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夷狡诈,为患方深”,明末捍卫国家主权的澎湖之战,有何利弊

 思明居士 2023-01-26 发布于河北

引言:

在16世纪中叶以前,荷兰还在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下,直到1581年,才终于摆脱了殖民地的命运,赢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独立后的荷兰,也像曾经侵略过它的西班牙一样,走上了一条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道路,甚至将黑手伸向了明朝社会下的中国。

文章图片1

一、荷兰人强占澎湖列岛的原因:绝佳的地理位置、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

得益于航运体系的发展,荷兰的海外贸易逐渐兴盛,但这位后起之秀与老牌海洋强国西班牙分蛋糕的时候,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摩擦。

西班牙甚至对荷兰人关闭了国内所有的港口,使荷兰在欧洲大陆的海洋贸易遭遇了极大的阻碍。无奈之下,他们将目光投向了远在东方的亚洲大陆。

然而,通往东方的贸易之路并非想象中那么一帆风顺。因为在众多帝国主义侵略者眼中,东方世界遍地黄金,是一个尚未开发的无主之地,所以荷兰的加入无疑引起了他们的戒备和敌视。

荷兰与葡萄牙两国的舰队在爪哇和马六甲海峡,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海战,结果均以荷兰胜利而告终。荷兰人至此垄断了对东亚的海上贸易。

文章图片2

1602年3月,荷兰在亚洲成立了“东印度公司”,以对亚欧贸易进行更加妥善的管理。说是“公司”,它在形式上确实是一个股份制的有限公司,可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仅拥有自己的雇佣军、拥有一套独立发行的货币,甚至还可以与世界上其他国家订立条约,拥有殖民统治的权力,简直就是在东亚地区称王称霸的一个独立王国。

当然,东印度公司所得的一切利益,最后都流入了荷兰人手中。说了这么多,那这个东印度公司他究竟在哪儿呢?

其实,荷兰人当时在寻找这个公司基地的时候,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由于是海洋贸易,这地方必须是一个四通八达的重要港口;出于后勤补给的考虑,它又不能离欧洲太远。反复遴选过后,他们最终看中了澎湖列岛这个地方。

文章图片3

澎湖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独一档的。清朝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澎湖为漳州、泉州两地之门户,又与北港(台湾)唇齿相依。一旦失去台湾的话,不仅澎湖一带岌岌可危,就连内陆的漳、泉两地也难保矣。

对于荷兰统治者而言,他们要想在东方的海洋贸易上谋求利益最大化,就少不得一个地理位置绝佳的中转基地,或者说是贼窝据点。

而南海海域上的澎湖列岛,正是这么一个万里挑一的好地方。荷兰人当然知道这里隶属于中国,但利欲熏心的资本家们根本没有把中国人放在眼里。

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1604年的8月7号,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司令长官韦麻朗动手了,他指挥舰队大摇大摆的登陆了澎湖列岛,并派部下的士兵们迅速占据了岛上的每一个角落。

当时的中国皇帝是明光宗。这个皇帝特别不着调,曾经一连20多年不上朝,一应国事置若罔闻,全部交给大臣们去打理,自己却做个甩手掌柜逍遥快活。

文章图片4

好在明朝臣子还是尽忠职守的,比如时任福建巡抚的徐学聚,就是负责管辖澎湖列岛的人。当他看到有外国蛮夷占据岛屿的时候,起初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此时的大明王朝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幻梦当中。

唯一令徐学聚感到惊讶的是,这帮蛮夷太不讲规矩,连个招呼都不打,就直接反客为主了,于是派部下沈有容前去交涉。

沈有容接到命令后,组织了50艘战船、2000多人手,在接近年底的时候抵达澎湖天后宫,与荷兰舰队司令韦麻朗举行了一次会晤,严辞勒令他们撤出澎湖列岛。

荷兰人的殖民行动虽然在亚欧大陆屡屡得手,但此前还从来没有跟中国人交过手,心里面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忌惮的,所以态度上还是比较恭敬。他试探性地提出了想要在此地建立海上贸易基地的请求,但是不论他怎么说,沈有容都是断然拒绝。

文章图片5

韦麻朗虽然有些不高兴,但他也看到,沈有容是带了大军前来的,以自己那点兵力,真要来硬的肯定占不了便宜,最后只能带着舰队悻悻离开,到别处寻找新的据点。

至此,中荷之间的第一波冲突告一段落。明朝天子非常高兴,为了纪念此事,特地在当地立了一块碑,碑文上书“沈有容谕退红毛夷麻朗碑”。直到今天,你仍然能在澎湖列岛的马公镇上看到这块碑。

二、荷兰人对澎湖列岛的侵略史实:烧杀抢掠、奴役俘虏

虽然韦麻朗的舰队撤退了,但荷兰人真的就此放弃了吗?正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想,临时撤退只是因为这一回他们人手不够,不过是一道权宜之计。很快,荷兰侵略者再次卷土重来。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东印度公司的买卖越做越大,在东亚地区几乎达到了予取予求的地步。在野心膨胀的驱使下,他们又开始惦记起澎湖列岛这块风水宝地了。

文章图片6

1622年4月,东印度公司派出了一支规模更大的舰队,朝着澎湖进发。全军共有15艘大大小小的战舰、1000多名精锐的士兵,舰队司令也换成了雷恩生。

众所周知,从欧洲开始的海洋时代掀开了世界近代社会的序幕,其中摊子铺得最大的,就是后来的英国,殖民地范围一度遍及世界各个大洲,甚至自号“日不落帝国”。

但是,在17世纪初的时候,英国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弟,此时的世界老大非荷兰莫属。虽然这个欧洲小国国土面积小得可怜,但当时它的殖民地范围却大得惊人,以至于很多其他欧洲国家都对他们百般讨好,跟在后面亦步亦趋。

比如雷恩生此次率领的舰队当中,就包含了两艘英国战舰。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支来势汹汹的联合舰队。

文章图片7

纵观整个欧洲殖民史,如此大的阵仗实属罕见,无论是爪洼海战还是马六甲海战,都不曾派出人数如此众多的船队。

荷兰此次派出这么大的阵势,一方面可以看出其对华夏民族仍心存敬畏,另一个目的则是要以鲸吞之势,势必取下澎湖列岛。

这一次,荷兰人的野心得逞了。疏于防备的明朝海军刚一接战,双方战力的巨大悬殊就暴露无遗,我军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力。

荷兰舰队一边从正面,将明军打得节节败退。另一方面又组织人手来到漳州海面,封锁可能从福建内陆赶来的中方援军,用武力威胁明朝政府放开通商口岸,同时让出澎湖列岛的所有权。

文章图片8

在荷兰侵略军当中,有一个叫做威伊邦特库的船长,他在自己的《东印度航海记》中,记录下了当时的情形:10月18日,荷兰人烧毁漳州六七十艘帆船并强行登陆,将沿海地区洗劫一空;2月10日,侵略者又纵火焚毁了我们的村庄;5月1日,荷兰截获了一艘中国商船,将船上的250多名中国俘虏全部集中到澎湖列岛上,用武力强迫他们为自己筑城。

前前后后受到荷兰人奴役的中国俘虏多达1150多人,其中571人在筑城过程中活活累死,剩下的所有幸存者则全部被塞进黑船,遣送到巴达维亚当做奴隶叫卖。

与此同时,荷兰侵略者还在澎湖列岛上修筑了城池、碉堡等一系列的防御措施,舰队编制也扩大到了18艘战舰,俨然把这块土地视为了自己的囊中之物。

文章图片9

三、澎湖保卫战:一场并不顺利的胜仗,暴露了明朝海军实力的落后

中国统治者终于看不下去了,派出千总陈士瑛前来交涉。骄纵跋扈的荷兰方面狮子大开口,一口气提出了三大停战条件:第一是要得到在中国沿海开展市场贸易的权力,第二是禁止中国与葡萄牙、西班牙进行贸易,第三则是要将澎湖列岛占为己有。如果中国政府不答应这三个条件,他们必然会大动干戈。

面对如此明目张胆的威胁,明熹宗勃然大怒,在诏书中他说:“红夷狡诈,为患方深”,沿海各行省的总督、巡抚当悉心防御,尽快打败外来侵略者。

澎湖保卫战一触即发。1624年2月,福建巡抚南居益亲率船队至金门岛,部下共计200艘兵船、一千余万人,誓死保卫澎湖领土。

文章图片10

与此同时,福建总兵俞咨皋、守备王梦熊也率领船队赶来助战。尽管我军人多势众,但荷兰军队倚仗坚固的防御工事,急切之间很难攻破。海战方面,明朝水师可以说全军出动,怎奈清一色都是中小型战船,与庞大的荷兰战舰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双方你来我往僵持了将近半年,南居易担心再这么耗下去于我军不利,决定动用火铳部队前来支援。对于冷兵器时代的明朝而言,火铳已经是最高端的热武器了。面对我军强大的火力,荷兰人只能龟缩在据点里不敢露头。

文章图片11

1622年8月,澎湖海战总指挥南居益对前线将领下达了最后通牒:如果还不能消灭澎湖列岛上的荷兰侵略者,就统统提头来见。很快,明朝水师兵分三路夹攻澎湖,不可一世的荷兰人终于举旗投降。

荷军守将高文律等12名高级将领被我军活捉,剩下的残兵败将则仓皇逃到了台湾南部。

至此,历时七个月的澎湖保卫战以明军的胜利而告终。虽然前后耗费军资17万余两,损失了大量战船和海军将士,但终究守住了国门,保卫了海洋领土,捍卫了国家主权。

结语:

澎湖海战我军虽然获胜,但是这场仗赢得并不算漂亮。敌人远道而来、兵力不足,还能在小小的孤岛上负隅顽抗半年多,充分暴露了明朝与西方之间在国防军事实力上的巨大差距,也让朝廷充分意识到,澎湖及南海诸岛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很快,明朝就下令在澎湖增兵,加强了福建沿海地区的国防体系。同时对缴获得来的荷式火炮进行仿制,改造成后来打得满洲人哭爹喊娘的红夷大炮,大大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参考:

1、《明史》

2、《明熹宗实录》

3、《东印度航海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