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雍君:傅惜华戏曲提要述略

 尔雅国学报 2020-02-06

关于戏曲提要,我们会常常想到姚燮、董康、孙楷第等等,很少提到傅惜华。在当代戏曲研究者的心目中,傅惜华是戏曲目录研究专家,是煌煌大作《中国古典戏曲总录》的著述者。其实,除了《中国古典戏曲总录》,在傅先生的戏曲文献研究中,除了戏曲目录,还有提要著述。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期,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不少戏曲提要文章,还参与撰写《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戏曲类”部分提要。傅氏戏曲提要与《中国古典戏曲总录》一起,构成傅惜华戏曲目录学研究的全部内容,二者缺一不可。但因各种因素的影响,直到目前为止,戏曲界对傅氏戏曲提要了解得并不多,研究更为寥寥。

本文主要以傅惜华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撰写、发表的戏曲提要为研究对象,梳理傅氏戏曲提要的内容和特色,辨析其戏曲提要与传统戏曲提要著作之关系,揭橥傅惜华戏曲提要所蕴涵的史学价值和理论价值。

193012月,傅惜华先生在《北平晨报·艺圃》发表《高腔剧本提要》系列文章,这是他首次发表戏曲提要,凸现出他对戏曲目录学的浓厚兴趣。此后,他又陆续发表了《明代传奇提要》、《记缀玉轩藏内府钞本》等文。1935年、1936年,《戏剧丛刊》和《北平晨报·国剧周刊》、《大公报·剧坛》分别刊登他的《缀玉轩藏曲志》和《碧蕖馆藏曲志》。《缀玉轩藏曲志》为梅兰芳藏南北曲善本所写,《碧蕖馆藏曲志》为家藏明清传奇善本所写。至此,年仅28岁的傅先生成了戏曲提要领域的研究专家。因为这些成绩,1937年末,当孙楷第先生辞去北平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组织编纂《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戏曲类”的编撰工作时,傅先生成为了当时能够接续孙先生未竟工作的不二人选。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傅先生撰写的戏曲提要主要以文章的形式在报刊、杂志上与读者晤面。据不完全统计,他在此期间撰写的提要主要有:《高腔剧本提要》、《明代传奇提要》、《<京遇缘>——皮黄剧本提要之一》、《碧蕖馆藏曲志》、《缀玉轩藏曲志》、《清代传奇提要》、《日本现存中国善本之戏曲》、《北大图书馆善本藏曲志》、《平妖堂所藏明代善本戏曲》,以及《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戏曲类”提要稿本。在这近十篇的戏曲提要里,有五种提要值得一提。

其一,《高腔剧本提要》,主要介绍高腔的源流、发展和现状,著录《八仙》、《闻铃》、《小宴》等十个剧目的本事、脚色、歌曲、排场及源流。这种撰写方式,与传统戏曲提要的写法有所不同。传统戏曲提要,或者着重于剧本本事、源流的考证,或者汇集资料、考辨错讹,无名氏《传奇汇考》、姚燮《今乐考证》等提要皆为此种著述方式,它们不涉及对剧本脚色、歌曲、排场的介绍。“本事、脚色、歌曲、排场、源流”的提要著述法,是傅先生戏曲提要特色之一,后来成为傅先生戏曲提要的基本体例。

其二,《碧蕖馆藏曲志》,登录傅氏个人藏明清传奇《金锁记》、《鲛绡记》、《牧羊记》等8种。碧蕖馆是傅先生藏书室名,他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购藏南北戏曲书籍,“勿论旧椠名刻,南府官书,梨园传本,苟力所能逮,莫不尽事蒐藏”,到了40年代,积书盈室,所得近万卷。为之,傅先生陆续撰写了《明代传奇提要》、《清代传奇提要》等文,将个人所藏珍秘,公诸于世,供治曲者参考。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藏有《碧蕖馆藏曲志》,为傅先生誊抄稿,著录明清传奇19种,内容与《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戏曲类”提要基本相同,与之前的《碧蕖馆藏曲志》、《明代传奇提要》、《清代传奇提要》有所不同。之前的三种提要主要从“作者、出目、家门、本事、版本”五个方面,考据作者事迹,迻录出目家门,撮述梗概,详注版本。而誊抄稿《碧蕖馆藏曲志》,体例稍有不同,大致分为作者、出目(或本事)、曲评、舞台演出(流传),这种体例方式是与傅先生撰写的《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戏曲类”提要一致的。评论剧目、记录其舞台演出、流传情况,是傅氏戏曲提要的主要特点。对19种传奇提要的誊抄,可以看出傅先生本人对这种戏曲提要撰写方式的认可。从报刊稿到誊抄稿,傅先生的戏曲提要体例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不断的撰写实践中,傅氏在撰写戏曲提要方面,摸索并形成了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戏曲体例撰写风格。

其三,《缀玉轩藏曲志》,登录了梅兰芳缀玉轩藏明清杂剧、传奇抄本24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私家购藏戏曲书籍颇为兴盛,长洲吴氏(梅)、通州王氏(立承)、鄞县马氏(廉)、长乐郑氏(振铎)、北京程氏(砚秋)、泰县梅氏(兰芳),等等,皆以家藏南戏北剧珍品,称著于时。梅氏家藏曲籍始于祖父梅巧玲。1925年,梨园世家中素以藏书闻名的陈嘉梁仙逝,其家藏梨园演出本、钞本,一半让归于梅兰芳,梅氏藏书为之蔚为大观。后因兵火之乱,梅家藏书残损严重。1931年,傅惜华受梅氏之邀,整理缀玉轩藏曲,草作《缀玉轩藏戏曲草目》、《记缀玉轩藏内府钞本》,继之,为缀玉轩所藏之珍贵版本,撰写提要。《缀玉轩藏曲志》所涉24种剧目,罕见版本流传,也不见于诸家著录,尤为珍贵。《狮吼记》、《福寿荣》等为清内府抄本,未见民间梨园爨演;《小金钱》、《刘海圆》、《兴唐传》、《元宵闹》等为民间艺人演出抄本,未见诸家著录。傅惜华考证作者,记述生平,勾稽本事,撮述内容,记录梨园搬演,为后世研究者提供参考。

其四,《日本现存中国善本之戏曲》,著录日本宫廷学校、私家文库所藏中国戏曲善本丛编10种、选集9种、杂剧10种、传奇61种、其他5种,计595种。1939年春,傅惜华获得赴日考察公图、私家所藏中国罕传或久佚的戏曲小说善本的机会。之前,其日本好友长泽规矩也曾示其家藏之中国戏曲善本,傅先生为之撰写了《记长泽氏所藏钞本戏曲》 。1938年冬,其家兄傅芸子赴东京访求戏曲小说善本,撰有《内阁文库读曲记》、《内阁文库读曲续记》,引起中日学者的注意。傅惜华认为,自己治理中国俗文学,“已逾二十年,于日本所保存之小说戏曲珍贵资料,久蓄有调查研究之志,惟以人事倥偬,未能如愿,深以为憾”,对于一位从事戏曲文献学研究的傅先生来说,他向往有朝一日能如家兄一般,亲眼目睹日藏之珍品。所以,当访日机会来临时,他非常欢欣,将此次观览所得,草成二文《日本现存中国善本之戏曲》和《内阁文库访书记》,公开发表。《日本现存中国善本之戏曲》专门记录戏曲善本情况,《内阁文库访书记》内容宽泛多了,除了南北戏曲,还登录了通俗小说、文体小说、笑话选集、通俗类书等珍籍,为俗文学研究者介绍了日本藏书之情况。在《日本现存中国善本之戏曲》里,傅先生首次分丛编、选集、杂剧、传奇、其他五门类来撰写戏曲提要,后来他负责撰写的《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戏曲类”提要即延续这种分类法。

其五,《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戏曲类”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一部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后最重要的提要书籍,它为手抄本,完稿于1942年至1945年,1996年齐鲁书社据之影印出版。据影印本《提要撰者表》,“集部··戏曲类”撰者为孙楷第和傅惜华两位先生,傅先生撰写了其中418种戏曲提要。

傅惜华戏曲提要所涉门类,多种多样。除了传奇,还涉及杂剧、传奇、曲谱、曲律、曲品、总集、选集、散曲,与《四库全书》只收录曲品、曲谱、曲韵三门,有着显著的不同;与《曲海总目提要》专收杂剧、传奇两门,也有长足的变化。这是傅先生勇于精进,“特为新例”的创举。

《四库全书》中“集部·词曲类·南北曲”,主要依照曲品、曲谱、曲韵三门来分类、介绍,曲品类,仅著录沈德符《顾曲杂言》;曲谱类,仅著录《御定曲谱》;曲韵类,仅收录《度曲须知》。傅先生认为这种分类法,“不精当,体例又多未合,所收之书,俱未足以代表某一时代之戏曲作品”。为了能够在《续修四库全书》里体现出最新戏曲版本的发现,博采《四库全书》所未收之书,傅先生打破正统文人对戏曲的既定观念,从“戏曲本体、文学立场”出发,重新制定新的分类方法,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戏曲类”分为丛编、杂剧、传奇、曲谱、曲律、曲品、散曲、选集八门,以之为标准,选录入库之戏曲文献。为之,《四库全书》尚未关注的杂剧、传奇、曲律、丛编、选集等戏曲类型,进入了傅先生的庋集视野,大量善本、孤本,获得了跻身四库的机会。如李漫翁《御炉香》,吕履恒《洛神庙》,张应楸《鸳鸯帕》,徐昆《雨花台》、《碧天霞》,韩锡胙《渔村记》,顾森《回春梦》,孙埏《锡六环》,宋廷魁《介山记》,陈烺《紫霞巾》、《花月痕》,王筠《繁华梦》、《全福记》,王懋昭《三星圆》,潘炤《乌阑誓》,江义田《丹桂传》,无名氏《双金牌》,蛾术斋主人《一江风》,勺园主人《隔叶花》等剧,以往未见曲目著录,皆为傅氏个人收藏,且不秘藏于室,撰文首次做了披露。傅先生对这些珍本的推介和评论,使许多藏之高阁的剧本、选集、曲谱、曲品、曲韵等戏曲文献,特别是清代杂剧、传奇剧本,经他著录、介绍后,重新与世人见面,填补了以往戏曲目录的空白。

傅氏戏曲提要所涉文献,版本珍贵。提要除了登录傅氏家藏书目,还摄录全国各地公私所藏珍本,以及日本所藏孤本。

傅氏藏书之丰富,在三、四十年代便称誉于世。所收藏的戏曲文献,曲目丰富,种类繁多,除了昆曲、京剧、地方戏剧本,还有大量的散曲、弹词、宝卷、子弟书。他所收曲目,有些为罕见孤本,如明万历本《荆钗记》、富春堂刻本《南西厢记》、继志斋本《旗亭记》、天启间刻本《博笑记》、敲月斋本《苏门啸》等,傅先生在《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戏曲类”里皆作了详细的记录,并强调了曲目的版本特点。除了家藏曲目,傅氏提要还选录了大量公私藏家的珍籍。“近年来戏曲之学大为昌明,公私藏家竞嗜搜罗,且旧京梨园世家收藏最富之金匮陈氏、怀宁曹氏,两家藏书出现,因而未见著录之孤本珍本戏曲,重见于世者颇多,今并择要採入。”公家藏书涉及北京图书馆、北京人文科学研究所图书馆(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北京西什库“北堂图书馆”、江苏省立图书馆(今为南京图书馆)等。私家藏书不仅涉及怀宁曹氏、金匮陈氏部分遗书所归的缀玉轩,而且涉及郑振铎、吴梅、俞樾、陶湘、董康、马廉、王立承、瞿绍基、许之衡等国内知名藏家之藏曲。他特草的《缀玉轩藏曲志》、《北大图书馆善本藏曲志》、《关于<偷桃><青衫><霞笺>三种传奇》和《平妖堂所藏明代善本戏曲》,是他对国内戏曲珍本、孤本、梨园钞本的真实记录。此外,还记录了日本内阁文库、京都帝国大学、宫内省图书寮、吉川幸次郎、长泽规矩也的戏曲藏书,

傅惜华戏曲提要,继承、沿袭了《曲品》、《曲海总目提要》等古代提要的优良传统,在这些提要的基础上有所推进,有所创新。对于从元明清时期传承下来的曲本、曲谱、曲律、曲品、散曲、选集、丛编等戏曲文献,著录文献记载,考证作者生平,介绍剧目内容,考索剧目本事,辨析版本流传,评骘艺术价值,自觉地担负清理和总结传统戏曲学术遗产的重任,为推动戏曲提要在二十世纪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傅氏提要主要分作者、出目(或本事)、曲评、舞台流变四部分的内容。在著录作家及其作品特点方面,傅先生重视著录作家的生平事迹,并对作品的艺术成就做出评价。如《杂剧二种》,考证作者边汝元,“字善长,号渔山,别署桂岩啸客。河北任丘人。性好学,文章甲于郡邑。而数奇不售,屡踬场屋,遂绝意进取”,评价其诗“清苍雄健,以浣花为宗”,大有元代戏曲目录专著《录鬼簿》之遗风。

在著录作品出目、本事时,傅氏提要体现出对《曲海总目提要》撰写方式的承袭和激扬。《曲海总目提要》是一部收录杂剧、传奇剧目的专科提要专著,初编于清初,民国初年,董康将《传奇汇考》和《乐府考略》的残本合编出版,误以《乐府考略》为清乾隆年间黄文旸编撰的《曲海目》,命其新编本为《曲海总目提要》。《曲海总目提要》收录684种剧目,每种剧目考证作者生平,简述剧目故事内容,特别在辑录本事、考辨源流方面,所录史料最为翔实,在提要的规模和质量方面,是其他提要所无法匹敌。傅先生吸收了它的优点,在关涉剧本的剧情、本事时,会优先参考《曲海总目提要》之介绍。如推介沈璟《桃符记》剧情时,傅氏云:“洛阳刘天义,游学汴京,寄寓黄公店,以资斧罄,鬻书春帖子度日。……拯俱置之于法。又以神丹活青鸾,忠以为女,而天义以荐授官,复与青鸾配为夫妇焉”。如果查对《曲海总目提要》卷十三之《桃符记》,会发现该段文字基本延续了它的内容。

傅氏提要对古代戏曲提要的继承,还体现在对《曲品》品评方式的认同。吕天成《曲品》借鉴钟嵘《诗品》的批评方法,将入目的作家、作品分品定级,开创以品评为主的撰写风格,在戏曲目录史上独成一派。傅先生认同吕天成的这种评剧方式,在提要里直接引用《曲品》原话,作为对作品艺术成就的权威性评价。如评《桃符记》,采用了《曲品》里“宛有情致,时所盛传”原句。明代剧目是情况如此。若涉及清代剧目,则引用梁廷枏《曲话》的评语。如评价阮大铖《燕子笺》的艺术特点时,假借了《曲话》原评:“鸾交两美,燕合双姝。设景生情,具征巧思。”

但傅氏提要不止于对《曲品》、《曲话》的引用,评骘作品的艺术价值是提要的核心内容之一。除了对其他提要研究成果的借鉴,傅先生对作家、对作品都有自己的研究心得。曲词是否雅致,结构是否谨密,曲律是否合度,是他批评剧本的三大原则。如他评《桃符记》曰:“今观此记,词采意境,或伤庸率,然结构谨密,脉络清晰,既供场上之爨演,且严守曲律,不失矩度,亦足为制曲之圭臬”,从曲词、结构、曲律三个角度对《桃符记》做出了艺术上的评估。这是傅先生对古代戏曲提要继承基础上的发扬和创新。

傅氏提要的创新还体现在,他极力倡导戏曲本体观念,并付诸实践,在戏曲提要里强调和突出戏曲艺术的特性,确立了在目录学领域戏曲提要不同于文学提要的独特品格,完成了传统戏曲提要向现代戏曲提要的转换。

“戏剧本体”一语,首先出现在他为《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南北曲”提要所撰的体例书里。“诸家著录之元明清三代之南北曲,‘率无简择,萧兰并撷,珉玉杂陈’,公私所藏,亦浩如烟海,今仍从《四库全书总目》之例,特创新规,‘一一辨厥妍媸,严为去取,其上者悉登编录’(见《四库总目》‘凡例’第三则),惟其标准能具左列一项者,均可採入。(1)凡在戏剧本体上占有重要地位者。(2)凡在文学方面而具有特殊价值者。”傅先生将作品是否在戏剧本体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著录的主要标准,这种标准在当时可谓“新规”。因为在传统的戏曲提要时,所录的作品多采用文学的标准,而不是戏曲艺术的标准。撰写时,也是依照文学目录的著录方式撰写,列作者字里官职,详版本源流,撮述梗概,考辨本事,而不考虑入目作品的戏曲特性。

同为《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戏曲类”撰者,孙楷第长于考据以及在考证基础上得出新的论点,而傅惜华则在叙述作品的戏曲特性方面别出一格。傅先生在提要里更喜欢并善于介绍剧目的艺术特点、舞台演出、流播情况。如《金丸记》,介绍其第二十一出《妆盒》、第二十三出《盘盒》、第二十四出《收养》、第二十九出《拷问》在近代舞台“偶见爨演,但以弋腔歌之耳”。《精忠记》,以“惜梨园中,久失爨演者矣”之句结尾。介绍《遍地锦》时,最后谈到:“子翼此作,曲白工整,惟结构略嫌冗杂,未尽善耳。此曲椠本久佚,近年亦绝无爨演者也。” 所用语句并不多,只有寥寥几句,但傅氏对剧目舞台流播情况的关注,反映出他对戏曲提要不同于文学提要的独特认识。对于盛演舞台的剧目,傅氏会花费大量笔墨描述其音乐、排场、脚色。如许自昌《水浒记》,梨园常演者,有第三十一出《冥感》。傅氏在提要里,详述《冥感》出音乐之精彩与不足:“阎婆惜歌【梁州序】曲,仅‘花不醉下泉人’一语,允为妙文。余则以堆砌为能事,句用一典,辞意晦涩,深无足取,且所押韵,真文、庚亭,模糊不辨。……《水浒传》中之阎婆惜暨潘金莲,并为戏曲艳冶绝妙之关目,故自昌此作与沈璟之《义侠记》,盛行歌场,良非偶然。”

这种从戏曲本体角度来研究剧目、撰写提要的方式,是傅先生多年浸染昆曲,熟悉昆曲表演艺术的结果,体现出他对戏曲舞台性的重视,以及对戏曲提要目录如何凸显戏曲艺术特性的理论思考和实践追求。傅先生这种对戏曲本体性的激扬,对戏曲提要目录“戏曲”特性的强调,为二十世纪戏曲学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傅氏戏曲提要既继承、传扬了古代戏曲提要的精髓,也为《中国古典戏曲总录》的出版提供了扎实的学术基础,有利地推动了戏曲目录学在二十世纪的发展。

傅氏戏曲提要皆撰述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古典戏曲总录》之《元代杂剧全目》、《明代杂剧全目》、《明代传奇全目》、《清代杂剧全目》分别于1957年、1958年、1959年出版。可以说,如果没有三、四十年代戏曲提要的撰写和积累,《元代杂剧全目》等三种目录著作不可能连续于三年内出版。有了十多种戏曲提要为基础,《元代杂剧全目》等三种目录著作资料更为丰富,编排更为合理,考订更为精审,并及时纠正了三种提要目录里的个别错误之处。如傅一臣籍贯,傅氏在《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里作“江苏吴县人”,在《明代杂剧全目》里改为“浙江杭县人”。冯惟敏作品《僧尼共犯》,在《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海浮山堂词稿”条目里作“传奇”,在《明代杂剧全目》里,考证其“实系四折北曲,确为杂剧体制”,改归入杂剧卷。《金丸记》、《精忠记》二剧,在《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里,题“姚茂良撰”。在《明代传奇全目》里,考订“《古人传奇总目》标此记为姚静山(茂良)作,其后《重订曲海目》、《传奇汇考标目》、《曲目表》、《今乐考证》、《曲录》诸书,皆沿其误,题为姚作”,故作了订正,改为“无名氏撰”,等等。从傅氏戏曲提要到《中国古典戏曲总录》,二十世纪戏曲目录学的发展轨迹得到了清晰的呈现。对于傅先生《清代传奇全目》手稿的遗失,我们至今心怀缺憾。但三、四十年代发表的《碧蕖馆藏曲志》、《缀玉轩藏曲志》、《清代传奇提要》、《日本现存中国善本之戏曲》、《北大图书馆善本藏曲志》、《平妖堂所藏明代善本戏曲》以及《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戏曲类”提要稿本,可以使我们窥见《清代传奇全目》的大致轮廓。傅氏戏曲提要为戏曲研究在新时期乃至21世纪的发展搭建了扎实的平台。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