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报纸到废纸,让人心疼的浪费!

 西城杂事 2023-01-27 发布于河南
文章图片1

不仅是资源的浪费,更是舆论阵地的沦丧

作者 | 梳子姐

躺平式干部并非现在才有,长期以来群众就有“一张报纸一杯茶”的评价,甚至沏茶、翻报纸都成为影视剧给领导们的标配镜头。

社会发展一日千里,“一张报纸一杯茶”成了老古董,取而代之的是刷手机、玩游戏,谁还会静下心来看报纸?

有网友说,“发现事业单位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每个单位都会订报纸,尽管没人看,还是订各种报刊,每年光订报纸就要花上千元,每天一摞一摞地往办公室送,全都堆在角落里,攒到年底统一卖废品。”

他说的这个问题迅速引起共鸣,不只事业单位存在此类现象,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学校等均不例外。

每年初都会下达明确的订报订刊任务,甚至哪种报刊订多少份都有明确要求,少订都不行,更不能不订,并且订阅报刊与考核考评挂钩,直接影响到绩效,有钱的单位不在乎那点小钱,经费不足的单位勒紧裤腰带也优先把钱花在订阅报刊上。

为了遏制随意下达订阅报刊任务问题,有些地方还专门下发通知,规定订报订刊的最高限额。

比如,浙江天台县街头镇2020年12月专门发文,要求订阅报刊人口1000人以下的村限额为1500元,1000人至3000人的村限额为2000元,3000人以上的村限额为2500元,上一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可适当提高,优先订阅党报党刊,然后可适当订阅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村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业务报刊。

比如,贵州毕节七星关区何官屯镇公开的权力清单运行报告表显示,2021年1月该镇征订报刊费用为12663元。

比如,湖南工学院2022年度订阅报刊通知中明确,有学生的教学院和校领导办公室800元/年,其它单位(部门)550元/年,而且只能从必须确保订阅的报刊中选择,其中《人民日报》288元/年、《湖南日报》524元/年、《衡阳日报》524元/年、《求是》264元/年、《新湘评论》132元/年。

不难看出,订阅报刊总共有两个方面压力,一方面是经费压力,各级都严格控制开支限额,防止多花钱,另一方面是指令性订阅压力,并不是想订什么订什么,想看什么看什么。

开卷有益,平时多看报纸杂志按说有益于学习进步,可是网络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纸媒受到了空前冲击,无论什么报纸拿到手里都变成了晚报,不仅时效性滞后,而且其传播形式、接地气程度也有不小差距。

如果没有指令性订阅要求,很多纸媒恐怕难以为继,离场是必然的。

以至于有人尖锐地指出,纸媒存在也是一种浪费。

一份报纸,从编辑到印刷,再到邮递,消耗了很多社会资源,然后看都没看又转手变成废纸处理掉,这种不计成本的无效循环很让人心疼。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一张报纸、一份杂志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行政指令只能维系一时订阅量,而不能解决如何在市场中生存,如何靠质量赢得阅读、赢得认可的问题。

编辑室、印刷厂、邮政快递,整个流程日复一日地忙碌,如果只是替废品回收站打工,不仅是资源的浪费,更是舆论阵地的沦丧。

再直白点说,人们都不怎么看报纸了,还把大量精力投入到纸媒上来,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拯救纸媒的不是订阅量,而是他们积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改革进取,是着眼现代舆论传播的求变求新,是对读者信息需求的尊重和满足。

凡是靠指令性任务完成订阅量的媒体,也千万不要沾沾自喜,

这恰恰是被淘汰的前兆。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