进行了全面的解读,而且也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就是告诉人们,目前在国内流行的主要是奥密克戎,而XBB毒株目前只是在美国等流行,国内已经建立起相关的检测机制,一旦发现,会第一时间公布。之前,新闻报道了国内已经累积出现了12例输入性XBB毒株,后来也出现了一例本土XBB毒株,但都难以形成规模性的传播,甚至连小规模的也不可能。

国外还有什么新的毒株呢?

国内这一波疫情感染的毒株主要以BA.5.2毒株为主,然后依次是BF.7毒株,再次是BA.2.76毒株,其他毒株占比在5%以下。当然,各个省市流行的毒株是各不相同。这一波疫情的高峰期已在一月初到达,目前虽然没有统计,但从周边人以及各地公布的峰值数据可知,感染人数少之又少。也就是说,国内的感染点已经很少了,当然还有一些重症的老年人。那么,国外呢?

我们以美国为例,2月和今年1月上旬占流行毒株的比例上升比较快的毒株是BQ.1、BQ.1.1和XBB.1.5变异株毒株。这些毒株目前还没影响到国内,1月8日国门大开后,国外的客流量也增大,但基本上都不会影响到我们。我们虽然监测到输入性病例,但没有本土病例。因而,在近段时间内要造成国内新一波疫情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但也不能忽视。

文章图片9

另外,泰国的德尔塔克戎变异株(XAY.2),也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之前,德尔塔克戎(Deltacron)也在我国监测到,但其变异毒株却未发现到。目前这种毒株感染病例数少,其特点也不是很明显,但病毒经过这么多轮的变异,也是趋向越来越弱的总体方向。这种变异株(XAY.2)已经在其他国家出现了一年,却未能形成有规模的传播,说明其感染力还是一般,要在我国造成新一轮的疫情可能性也不大。

文章图片10

新冠病毒自身变异的结果

我们最关注的是当前,也就是当前国内,新冠病毒变异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据中疾控公布,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23日,全国共报送10165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24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70.2%)和BF.7(28.3%)(表4-1)。共发现重点关注变异株11例,其中1例XBB.1、1例BQ.1.1.17、4例BQ.1.1、3例BQ.1.2和2例BQ.1.8。

新冠病毒变异的结果有四种情况:

1、自动“消失”,就像2003年的“SARS”一样。

2、长期存在,最后像普通的季节性流行感冒一样,冬季就会来临,与人类共存。

3、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不断变异后,病毒产生免疫逃逸功能,但致病性、传染性都大大降低,真正的无症状人群占大多数,少数人有症状。

4、也有可能“回光一照”,突然的病毒性增强、传染力增强,但这种概率很低。

结语:

目前,全国是一片祥和、温馨的大好景象,很多人“杨康”后,身体也恢复得差不多,新的一年里, 人们踌躇满志,誓要把疫情这三年的青春和年华拼回来。像旅游,春节也是红红花花,到处人山人海。三年了,大家都在自己的城市里,不敢出去。现在好了,可以出去旅游了,怎能不开心呢?但是,我们还是在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虽然感染点目前还不具备造成新一轮疫情的风险,但是,病毒也是狡猾的、残忍的,不少家庭也丧失了亲人。幸运的是,国家现在已建立起全面的监测机制,为我们的健康筑下了一道保障。

那么,那些未“阳”之人,还会有机会“阳”吗?就目前情况来看,也许进了“总决赛”了,就不分胜负吧,都是冠军吧!有没有可能呢?完全有可能,美国放开两年,有些人感染了三四次,但仍然有10%的人仍没“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