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唐八位诗人的边塞诗,体会金戈铁马,荡气回肠!

 茂林之家 2023-01-26 发布于湖南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唐】曹松

盛唐时期除了李白、杜甫为诗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以外,还产生了两大创作潮流: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古诗中最读来豪迈的诗歌题材。边塞诗描写了壮阔苍茫的边塞风光,表达了诗人们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读来格调高亢,激奋人心。

以下八首经典的边塞诗,让我们一起体会金戈铁马,荡气回肠的盛唐疆场!

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甘醇的葡萄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马上琵琶声声响起,好像在催人出征。

如果醉卧在沙场之上,也请你不要笑话,自古以来,外出打仗的征人能有几人回家?

这是一首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最柔弱部分的千古绝唱。表面看来,这是在抒发哀怨,表达不满;实际上,诗歌那明快的语言和跌宕的节奏,展现出的正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文章图片1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的征夫尚未回还。

只要龙城的飞将军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王昌龄素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这首《出塞》更是名传千古,堪称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之作。这首诗体现出的是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全诗情感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明人李攀龙称之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李颀《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白天登山观望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到河边饮水。

风沙弥漫,天色漆黑,只听见军中巡夜的打更声和远处幽怨的琵琶声。

旷野中云雾万里看不见城郭,雨雪纷纷笼罩着无边的沙漠。

哀鸣的胡雁夜夜从空中划过,胡人士兵也触景生情,潸然泪下。

听闻玉门关已被挡住了归路,战士只有用性命追随将军杀敌。

年年战死的尸骨埋葬于荒野,换来的只是西域葡萄送入皇宫。

李颀的诗风慷慨豪放,意境悲凉,这首《古从军行》便是其代表作。诗名为“古从军行”,表面上是在怀古咏史,实际上却是在讽刺当今圣上穷兵黩武。战士们拼了性命,最终换来的却是统治者的享乐,可见唐玄宗统治后期是在如何的草菅人命。

文章图片2

祖咏《望蓟门》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见到边地的壮丽景色,为其所震撼,因而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诗中运用燕昭王、曹景宗、班超和终军四个人的典故,一气呵成,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昂扬情调。

岑参《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走马西行几乎来到天边,离家以后已经两次见到月圆。

今夜不知到哪里去投宿,在这沙漠中万里见不到人烟。

岑参一生曾两次出塞,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边塞名篇。这首《碛中作》,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表达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无限诗情,意韵深远。

文章图片3

高适《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边塞上冰雪消融,战士们牧马归来。夜里明月清朗,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落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高适是个非常自负、功名心极强的诗人。他与岑参一样,一生都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着较为深切的体验。这首诗作于作者在哥舒翰幕府期间,营构了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从远处看,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万仞高山之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毕竟玉门关一带,是春风吹不到的啊!

这首诗作为王之涣仅存的六篇作品之一,诗调苍凉悲壮,虽写尽了戍边将士的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诗人将皇恩比作“春风”,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的愤恨,表现富有张力,用语委婉精确,思想感情恰到好处。

文章图片4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五月的天山仍然大雪纷飞,只有凛冽的寒风,根本看不见盛放的鲜花。

听到有人用笛子吹奏《折柳曲》,想着家乡已是春色满园,而边疆还未曾见到春色。

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枕着马鞍草草入眠。

​但愿带上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这首诗作于李白初入长安,供奉翰林时,抒发了自己的一腔抱负。诗尾联颇有王昌龄“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态势,语言斩钉截铁,慷慨之处别具一格,是一篇五律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