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初一|董捷:闲书偶记小故事之十四|《美食与美酒》(外一篇)

 zzm1008图书馆 2023-01-26 发布于上海
030 美食与美酒   一不留神间,书报亭退出我们的生活,已经有很多年了,即使是iPad上的Newsstand软件,也早就停止了更新,杂志似乎是个和线装书一样久远的事物了。

图片

《美食与美酒》中文版创刊不久,推出了杭州专辑

我曾经多年购买《美食与美酒》这份杂志。在其创刊的2006年,售价就要20元,觉得贵到高不可攀(这个价格当时够在官巷口“豪尚豪”吃一客19.9铁板牛排套餐了),只买过介绍杭州的一期,里面还有一份认认真真的西湖美食手绘地图。

今天再翻开这本17年前的册子,杭州人会多少有点惊讶地回忆起:那时候,味庄还是开业不久的网红新店;两岸咖啡也尚未沦落到摆烂的状态;西湖会、钱王美庐这些贵得没边儿的会所式饭店生意如火如荼,绝不会想到几年后便面临倒闭;一些后来在严厉查禁之列的娱乐场所,此时正堂而皇之地宣称自己“混合了皇家和欧陆的迷情与活力”;全册中值得怀想的,大概只有一家“江南红楼”餐厅,曾经开在河坊街的外围,其拿手菜稻草鸭,我看了介绍去吃过三次。

2011年后的《美食与美酒》,我几乎每期都买,不仅关心其中的美食,也获取了不少旅游信息。像2014年夏天的一期,介绍了上海瑞金宾馆、天津利顺德、西安人民大厦等五六家有故事的老饭店,我后来就有计划地一家家去领略,由于被疫情打断,至今尚未完成。

我曾经在晚期艺术史的课堂上跟学生讲,当代的时尚杂志,涵盖服饰、妆容、餐饮、旅游、家居、车驾及奢侈品各领域,就像明人的《长物志》,从消费的诸多方面反映出风尚与观念。今天,杂志的消失,其实也是风气变化使然。

图片

《美食与美酒》中文版的最后一期(第115期)

《美食与美酒》的中文版,创刊时还依托一个国内机构的《国际食品》旧刊号,几期后改由“时尚”杂志集团代为管理,后来又脱离出来。到了2014年出过第100期,便屡有停刊传闻。2015年进行了一次大的改版,变成一年四期的辑刊,每册设定主题,希望通过深度来挽回读者,却“无力回天”,延至2016年底终告永久结束。我在孔夫子上补齐了头几年的刊物,十一年总共出刊115期。也许未来某个时候,从这些杂志中可以找到不少材料,写写21世纪初叶中国的餐饮消费史。

图片

美国版 Food & Wine 2023年最新一期

现在有时还在Kindle上翻翻美国版的《美食与美酒》,却很少看到感兴趣的内容了。

图片

《环翠堂园景图》(部分)

031 傅惜华   明刊版画名作《环翠堂园景图》,昔由大兴傅惜华先生珍藏。“文革”前,人民美术出版社曾从傅先生处借出,制珂罗版准备影印,后气候变化,遂搁置,并将原作归还傅家。丙午抄家前夕,傅先生供职的戏曲研究院,曾对傅氏藏书作“保护性”没收封存,至动乱结束后,万卷珍椠俱完好,算是不幸中之万幸。独《环翠堂园景图》不知所终,大约为懂行之人乘乱隐为己有,唯愿尚存霄壤间。1981年人美社以所存珂罗版印行500套,多由图书馆及研究机构收藏。我曾于哈佛大学Rubel艺术图书馆扫描全帙,以供毛茸茸研究之用,至2016年我俩结婚时,业师范景中先生竟持自藏本以赐,使我们受宠若惊。

图片

梅兰芳致傅惜华信函

傅惜华出身没落满族世家,是上世纪仅次于郑西谛的古版画收藏家,曾编著《中国古典文学版画选集》,并在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后担任图书馆馆长,其书斋“碧蕖馆”藏稀见曲本甚丰。傅氏与戏曲界名流交往有年,近日某拍卖会现身一大批与他相关的信札,为戏曲史研究增添了难得的材料。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